材料 1945年9月22日,美国公布与《波茨坦公告》精神大体一致的《日本投降后美国初期对日方针》,作为美国占领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指出占领日本的两个最终目的:一是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乃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二是最终建立一个和平的、负责任的日本政府,该政府尊重他国权利,支持体现联合国宪章之理想与原则的美国目标。为实现这两个目标,手段之一就是“日本解除武装且实行非军事化一。随后,通过天皇和日本政府解除了本土及海外711万日军的武装;解散了大本营、陆军省、海军省、军需省、大东亚省等二批为侵略战争服务的机构;废除了《国防保安法》、《军机保护法》、《治安维持法》、《治安警察法》等一系列为天皇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服务的法令;取缔了在乡军人会、大日本政治会等147个法西斯主义团体;根据《波茨坦公告》对战争罪犯的处罚规定,分三批逮捕了包括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在内的战争疑犯108名,并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定罪。解除了20余万与军国主义有牵连的人物的公职。
——摘鳊自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日本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非军事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非军事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