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恩来总理担任总导演的大型音乐舞路史诗《东方红》,概括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这部史诗选择了各个革命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使它成为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历史缩影,全剧六场,包括35首歌曲。部分歌曲名见下: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面歌曲名单中选取一首,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选取的歌曲名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须准确全面。)
材料 周恩来总理担任总导演的大型音乐舞路史诗《东方红》,概括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这部史诗选择了各个革命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使它成为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历史缩影,全剧六场,包括35首歌曲。部分歌曲名见下: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面歌曲名单中选取一首,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选取的歌曲名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须准确全面。)
2.材料分析题- (共4题)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统治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清朝在中央设有专门负责边疆民族事务管理的机构理藩院。前代的类似机构通常为礼部下属,而清朝的理藩院直接受皇帝领导。出于统治边疆民族地区的需要,清廷大力推行民族立法工作。早在入关之前,已经颁布《蒙古律例》,入关之后,对这部法律不断増补修订,嘉庆年间,修成《理藩院则例》713条,这是一部适用于各个边疆民族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民族法规。此外,清廷也针对不同边疆地区领布了一些区域性立法。对新疆维吾尔地区,乾隆时颁行了《回疆则例》;对西藏,乾隆一朝先后颁行《西藏善后章程》《钦定西藏章程》等多部法规。乾隆三十六年,土尔扈部回归清朝,受到乾隆皇帝的隆重接见和宴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处理民族关系措施的积极意义。
材料 在统治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清朝在中央设有专门负责边疆民族事务管理的机构理藩院。前代的类似机构通常为礼部下属,而清朝的理藩院直接受皇帝领导。出于统治边疆民族地区的需要,清廷大力推行民族立法工作。早在入关之前,已经颁布《蒙古律例》,入关之后,对这部法律不断増补修订,嘉庆年间,修成《理藩院则例》713条,这是一部适用于各个边疆民族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民族法规。此外,清廷也针对不同边疆地区领布了一些区域性立法。对新疆维吾尔地区,乾隆时颁行了《回疆则例》;对西藏,乾隆一朝先后颁行《西藏善后章程》《钦定西藏章程》等多部法规。乾隆三十六年,土尔扈部回归清朝,受到乾隆皇帝的隆重接见和宴请。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处理民族关系措施的积极意义。
3.
材料 1936年2月,西班牙人民阵线在大选中获胜,成立了以左翼共和党人为首的共和政府,并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这引起了西班牙法西斯势力的仇视,并发动反对共和政府的叛乱。30年代的法国全国上下都不希望再一次发生世界大战,对战争充满了厌恶。德意已开始积极地支持佛朗哥叛军,如果法国仍然向西班牙共和政府提供援助,那么西班牙内战就很可能升级成一场整个欧洲的冲突。法国想通过“不干涉”政策为其它国家做好榜样,以此希望德国和意大利也会循规蹈矩,这样就不会使战争扩大。法国实行“不干涉”政策后,使西班牙共和政府陷入了孤立,它得不到国外的援助,而佛朗哥叛军则能从德国和意大利获得大量的军事援助,最终内战以西班牙共和国的失败而告终。法国对西班牙的“不干涉政策”对以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不干涉”政策的影响。
——摘编自王利《探析法国在西班牙内战中的“不干涉”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对西班牙内战采取“不干涉”政策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不干涉”政策的影响。
4.
材料 罗伯特·沃波尔(1676—174s年)是18世纪前期英国著名国务活动家1721年,沃波尔担任财政首席大臣并兼任国库大臣,全面主持政府工作沃波尔在制定政府政策时颇为重视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得到土地所有者的拥护。沃波尔还尽量兼顾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根据重商主义精神调整关税,限制外国商品进口,鼓励本国工业品出口。乔治一世、乔治二世较少参与英国政务,大权在握的沃波尔成为政府实际首脑。在任首相期间,沃波尔曾努力避免对外开战,并维持低税率政策,让英国免于欧陆战争影响,使经济繁荣稳定沃波尔为保证内阁各种事务顺利进行,努力寻求下院支持为此,他甚至拒绝接受贵族封号,长期担任下院议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伯特·沃波尔的历史功绩。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近代内阁制的萌芽和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伯特·沃波尔能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伯特·沃波尔的历史功绩。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封建统治者较早就尝试建立中枢决策的牵制机制。汉武帝时期,不定期运用宗亲、外戚参与中枢政要,外廷之丞相等重臣受内官压制,往往“大政定方始知”。唐初三省之长均为正一品宰相,唐太宗时以二品官“参知政事”牵制相权,唐高宗以后三品、四品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中枢政要。有时宰相达20多人。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互不统属,可对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即各书“票拟”以待秉承太监代皇帝“批红”。雍正时期的军机处,如同国家紧急事务办公室,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充任“军机上行走”,如走马灯似地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会并未弹劾总统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不同历史时期牵制制度的差异。
材料一:中国封建统治者较早就尝试建立中枢决策的牵制机制。汉武帝时期,不定期运用宗亲、外戚参与中枢政要,外廷之丞相等重臣受内官压制,往往“大政定方始知”。唐初三省之长均为正一品宰相,唐太宗时以二品官“参知政事”牵制相权,唐高宗以后三品、四品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中枢政要。有时宰相达20多人。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互不统属,可对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即各书“票拟”以待秉承太监代皇帝“批红”。雍正时期的军机处,如同国家紧急事务办公室,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充任“军机上行走”,如走马灯似地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
——摘编自陆杰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面对经济危机,上任伊始的罗斯福先后向国会提出数十个法案,引起了最高法院的强烈不满,频频以“违宪”要求罗斯福撤回提案。但奇特的是,拥有立法权的国会并未弹劾总统,而是巧妙地成立特别委员会,在配合法案实施的同时牵制总统权力。如《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可关停私营银行,参议院迅速成立“金融银行委员会”,负责召开被整顿银行的听证会,听取业主的申诉,判别其重新开业的可能。《联邦紧急救济法》的实施需耗资30亿美元,参众两院相应成立了3个委员会进行数十次听证,保障了法案的实效性。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会共成立各类委员会50多个,有效发挥了“国会决策中枢”的功能,为美国渡过难关作出了重要贡献。——摘编自魏汝明《浅析美国国会委员会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枢决策牵制机制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会并未弹劾总统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不同历史时期牵制制度的差异。
3.单选题- (共8题)
6.
雅典有一条法律规定,如果墓葬纪念物的建造投入超过了“10个人3天的劳动”,就要遭到禁止,因此在这个时期奢华的墓葬纪念物几乎看不到。这说明
A.贵族是雅典城邦的主体阶层 |
B.贵族始终有强烈集体荣誉感 |
C.雅典公民受到人文精神熏陶 |
D.雅典政府剥夺了贵族的自由 |
7.
1939年,蒋介石与国民党高层一致认为中国的抗战“非提高合全国国民坚强不屈之精神,不足以克服艰危而破敌人精神制胜之毒计”,因此,“必动员全国国民之精神以充实抗战之国力”。为此,一场“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拉开帷幕。此次运动的背景是
A.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积极地组织抗战 |
B.日军改变了侵华的战略方针 |
C.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
D.国民党确立了全面抗战路线 |
8.
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达18.1485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25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上述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中心形成的原因 | B.五四运动中心转移的条件 |
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 | D.民族工业体系畸形的表现 |
9.
19世纪60年代,船政大臣沈葆祯给福州船政局制定的管制办法规定:“佣工、杂作是有健丁,日每八九百人,非以兵部勒……则散而难稽,呼而不应,于是每十人以什长一人束之,每五什长以队长一人束之,特派勤能之武弁统焉。”这一做法
A.借鉴了西方近代企业管理制度 |
B.强化了政府对军事工业的管理 |
C.开启了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进程 |
D.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
10.
1934年,斯大林指出:“虽然货币经济是资产阶级的经济手段,但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利用这种手段来发展贸易,因为苏联的工业和农业都已经发展良好,下一步的任务就是促进城乡商品流转,商品流转是连接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必要环节。”斯大林的这一表述旨在
A.继续推行新经济政策 |
B.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 |
C.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 |
D.使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
11.
下列记载,与如图所示密切关联的是


A.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馀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 |
B.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 |
C.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享其利。 |
D.禄始作此渠,派湘之流而注之融,使北水南合,北舟逾岭。 |
12.
根据下表,从不同角度对英国工业革命演进特点进行的探究,表述正确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大事年表(进程部分)
时间 | 事件 |
1765年 |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手摇纺纱机 |
1771年 | 阿克莱特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 |
1779年 | 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
1782年 | 瓦特发明联动式蒸汽机 |
1785年 | 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 |
1814年 | 史蒂芬孙制成蒸汽机车 |
1825年 | 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 |
A.生产动力:人力、水力、畜力、蒸汽动力依次发展 |
B.技术革新领域:从棉纺织业扩展到交通等部门 |
C.生产组织管理形式:从手工工场到大工厂再到行业性垄断组织 |
D.技术发明创造:英国一枝独秀,其他国家未有重要发明成果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