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7年德国占领胶州湾,第二年宣布青岛作为自由港向全世界开放并建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包括青岛港、胶济铁路等。1909年,青岛取代烟台成为山东的经济贸易中心,1911年成为排名前六位的中国海港。1915—1925年,日本在青岛投资达5亿日元,涉及制盐、纺织、火柴、麦酒、矿泉、榨油及罐头蛋粉等行业,1914年青岛有5家民族企业,1934年则达到150家。在1937年的统计中,青岛的工厂数量在全国所有县市中排名第六。工业领域的投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金融、贸易、商业、航运业等行业得到迅速,青岛从功能单一的外贸港口城市发展到区域综合性中心城市。1984年,被列为全国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6年,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岛相对于利物浦的有利发展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利物浦为例,指出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材料一 1897年德国占领胶州湾,第二年宣布青岛作为自由港向全世界开放并建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包括青岛港、胶济铁路等。1909年,青岛取代烟台成为山东的经济贸易中心,1911年成为排名前六位的中国海港。1915—1925年,日本在青岛投资达5亿日元,涉及制盐、纺织、火柴、麦酒、矿泉、榨油及罐头蛋粉等行业,1914年青岛有5家民族企业,1934年则达到150家。在1937年的统计中,青岛的工厂数量在全国所有县市中排名第六。工业领域的投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金融、贸易、商业、航运业等行业得到迅速,青岛从功能单一的外贸港口城市发展到区域综合性中心城市。1984年,被列为全国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6年,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摘编自李东泉《近代青岛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关系的历史研究及启示》等
材料二 1207年,为征服和控制爱尔兰,英国国王颁布法令,在利物浦兴建城堡和港口。很快,利物浦发展成了一个商业性港口。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欧洲国家殖民扩张,利物浦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它不仅是通往“新大陆”、非洲、远东的主要进出港口,而且成为著名的“三角贸易”航线的中心,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基地。18世纪晚期,工业革命推动了它的进一步繁荣,此时的利物浦是有名的棉花市场,也是有名的食品输入及工业制造输出港,人口迅速增长。19世纪中期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二战期间,在德国空军的轰炸下,港口设施有2/3遭受破坏。战后,在废墟上重建的利物浦又成为现代化港城,但已退居为英国的第二大海港。20世纪中后期,产业升级中没有及时跟进,传统工业日益衰落,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严重,出现大面积贫民区。——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青岛和利物浦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岛相对于利物浦的有利发展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利物浦为例,指出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初对宗室诸王、功臣实行食封制。中宗、韦后时期,“滥食封邑者众”,造成“国家租赋,大半私门”。食封者除收取封户应缴纳的租庸调外,还要额外索取钱物,使封户不胜其侵扰。唐玄宗在铲除异己集团后,于开元初年采取措施整顿食封制度,一方面,减少实封户数,规定诸王、长公主食封2000户,一般官僚封户限制在500户以内,另一方面,取消食封者直接向封户征收赋税的办法,封户纳赋税由朝廷派官随租调征解,或由州县官收纳。唐玄宗的改革,使食封制度不再能够独立于国家赋税制度之外而对社会政治和经济发生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玄宗食封制度改革的作用。
材料 唐初对宗室诸王、功臣实行食封制。中宗、韦后时期,“滥食封邑者众”,造成“国家租赋,大半私门”。食封者除收取封户应缴纳的租庸调外,还要额外索取钱物,使封户不胜其侵扰。唐玄宗在铲除异己集团后,于开元初年采取措施整顿食封制度,一方面,减少实封户数,规定诸王、长公主食封2000户,一般官僚封户限制在500户以内,另一方面,取消食封者直接向封户征收赋税的办法,封户纳赋税由朝廷派官随租调征解,或由州县官收纳。唐玄宗的改革,使食封制度不再能够独立于国家赋税制度之外而对社会政治和经济发生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摘编自阎守诚《论唐玄宗对食封制度的改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食封制度改革的背景和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玄宗食封制度改革的作用。
2.论述题- (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不列颠百科全书》,又称《大英百科全书》,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知名也是最权威的百科全书。1771年在苏格兰爱丁堡出版,共三卷,以后不断修订出版。1788年至1797年出版的第三版奠定了《大英百科全书》后来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书之一的基础。1820年爱丁堡的布莱克兄弟的出版社收购了《大英百科全书》,他们出版了第七和第八版。1875年至1889年出版的第九版被称为学者版,有人称它为英语百科全书历史上的顶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了方便今后每年修订,第15版百科全书就把内容全部制作成了电子版。1994年正式发布的《大英百科全书网络版》受到各方好评,多次获得电子出版物有关奖项。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和手机网络的应用和普及,百科全书依然不甘落后,于2000年,推出第一个掌上电脑移动版本。2012年3月宣布停印纸质版,将全面转向数字版。
材料:《不列颠百科全书》,又称《大英百科全书》,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知名也是最权威的百科全书。1771年在苏格兰爱丁堡出版,共三卷,以后不断修订出版。1788年至1797年出版的第三版奠定了《大英百科全书》后来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书之一的基础。1820年爱丁堡的布莱克兄弟的出版社收购了《大英百科全书》,他们出版了第七和第八版。1875年至1889年出版的第九版被称为学者版,有人称它为英语百科全书历史上的顶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了方便今后每年修订,第15版百科全书就把内容全部制作成了电子版。1994年正式发布的《大英百科全书网络版》受到各方好评,多次获得电子出版物有关奖项。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和手机网络的应用和普及,百科全书依然不甘落后,于2000年,推出第一个掌上电脑移动版本。2012年3月宣布停印纸质版,将全面转向数字版。
——摘编自《辞书研究》(1986年04期)等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不列颠百科全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时间节点,概括当时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时间节点和阶段特征,史实准确全面。)3.单选题- (共10题)
4.
十二铜表法规定,“恩主诈欺门客的,让他充当牺牲”,“如果一个人欺诈他人财物,则需付双倍赔款”。这说明罗马法
A.维护平民阶层的利益 |
B.受到宗教神学束缚 |
C.适应商品经济的需要 |
D.强调社会道德教化 |
5.
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战胜俄国,给清廷上下以很大震动。朝野上下普遍将这场战争的胜负与国家政体联系在一起,认为日本以立宪而胜,俄国以专制而败,“日俄之胜负,立宪专制之胜负也”“非小国能战胜于大国,实立宪能战胜于专制”。据此可以推知
A.清政府酝酿实行政治改革 |
B.君主立宪制是最适合中国的政体 |
C.证明当时沙俄与清政府同等落后 |
D.直接导致了俄国“二月革命” |
6.
1937年5月至6月召开的共产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和党的白区工作会议,对党的历史尤其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进行了回顾,深刻指出大革命的历史表明:“当资产阶级追随着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的时候,革命是如何地前进了;及至无产阶级(由共产党负责)在政治上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尾巴的时候,革命又是如何地遭到了失败”,突出强调了“我们的领导责任”。会议论述主题是
A.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和策略 |
B.中国资产阶级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贡献 |
C.国共两党必须坚持团结领导民族战争的原则 |
D.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根本利益分歧 |
7.
学者汪辉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国家主权的单一性与以人民政治为中心的社会体系的形成是区别于王权条件下的朝贡体制的关键之处,我把它看成是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的综合。材料中的“它”
A. 最早实行这一制度的地区是宁夏
B. 这是一种苏联模式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
C. 它的法律依据是《民族区域自治法》
D.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A. 最早实行这一制度的地区是宁夏
B. 这是一种苏联模式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
C. 它的法律依据是《民族区域自治法》
D.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8.
1948年6月7日,美、英、法、比、荷、卢等六国在伦敦会议上就建立西德政府达成了协议,规定美英占区与法占区协调经济政策,统一对外贸易,实行币制改革并参加马歇尔计划,还规定9月1日在三个占领区内召开制宪会议。据此推知,二战后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
B.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
C.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
D.美苏冷战对峙加剧 |
9.
18世纪欧洲通过传教士、外交使节、贸易往来与中国保持着密切联系,但中欧之间的交流并不对称。欧洲对中国的了解远远超过中国对西方的了解程度,西方人士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技水平、军事实力都进行了评估。这一现象表明
A.中欧之间的实力差距扩大 |
B.中欧之间交流不对称 |
C.西方为向中国扩张作准备 |
D.中国“天朝上国”观念严重 |
10.
下表
表是西汉到唐宋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这说明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万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人口(万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
西汉 | 21 | 19.8 | 998.6 | 80.2 |
唐朝 | 392 | 43.2 | 514.9 | 56.8 |
北宋 | 1122.5 | 62.9 | 662.4 | 37.1 |
表是西汉到唐宋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这说明
A.文景之治促进西汉人口的快速增长 |
B.藩镇割据造成唐宋人口的急剧减少 |
C.王朝更替导致古代中国人口的变动 |
D.经济中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移 |
11.
京师同文馆和相继兴建的一批洋务学堂,完全从洋务实践需要出发设立具有“实效”的课程,形成了不同于旧学的新学课程体系。这说明
A.新学堂培养出了大批洋务人才 |
B.中国增强了向西方学习的动力 |
C.洋务运动促进中国教育近代化 |
D.逐渐形成了较完备的教育体系 |
12.
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英国《每日邮报》在一篇报道中写道:“我们一直在各个地方为各种各样的野蛮人做着这样那样的好事。”该报道
A.证明英国极力推广工业文明 |
B.肯定了英国政治体制的优越 |
C.批判了阶级矛盾激化的现状 |
D.将殖民侵略美化成传播文明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