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A.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
B.庆祝“六一”的晚会上,小朋友模仿的小品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
C.这篇神话以诡异的想像、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 |
D.树木鳞次栉比,公路平坦通畅,河流重现清澈,这些是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呈现出的新景象。 |
A.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人们一边赞叹,一边不免提出疑问,寻求科学的解释。 |
B.原产墨西哥的大丽花,人工栽培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个颜色不同的品种。 |
C.“行啊!”妈妈开心地说,“等到五一节,我一定带你去扬州瘦西湖玩一玩。” |
D.名牌大学自主招生采用的“校长推荐制”是否公平,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
2.字词书写- (共1题)
千垛菜花风景区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蓝天、碧水、“金岛”织就了“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qǐ)丽画卷。这里有娇艳的花,有婆(suō)的树,清澈的水,游人摩肩接(zhǒng )。敞开胸(jīn),尽情享受乡村的日光浴吧,这会带给你一份淡泊的心境。
| | | | | | | |
| | | | | | | |
3.诗歌鉴赏- (共1题)
春山暖日和风,
阑干楼阁帘栊①,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注释】①帘栊:带帘子的窗户。
【小题1】请展开想象用优美的语句描绘“春山暖日和风”这一句的画面。
【小题2】下列对《天净沙·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净沙”是这首散曲的曲牌名,“春”是题目。 |
B.前三句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分别写近景、远景和院中景。 |
C.“啼莺舞燕”“流水飞红”具有动态美,“飞红”指落花。 |
D.这首小令像一幅水墨山水画,寥寥几笔,清丽隽永。 |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群雁夜必择栖,恐人弋①也。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熟其故,巧设诡计。爇火②照之。雁奴戛然③鸣,乡人遽沉其火。群雁惊起,视之,无物也,复就栖焉。如是者四三。群雁以奴绐④己也,共啄之,又就栖然。
未几,乡人执火前,雁奴畏众啄,不敢鸣,群雁方寐,一网无遗者。
(注释)①弋:一种带绳的箭,这里作动词。②爇(ruò)火:点燃火把。③戛然:雁叫声。④绐(dài):欺骗。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恐人弋也 (_________) ②雁奴独不瞑 (_________)
③或微闻人声(_________) ④如是者四三 (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爇火照之
A.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
B.何陋之有(《陋室铭》) |
C.沿河求之(《河中石兽》) |
D.久之(《狼》) |
群 雁 以 奴 绐 己 也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
【小题5】群雁最终被一网打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现代文阅读- (共3题)
①因为暖秋的缘故,山下那片枫树林仍未见熟透的迹象,只有星星点点的红斑点在叶丛之间。而在往年这个时候,整片枫树林早已熟透。远远看去,那一簇一簇火红的枫叶,在秋风中摇曳着,宛若大山的裙摆,十分迷人。
②或许是因为它们的失约,当我从那片枫树林经过的时候,心中竟生出一种莫名的失落。我沿着一条偏僻的山径走去,待走出枫树林之后,才发现前面是一个小水潭,像镜子一样镶嵌在那儿。
③在水潭旁边,是几株久未被人打扰的紫荆花。它们那细柔的枝条,在阳光下尽情地舒展着,心形墨绿的叶片,仍然透着盎然生机。
④蓦然,我被其中的一株紫荆花给吸引住了。在它的一根枝条上,竟然绽放着十几朵紫红色的花朵。那些花朵,就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蝴蝶一样美丽。
⑤如果是在春季,我也许不会有一丝惊讶,甚至不会觉察到它们的艳丽。因为春天,原本就是它们生命的花期。然而眼前,风已凉秋已深,我不能不惊奇自己的发现。
⑥哦,那是一些错开了季节的花。
⑦它们就像一个个顽皮的小孩,在生命四季的城堡里做着有趣的游戏。一时不小心,它们就推错了季节的门。
⑧这个花期,对它们来说有一些残酷。也许是夜间的一场凉霜,或是一场空袭的寒流,就会将它们所有的美丽湮没。可是它们没有一丝忧伤和恐惧,只是尽情地舒展着花蕾,拥抱着阳光,吐露着生命里最真实的芳香。
⑨此刻,我注视着它们的眼光,不再有怜悯和惊讶,而是一种超乎寻常的敬重。我静静地想着,这一切也许都是上苍特意地安排吧,让它们来经历一段痛苦的折磨和锤炼。
⑩于是,它们才有了与众不同的生命。
⑾上苍在赐予一个人某些东西的时候,也会从他身边带走一些东西。仿佛冥冥之中,它总是用那一只无形的大手,在平衡着自然与人类的支点。这就像是一架巨大的天平,当自然缺失了一些东西的时候,上苍就会从人的一端拿走一些东西。
⑿在我们世间,总会遇到那样一些对我们来说熟悉的,抑或是陌生的生命,他们错失了原本应该花枝招展的季节。然而,他们仍然努力挣扎着,将自己生命的花蕾在痛苦的岁月里灿然绽放。
⒀如果你,抑或我,是一朵错开季节的花,会像那些紫荆花一样,没有忧伤没有恐惧,在痛苦的日子里灿然绽放吗?
【小题1】请结合文章内容梳理作者的感情变化的脉络进行填空。
枫林未熟透,莫名失落;_____,怜悯惊讶;注视紫荆努力挣扎灿然绽放,________。
【小题2】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划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第②段作者写因未见到枫林熟透的景象而心生失落之感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读到第⑿段的划线句,你想起了谁?谈谈你想起他的原因。
【小题4】好的文章的结尾往往耐人寻味。请比较本文和链接材料(《紫藤萝瀑布》的结尾,分别说说他们的作用。
【链接材料】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宗璞《紫藤萝瀑布》
不拘一格的宋代便服
王志艳
①与礼服相对而言,便服是帝王百姓及士庶百姓平常所穿的衣服。宋代主张衣着要简洁朴素,不提倡华丽奢侈,服装日趋世俗化。
②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是极其生动的北宋民俗写照,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北宋都城汴梁城中的各色人物服饰。总体来讲,男子的衣着依然不外乎“长袍帮”与“短衫帮”两大类。官吏、商贾、文人和富庶的市民都穿交领长袍或圆领衫,头戴巾子,下身穿长裤,足登靴、履。遗憾的是,由于色彩和花纹无法表示出来,这些衣衫显得式样变化不大。
③但从宋代的纺织技术上看,当时的丝绸色彩和纹样是十分丰富的。宋代世俗社会中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水浒全传》中描写柴进的衣着时,说他“身穿一领紫绣团胸花袍,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可见当时人们虽然趋向简朴,但对服饰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清明上河图》中众多人物的服装,该也是五颜六色,缤纷竞呈的了。
④相比之下,穿着短衫的各种劳动者就随便的多。这里有农民、船家、商贩、挑夫等,大多是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上衣长短不一,长的可及膝下,短的仅到后腰。这些短衣的衣袖以及短腿都比较细窄,便于劳作。很多劳动者,挽起袖子,有的人上身只穿一件对襟半臂。更有趣的是一些挑夫身穿有前后两个衣片连成的两当式布背心,这种背心直至今日还可以在北方的农村中见到。这些劳动者的装束在当时颇具代表性。
⑤宋代是封建士大夫文化最发达的时期。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封建文人阶层。在他们中普遍存在这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从北宋开始盛行的山水,花卉画中,显示出一种散淡清雅、和平闲逸的艺术气氛,充分体现出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审美情趣。与这种情趣相协调,宋代文人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朱熹给自己设计过一套家常衣服:上衣是直领对襟的传统短襦,下摆至膝;下身为黄色的裙裳,腰间束一条缘上黑边的白绢;足登方履。这种便服更多地保存了古代汉族衣裳的特点,简单典雅,很适合士大夫们既好古又追求闲逸的心理。
⑥当时士大夫阶层还爱穿宽大的长袍。它也叫道袍,或者直裰(duō)、直缝,这是由于它的背面分为左右两个衣片,中间一道直线缝合。直裰多用素纱、素绢、麻布及棉布等衣料制作,颜色以黑、白为主。这是宋代官方规定百姓平民可以使用的服色。除去市民文人之外,僧侣也经常穿直裰。所以后来黑色的直裰变成了僧袍,和尚们日常穿用。
(选自《中国服饰:异彩纷呈的华夏衣冠》,有改动)
【小题1】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画面看,宋代男子的衣着一般分为哪两类?【小题2】文章第③段写《水浒全传》才进中柴进的衣着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请分析文章第④段加点词语“大多”的表达效果。
【小题4】阅读全文,说说宋代主张衣着要简单朴素的原因有哪些。
①读经热、诵典潮,近年来风生水起,已成时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将传统融入当下,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教育是最重要的抓手之一。目前,从戏曲、书法、武术进校园,到新教材增加古诗文比重,无不说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既可行可操作,效果也可期可赞。
②不过,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不能一提读经就退学读私塾,也不能陷入读死经的泥淖①之中。如果把读经简单理解为死记硬背,却不知其意,实属本末倒置。媒体曾报道,某少年花了10年时间背诵了30万字的儒家经典,结果竟然连常用字都认不全,一篇800字的作文错字连篇,这是不折不扣的读经悲剧。还有人读经,以背诵了多少万字经典而自矜,时不时卖弄于公共场合,炫技于亲朋面前,这种小聪明反衬此人并未真正读懂经。
③今人读经,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认为:“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现代人读经诵典,读进去才有可能读得懂,知其深邃,跳出来才能更客观地审视经典,并在审视过程中观照内心,有选择地指导自我。对待古代经典,用业内人士的话就是做到“客观、科学和礼敬”。否则,妍媸②不分,全都拿来,像鲁迅所说的那样“随手拈采,大口吞下”,把“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也当成了滋补品,后果自然是“吃得胸口痒痒的,好像要呕吐”。
④读经诵典,“怎么读”重要,“读成什么”也重要。在品味与诵读过程中,如果深切
领悟古人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
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品格,并能把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就意味着读出了真意,读出了滋味。
⑤今天,只有我们在读经诵典中领悟到传统文化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才是真的明白了读经的意义,才能谈得上传承与弘扬。
【注】①泥淖nào,烂泥、泥坑。②妍媸,拼音yán chī,表示美和丑。
【小题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小题2】说说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3】联系文章内容,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诵读经典?
6.综合性学习- (共1题)
初二年级学生开展“狼”专题语文实践活动,你一直参与其中:
(1)【定“狼名”】 我班要创办一期以“狼文化”为主题的校刊,班长发出了一则征稿启事。

① 根据通知的格式要求,请在空格A处补全缺漏的一个项目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李明已完成了栏目名称和内容的设计,你也来完成一题。
李明 栏目名称:王者风采,内容:收集狼的图片及生活习性
你 栏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狼性”】同学们对狼的认识、态度意见不一,陈刚认为狼生性残忍,危害小动物,甚至人类,一定要杀狼。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他进行劝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狼道”】某企业要以“狼道”作为企业文化,请你仿照下面的两条内容,再写一条。
规则第一:永远的服从和执行意识。
感恩第一:永远的勤劳和奉献意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