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伴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中国文化艰难地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四的文化启蒙,是戊戌变法、清末留学运动、辛亥革命运动在文化方面的历史积累。就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引进而言,无论美国的、英国的、法国的、日本的、俄国的,也无论古希腊古罗马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当代的,都受到了热烈欢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致力于思想启蒙为宗旨,也是近代以来首次大规模的本土化的文化改造运动。五四启蒙的受众是广大经过清末民初中国教育的转型而纷纷出现的新式学校的学生。这是中国社会经过较长时间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变化才诞生的新型知识阶层。这个阶层刚刚出生,就满腔热情地呼应了新文化运动的召唤,成为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量。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与新型知识阶层诞生相关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变化”有哪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近代前期“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材料一 五四的文化启蒙,是戊戌变法、清末留学运动、辛亥革命运动在文化方面的历史积累。就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引进而言,无论美国的、英国的、法国的、日本的、俄国的,也无论古希腊古罗马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当代的,都受到了热烈欢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致力于思想启蒙为宗旨,也是近代以来首次大规模的本土化的文化改造运动。五四启蒙的受众是广大经过清末民初中国教育的转型而纷纷出现的新式学校的学生。这是中国社会经过较长时间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变化才诞生的新型知识阶层。这个阶层刚刚出生,就满腔热情地呼应了新文化运动的召唤,成为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量。
——摘编自李良玉《启蒙、救亡与革命时代的终结——再论辛亥革命的评价问题》
材料二 以儒家学说为主干的封建意识形态一直延续下来。本质上,这种意识形态与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要求格格不入。它既不能为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提供科学知识,也不能为资本主义的工商贸易与民主法治要求提供价值支持。因此,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必须以知识革命为历史前提。中国近代化的这种价值外摄的特点,决定了近代文化实现知识革命的基本特征必然是“学习西方,批判传统”。——摘编自李良玉《超越“五四”对传统的批判》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与新型知识阶层诞生相关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变化”有哪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近代前期“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899年,明治政府以天皇名义颁布钦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这是东亚首部近代意义上的宪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宪法体制的结构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行政机关和国家最高决策机关及其与天皇的关系,概括1889年日本宪法中天皇的地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当时日本“人们需要一个作为权威的天皇”?简评《大日本帝国宪法》。
1899年,明治政府以天皇名义颁布钦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这是东亚首部近代意义上的宪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宪法体制的结构

——崔世广《明治维新与近代日本》
材料二 在近代天皇制的历史上,天皇个人的意见与能力和天皇所体现的权威之间的差距甚大,与前者相比,后者带有巨大的绝对权威印记。二者间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差距,是因为很多人希望借助天皇的权威来赋予自身的愿望、欲求以普遍性意义,并从自我内部汲取可能性与活力,这样一来,他们就需要寻求一个权威性中心。因此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人们需要一个作为权威的天皇,所以才把它制造出来。——(日)安丸良夫《近代天皇观的形成》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行政机关和国家最高决策机关及其与天皇的关系,概括1889年日本宪法中天皇的地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当时日本“人们需要一个作为权威的天皇”?简评《大日本帝国宪法》。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詹天佑是中国科学家的代表,他将终生奉献给中国交通事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1年4月26日,詹天佑百年诞辰之际,海峡两岸同时发行了纪念邮票。

材料二 早成一日,公家即早获一日之利益,商旅亦早享一日之便安,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觊觎。……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峡两岸同时发行纪念詹天佑邮票的原因和邮票设计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与詹天佑同时代“各出所学”的方式和主要代表人物。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詹天佑爱国精神的内涵。
材料一 1961年4月26日,詹天佑百年诞辰之际,海峡两岸同时发行了纪念邮票。

材料二 早成一日,公家即早获一日之利益,商旅亦早享一日之便安,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觊觎。……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修造京张全路办法》(1905年)
材料三 詹天佑是一位中国杰出的工程师,也是一位热情的爱国主义者。在他从事铁路30年中,时时不忘怀与外国侵略势力作斗争。坚持不依赖帝国主义的技术人员来建设京张线的决定;在主持川汉、粤汉铁路期间,他斥责了川汉线德籍总工程师雷纳诬蔑中国工程师的无能,并企图多聘德国工程师的阴谋,驳斥了粤汉线英籍工程师藐视中国法纪的拖延工期的行为。就是在1918年,他逝世的前一年,也仍然是以祖国利益为重,带病参加“协约国”在哈尔滨召开的所谓“中东铁路监管委员会”,打击了美、日帝国主义利用十月革命后苏联所宣布的放弃帝俄在华利益的政策,以攫取中东铁路北段的阴谋,直到旧病复发,回到汉口医治无效,为祖国贡献出最后的力量。——茅以升《詹天佑先生为中国铁路建设奋斗的一生》
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峡两岸同时发行纪念詹天佑邮票的原因和邮票设计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与詹天佑同时代“各出所学”的方式和主要代表人物。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詹天佑爱国精神的内涵。
2.单选题- (共17题)
4.
公元前242年,罗马增设外务大法官,处理外国人和罗马市民之间以及外国人相互间事件,其主要职责为“依据其职权给予或不给予诉讼当事人以诉讼权、抗辩权或准予恢复原状等,使合法而不合理的权利丧失其法律上的保障,而使合理而不合法的关系则获得事实上的保护,如同合法的权利一样”。这表明在罗马境内
A.公民与非公民无区别 |
B.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
C.外国人获得司法保障 |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5.
“1785年,为了统一货币,美国国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为改变这一状况,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度设计是
A.实行总统制 |
B.确立三权分立 |
C.实行司法独立 |
D.建立联邦制 |
6.
在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后,日本代表牧野伸显担忧:“世人不察,以为在巴黎之中国委员,为血气所驱使,为功名所激发,致有此等行动。……余深信此种感情早已浸润于中国一般国民,酝酿已数年之久”。由上述信息可知五四运动
A.中国代表出于个人立场拒签和约 |
B.具有深刻的政治经济根源 |
C.表明中国民族主义思潮日益觉醒 |
D.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
7.
下面为20世纪30年代中共领导下的苏区主要货币表(部分),下列对这些货币所反映的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1 | 1931年鄂东银行贰串文券,正面印有马克思像,背面印有“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拥护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农民银行!”等口号。 |
2 | 1931年江西工农银行银元券壹元券,正面左右印有马克思和列宁头像,背面下面印有“增加工农生产”,左侧印有“发展社会经济”口号。 |
3 | 1934年川陕省工农银行铜元票三串文券,正面印有“土地归农民”,“政权归苏维埃”口号。背面印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坚决保卫赤区”口号和列宁像。 |
A.全国各地的根据地日益的扩大 |
B.根据地重视土地革命与经济建设 |
C.革命斗争受到国际共运的影响 |
D.当时革命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
8.
下图反映的是1953年5月,为进行即将展开的普选,全国各地积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展开普选宣传活动。这


A.促进了《共同纲领》的制定 |
B.体现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的特点 |
C.推动了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
D.表明全国人大召开的时机日益成熟 |
9.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份中共中央工作文件指出:由于美国低估会议的可能成果,以及美、英、法之间存在着多种矛盾,中国应该采取积极方针,打破美国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与这份文件相关的外交活动
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 |
B.使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
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 |
D.确立的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 |
10.
《剑桥美国史》:“在冷战的背景下,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单化,美国的主要威胁来自里根所称的‘邪恶帝国’苏联。1991年苏联的解体摧毁了这个框架,开启了通往乔治·布什乐观地称为‘新世界秩序’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也许不可避免地注定是一条混乱之路。”这段话旨在强调
A.冷战客观上缓和了国际局势 |
B.美苏对抗导致世界秩序稳定 |
C.美国主导新世界秩序的重建 |
D.新旧秩序转换中的局势动荡 |
11.
唐朝宫廷建筑以浑朴雄阔宏伟壮丽为特色,但民间建筑不准高大。而《宋会要辑稿食货志》记载:“真仁(宋真宗、宋仁宗)以后,殖货致富者愈众,巨量交易出入京师,官方管理之设备及民间商业之建筑,皆因之侈大。公卿商贾拥有资产者之园圃第宅,皆争尚靡丽。”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A.都城经济功能日益增强 |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
C.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
D.程朱理学影响逐渐减弱 |
12.
下图为景德镇御窑烧制的“各种釉彩大瓶”,烧制时将汝窑、官窑、钧窑、哥窑等釉彩间隔分布,同时将人们一眼就能关注到的地方留给粉彩、珐琅彩等釉彩,以彰显技艺。该瓷器的制作


A.代表宋代制瓷技术的最高水平 |
B.适应了民间市场的精致化需求 |
C.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的普及化 |
D.反映清代强盛时期的文化自信 |
13.
16世纪,一个荷兰船队经过北极圈,在零下40度严寒中死伤过半,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托运的货物,而其中就有能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半个世纪后,荷兰使团到达北京,遇到觐见皇帝须三拜九叩的麻烦,“几乎没有一位欧洲国家外交官愿意接受这种苛刻的天朝规矩。但荷兰人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荷兰人执着与变通的巨大差异折射出其
A.商业立国的理念 |
B.殖民扩张的野心 |
C.资本输出的要求 |
D.世界工厂的自信 |
14.
表1 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
表1反映了这一时期
年份 | 总额(千两) | 田赋(%) | 厘金(%) | 关税(%) |
1885 | 78276 | 38.6 | 17.9 | 18.8 |
1887 | 85787 | 36.4 | 19.6 | 24.3 |
1889 | 86187 | 35.5 | 17.4 | 25.7 |
1891 | 95394 | 33.4 | 17.1 | 25.1 |
1892 | 88816 | 35.2 | 17.2 | 26.0 |
表1反映了这一时期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
15.
据民国初年农商部总务厅统计科所编《第一次全国农商统计表》1913年11月9日的统计,全国在1912年开设的公司有988家,工厂2001家,这是我国有史以来举办工商实业最多的年份。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B.辛亥革命改变民族工业发展环境 |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D.欧美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
17.
《西方文明史》写道:“首先是对个人创造力,以及对自然的毫不含糊的、全面的颂扬,无论是一朵花,还是一座山脉,大自然因其直接深刻地留在人的感觉之中而受到珍视。除了对生命之外,人们还可以根椐自己对自然的反应自由地作出各种解释,而不是仅仅反映一套一般的理性法则。”与这一特征相符的文学作品是
A.《神曲》 |
B.《巴黎圣母院》 |
C.《老人与海》 |
D.《人间喜剧》 |
18.
墨子认为在未有国家之前,“一人一义,十人则十义,百人百义”,以致“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于是,人们“选择天下贤良圣智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天子设立各级统治者,然后命令天下百姓以上之所是为是,以上之所非为非,这样国家才能得到治理。这表明墨子
A.主张强化君主的权力 |
B.代表平民阶层的立场 |
C.强调共同价值观的培育 |
D.推崇各学派主张的融合 |
19.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相信尘世是进行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的场所,反复出现在文艺复兴时代种种乌托邦计划中的对正义和人道的统治的承诺,这些都并非来源于古代,而是来源于基督教。”这一观点认为文艺复兴
A.传承近代文化,追求现世幸福 |
B.摒弃神学信仰,主张以人为本 |
C.汲取宗教养分,彰显人的价值 |
D.立足宗教传统,建立理性王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