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上表为17—20世纪中外经济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材料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上表为17—20世纪中外经济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明朝初期,统治者根据地理形势和设防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耕战结合、世代相袭的卫所兵制。明朝中叶以后,这一制度逐渐崩溃,导致海防日益薄弱,使得倭寇入侵愈加猖獗。在此形势下,戚继光在其职权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1559年,他招募了一支以浙江义乌农民和矿工为主力、兵力约四千人的新军。新军的训练根除了以往明军只练武艺、不“正心术”的弊端,以军队是保护人民的思想来教育士兵。针对沿海地形和倭寇战术特点,结合明军装备情况,他创立了鸳鸯阵法,运用此法,戚家军“全胜八十余战”。他还在军中增编辎重营,主要负责运载食物、草料等。戚继光曾就边防、练兵等问题,多次向朝廷上疏,但结果是“泥牛入海无消息”。
——摘编自李鹏青《论戚继光的军事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戚继光军事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戚继光的军事改革。
材料明朝初期,统治者根据地理形势和设防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耕战结合、世代相袭的卫所兵制。明朝中叶以后,这一制度逐渐崩溃,导致海防日益薄弱,使得倭寇入侵愈加猖獗。在此形势下,戚继光在其职权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1559年,他招募了一支以浙江义乌农民和矿工为主力、兵力约四千人的新军。新军的训练根除了以往明军只练武艺、不“正心术”的弊端,以军队是保护人民的思想来教育士兵。针对沿海地形和倭寇战术特点,结合明军装备情况,他创立了鸳鸯阵法,运用此法,戚家军“全胜八十余战”。他还在军中增编辎重营,主要负责运载食物、草料等。戚继光曾就边防、练兵等问题,多次向朝廷上疏,但结果是“泥牛入海无消息”。
——摘编自李鹏青《论戚继光的军事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戚继光军事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戚继光的军事改革。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缓和,国际裁军和军备控制取得一定的进展。1992年,中法加入核不扩散条约。1995年5月,178个缔约国达成了无限期延长核不扩散条约的协议。199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规定:遏制研制核武器和遏制提高核武器质量,结束研制新式先进的核武器,从而停止一切核武器爆炸试验和其他一切核爆炸,是在一切方面实现核裁军和核不扩散的一项有效措施。这把国际裁军与军控推向一个高潮。1998年春夏之交,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进行了核试验,给南亚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带来了严重后果。20世纪以来,美国不顾国际反对,执意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并大量增加军费,又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国际裁军与军控进展呈现停滞甚至倒退的趋向。
——摘编自唐贤兴《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裁军和军备控制取得一定进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通过的意义及局限。
材料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缓和,国际裁军和军备控制取得一定的进展。1992年,中法加入核不扩散条约。1995年5月,178个缔约国达成了无限期延长核不扩散条约的协议。199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规定:遏制研制核武器和遏制提高核武器质量,结束研制新式先进的核武器,从而停止一切核武器爆炸试验和其他一切核爆炸,是在一切方面实现核裁军和核不扩散的一项有效措施。这把国际裁军与军控推向一个高潮。1998年春夏之交,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进行了核试验,给南亚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带来了严重后果。20世纪以来,美国不顾国际反对,执意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并大量增加军费,又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国际裁军与军控进展呈现停滞甚至倒退的趋向。
——摘编自唐贤兴《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裁军和军备控制取得一定进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通过的意义及局限。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卢作孚创办的民生公司从1926年到1950年已拥有客货轮船140多艘,独资或合资创建了70多个口岸企业和附属设施。他统一长江上游航运,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逐出了长江上游。……1938年秋宜昌沦陷前夕,卢作孚指挥“宜昌大撤退”,捐献自己公司的船只,经过40天的奋战,抢运了聚集在宜昌的人员150万余人、物资100万余吨,为保存当时中国的政治实体、经济命脉以及教育文化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
卢作孚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北碚进行乡村建设,主要从三方面着手进行:一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包括整治环境卫生,拓宽道路,广植花草树木。二是大力兴办各种经济事业,先后投资和参与兴办北川铁路公司、天府煤矿公司、农村银行等;三是创办文化事业和社会公共事业,包括地方医院、图书馆、公共运动场、平民公园、各类民众学校等。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作孚进行乡村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卢作孚的历史贡献。
材料卢作孚创办的民生公司从1926年到1950年已拥有客货轮船140多艘,独资或合资创建了70多个口岸企业和附属设施。他统一长江上游航运,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逐出了长江上游。……1938年秋宜昌沦陷前夕,卢作孚指挥“宜昌大撤退”,捐献自己公司的船只,经过40天的奋战,抢运了聚集在宜昌的人员150万余人、物资100万余吨,为保存当时中国的政治实体、经济命脉以及教育文化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
卢作孚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北碚进行乡村建设,主要从三方面着手进行:一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包括整治环境卫生,拓宽道路,广植花草树木。二是大力兴办各种经济事业,先后投资和参与兴办北川铁路公司、天府煤矿公司、农村银行等;三是创办文化事业和社会公共事业,包括地方医院、图书馆、公共运动场、平民公园、各类民众学校等。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作孚进行乡村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卢作孚的历史贡献。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宋朝重视法制建设,在继承唐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诸如《典卖指当论竞物业》、《商税》等新的法规,同时也承认客户(佃农)的租佃、置产及人身自由等权利。宋代对“盗贼”的刑罚有所加重,但贵族、官僚则享有法律上的特权。宋代,凡告周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虽得实,徒二年”。……凡上奏案件、宗室罪案等,皆由皇帝决断,已判决的罪犯,皇帝可以“赦宥”。宋代司法制度,在前朝的基础上不断有所改革和补充,使之日臻成熟,从而达到我国封建社会司法制度的顶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司法制度建设取得的成就,并评价中国近代司法制度建设。
材料 一宋朝重视法制建设,在继承唐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诸如《典卖指当论竞物业》、《商税》等新的法规,同时也承认客户(佃农)的租佃、置产及人身自由等权利。宋代对“盗贼”的刑罚有所加重,但贵族、官僚则享有法律上的特权。宋代,凡告周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虽得实,徒二年”。……凡上奏案件、宗室罪案等,皆由皇帝决断,已判决的罪犯,皇帝可以“赦宥”。宋代司法制度,在前朝的基础上不断有所改革和补充,使之日臻成熟,从而达到我国封建社会司法制度的顶峰。
——摘编自王云海《宋代司法制度》
材料二 民国时期,近代司法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临时约法》明确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历届政府也再次重申这一原则。针对严刑逼供的司法恶习,政府明令“不准再用笞杖、枷号及他项不法刑具”。北洋政府曾先后公布相关法律章程,对律师资格、律师义务等皆做了较为完备的规定,律师队伍人数不断扩大。尽管近代司法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军事、政党干预司法,司法腐败等现象依然十分突出。——摘编自贾孔会《中国近代司法改革刍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法制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司法制度建设取得的成就,并评价中国近代司法制度建设。
2.单选题- (共7题)
6.
罗马共和时代(纪元前91年—88年)意大利诸邦,皆欲得市民权如罗马,罗马不许,时多柔凑士(Drusus)为监督,议法三章……第三日平民权,与意大利诸邦以公权。各邦人民,语言宗教,与罗马国人同,罗马开疆,彼等有大勋劳,今则不以为功,反鄙视之,同盟甚怨,屡求市民权……纪元前91年意大利诸邦,皆得享市民权。这表明
A.罗马国家建立伊始就依法治国 |
B.民族平等斗争推动罗马法发展 |
C.罗马共和国不断向外邦人妥协 |
D.帝国疆域的扩大催生了万民法 |
7.
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的土地革命路线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1937年2月,中共中央宣布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随后制定承认地主土地所有权及地主减租减息政策;1947年,中共要求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这些土地政策的变化
A.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
B.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
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
D.适应了民主革命新形势的需要 |
9.
1854年的《上海海关征税规则》规定,由中国上海道和英、法、美三国各派一名代表组成“税务管理委员会”;议案表决时,中国官员一票按两票计算,但外国委员有三票,处于多数。据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A.关税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
B.海关性质逐渐发生改变 |
C.主动融入世界进程加快 |
D.列强侵华同盟初步建立 |
10.
下表反映的是我国1952—1961年居民年平均消费水平指数(以1952年为100),其中消费指数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
B.市场物资供应不足 |
C.计划经济体制的推行 |
D.自然灾害影响生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