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上表为17~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涉及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材料
时间 | 中国 | 外国 |
17~18世纪 | 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杀,其著作在明清两代均被列为禁书。 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 雍正设立军机处。 广东十三行成立。 乾隆帝接见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并拒绝了英国开口通商的要求。 | 牛顿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启蒙运动。 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目的是想打开中国门户,开拓中国市场。 美国1787年宪法正式生效。 法国大革命爆发。 |
19世纪 | 两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甲午中日战争。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戊戌变法。 |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英国议会改革。 马克思主义诞生。 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 俄国农奴制改革。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日本明治维新。 |
20世纪初 | 中华民国成立。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 俄国十月革命。 |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上表为17~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涉及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李贽深刻揭露那些道貌岸然的道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打破了对封建时代最高的思想权威孔子的迷信,认为道学的一切祸害均源于孔子,因此决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他辛辣地嘲笑道学家对孔子的顶礼膜拜,是一犬吠影,众犬吠声。李贽又对儒家经典进行批判。他指出:“六经、《语》《孟》”,“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
——摘编自孙开泰《李贽的反道学思想》
材料二:陈独秀认为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从来没有民主与科学,所以应当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他的思想主张在当时的先进分子、广大青年和群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摘编自曾乐山《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李贽、陈独秀有关儒家学说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贽、陈独秀二人思想的影响。
材料一:李贽深刻揭露那些道貌岸然的道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打破了对封建时代最高的思想权威孔子的迷信,认为道学的一切祸害均源于孔子,因此决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他辛辣地嘲笑道学家对孔子的顶礼膜拜,是一犬吠影,众犬吠声。李贽又对儒家经典进行批判。他指出:“六经、《语》《孟》”,“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
——摘编自孙开泰《李贽的反道学思想》
材料二:陈独秀认为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从来没有民主与科学,所以应当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他的思想主张在当时的先进分子、广大青年和群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摘编自曾乐山《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李贽、陈独秀有关儒家学说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贽、陈独秀二人思想的影响。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征兵制度的发展趋势。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趋势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材料
时代 | 征兵制度 |
春秋之前 | 只有贵族才能当兵,需自备昂贵车马 |
进入战国后 | 战争规模扩大,平民逐渐加入士兵队伍 |
秦汉时期 | 从平民良家子弟中选拔士兵,男子一生中需为国家服役2年 |
唐代 | 选出部分农民成为府兵,授以土地;府兵平时务农,战时自各武装参战,免除赋役;府兵之外的普通农民则无需服兵役。唐中以后府兵逃亡甚多,政府只得出钱募兵 |
宋代 | 政府出钱招募雇佣兵组成军队,雇佣兵为金钱目的打仗,专职当兵,训练有素 |
——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征兵制度的发展趋势。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趋势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2题)
4.
古罗马法中的“排放雨水之诉”规定: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这表明在古代罗马( )
A.重视遵循自然规律 | B.通过立法防灾治灾 |
C.注重保护私人利益 | D.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
5.
1878年到1890年,德意志共有338个工人组织被解散,1800种出版物被禁止,1500多人入狱,900多人被放逐。由此可见,当时的德意志
A.政治上专制色彩浓厚 | B.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
C.宰相享有最高统治权 | D.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
6.
下表为我国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据此判断这一阶段译书内容所具有的特点是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A. 甲午战争失败的深刻反省
B. 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
C. 重视翻译应用科学的著作
D. 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加快
国别译书类别 | 英 | 美 | 日 | 其他 | 总计 | 百分比 |
哲学宗教 | 10 | 2 | 23 | 2 | 37 | 7.0 |
文学艺术 | 8 | 3 | 4 | 11 | 26 | 4.9 |
史地 | 8 | 10 | 90 | 20 | 128 | 24.0 |
社会科学 | 13 | 3 | 83 | 37 | 136 | 25.5 |
自然科学 | 10 | 9 | 73 | 20 | 112 | 21.0 |
应用科学 | 3 | 3 | 24 | 26 | 56 | 10.5 |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A. 甲午战争失败的深刻反省
B. 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
C. 重视翻译应用科学的著作
D. 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加快
7.
下表是明代米价表
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期间 | 每公石平均价格(单位:公分银) | 每公斤银所能购得之米(单位:公石) |
14世纪后半期 | 17.19 | 58.17 |
15世纪前半期 | 10.84 | 92.22 |
15世纪后半期 | 16.35 | 61.16 |
16世纪前半期 | 20.19 | 49.52 |
16世纪后半期 | 23.00 | 43.48 |
17世纪前半期 | 32.19 | 31.07 |
平均 | 18.00 | 52.91 |
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明初大明宝钞升值和政府控制使银价上涨 |
B.钱价上涨和白银增加导致白银购买力下跌 |
C.赋税征银导致米价上升白银价格上涨 |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米价上升银价上涨 |
9.
明代商人王现曾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故王文贤墓志铭》)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 |
B.经商和读书在方法上是一致的 |
C.商人要向读书人学习文化 |
D.经商成功后可以去研究学问或做官 |
10.
“哲人们拒绝接受上帝支配世界并任意地决定人类的命运这种传统的信仰。相反,他们寻找一种与理智的判断相一致的自然宗教,结果产生了种种根本违背宗教正统观念的东西。”该运动
A.传播了自由平等观念 |
B.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
C.主张信仰就可以得救 |
D.复兴了希腊罗马文化 |
11.
“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文中“其说”
A.标志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
B.奠定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 |
C.打破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 |
D.使人类更理性地认识自己 |
12.
1923年.邓中夏在《中国现在的思想界>一文中指出:“新文化运动者后来也分了家,一个叫‘科学方法派’,一个叫‘唯物史观派’。唯物史观派,他们亦根据科学,亦应用科学方法,所不同者,只是他们相信物质变动(老实说,经济变动)则人类思想都要跟着变动,这是他们比上一派尤为有识尤为彻底的所在。”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唯物史观
A.否定资产阶级文化的先进性 |
B.能够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本质 |
C.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
D.应与科学方法进行严格区分 |
13.
近代谭嗣同说:“君臣朋友也;父子异官异财,父子朋友也;夫妇撣偶判妻;皆由两情自愿,而成婚于教堂,夫妇朋友也;至兄弟,更无论矣。”其根本意图是
A.提倡天赋人权强调德治 |
B.宣扬西方思想鼓动社会革新 |
C.主张改变社会经济观念 |
D.推翻清政府的君主专制统治 |
14.
钱穆先生在《如何研究政治史》一文中指出:“汉武时代所创始的盐铁(官营)政策,即就近代观念言,亦系一种颇为进步的经济政策。……直到清代,中国社会从未能有垄断性的大资本家出现,即是此项政制之绩效。中山先生倡导……其实亦在中国传统政制中有渊源。”那么,孙中山先生所提倡的应该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民族革命,坚决反帝 |
C.结束专制,创立民国 |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