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模块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806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12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春秋末期以前,是根据案情的轻重来判罪,虽然有成文的法律,但却是秘密的,并不公之于众。公元前536年,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在子产公布法律23年后,晋国大臣赵鞅、荀寅将该国法典祷在铁鼎上公布于众,这是新势力在晋国取得政权后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
——摘编自曾宪义《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到明清时期,中华法系已走到尽头。晚清,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冲击下,统治者对法律做了一些调整,但是,最终也未能走上立法民主化、司法独立化的道路。……在中华法系中,与商业有关的民事法律关系得不到充分发展,重视公权益即国家利益,被看做是天经地义的,私权益即庶民个人利益,却得不到应有重视。而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十分完善的法律制度,其中有关财产所有权和契约的各项规定,都是由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经典性规范构成。尤其罗马法利用有利的客观地理环境,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法系之一。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晋两国铸刑鼎公布法律的时代背景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系在近代时期的不同影响并分析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实行“官绅一体当差”和养廉银制度是雍正帝在位时的重大改革。清初,绅衿户享有法定的豁免杂项差徭的权利。绅衿免除的赋役负担落在小民身上。后来绅衿还谋求种种非法特权,“或出入官署,包揽词讼;或武断乡曲,欺压平民;或抗违钱粮,藐视国法;或代民纳课,私润身家”。绅衿的不法行为,同封建政府的职能和权力发生冲突,他们腐蚀官僚队伍,造成吏治败坏。雍正二年二月,推行“官绅一体当差”改革,下令革除标志绅衿特权的儒户、宦户名目,使他们与百姓一体当差,不许生监包揽同姓钱粮,不准他们本身拖欠钱粮,如敢抗顽,即行重处。清朝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会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额外加征的税,一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
——摘编自冯尔康《雍正传》等资料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帝“官绅一体当差”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雍正帝上述改革的历史作用。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苗法者,不过一银行之业耳,……而银行之为业,其性质乃宜于民办而不宜于官办。但使国家为之详定条例,使贷者与借者交受其利而莫能以相病,……而不必直接与人民相贷,则其道得之矣。……在当时,人民既无有设立银行之能力,而举国中无一金融机关,而百业多是凋敝。荆公能察受敝之原,而创此法以救治之,非有过人之识力而能若是耶?

——梁启超《王荆公》

材料二 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对于“青苗法”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青苗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之洞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李世民平定突厥,突厥愿意归附,唐太宗除将突厥十万户内迁到中原地区之外,又在突厥原所在地设置羁縻府州。在行政管辖方面,任命该族各部首领为都督、刺史、县令,责令他们统率原来的部众,允许保留本部族原有的治理形式,保持半独立状态。唐太宗在突厥族设置羁縻府州取得成功以后,又把这种制度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部落,见于史志的羁縻府州就有856个,“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羁縻府州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羁縻府州制度的历史作用。

2.单选题(共7题)

5.
喜剧在古希腊早期即已出现,在很长的时间内,它都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喜剧在城邦的节日仪式出现并且发展壮大,政府元首和政府重要部门都是其驳斥和奚落的目标。这表明了当时的雅典
A.民主政治赋予公民思想自由
B.人文主义思想滥觞
C.商品经济激发公民自我意识
D.城邦制度日渐衰落
6.
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
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
7.
从某些方面看,雅典民主是一种很不广泛的民主,而从另一些方面看,它又是非常激进的民主。雅典民主“非常激进”主要表现在
A.采用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方式
B.缺乏成熟法律制度作为保障
C.奴隶、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
D.实现了社会各阶层轮流执政
8.
公元前4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希腊社会发生严重分化,大土地所有者大量兼并土地,小土地所有者大批破产,公民无法自备武装,雅典走向衰落,后来为君主制的马其顿所控制。这表明
A.战争是导致雅典衰败的主要原因
B.希腊民主制度具有局限性
C.小生产者是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
D.民主政治使雅典走向衰败
9.
罗马法学家将罗马法区分为公法和私法,相比较而言,罗马私法发达,对简单商品经济的重要关系均作了详尽而明确的规定,而公法却始终未发展到私法的发达程度。其主要原因在于
A.奴隶制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B.法制建设与法学研究紧密结合
C.适应罗马长期对外扩张需要
D.法学家研究的中心在私法问题
10.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固定年息最高为8.33%,以限制高利贷盘剥,给予债务人30日的“宽限时间”,监禁债务人时不得使其挨饿。这些规定
A.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B.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平民要求
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形成
D.推动了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
11.
罗马法律规定:“抗辩是赋予被告的一种辩护手段。因为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形,即原告所提起的诉讼本身是有合法根据的,但是对被告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为驳回原诉,被告有权提出基于胁迫或欺诈的抗辩,或基于事实之抗辩。”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法
A.缺乏作为法律的严肃性
B.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坚持了司法公正的原则
D.侧重维护贵族利益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