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476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9

1.选择题(共2题)

1.
将文段中的①②③④⑤句重新进行排序,力争让语段语言连贯,语序得当,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为(    )
①在长期、反复的观察中,人们发现了天地的周期性变化,进而掌握其运行规律。②在古代,人们对天与地的认识主要通过观察进行的。③当然,掌握规律是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期间可能犯过无数次错误,甚至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④进而凝练成一个个农耕实践的认识成果和理论成果,比如月令、物候、节气等。⑤或许正是这些错误和沉重的代价,激发了先人的斗志,使他们更加主动地从中吸取教训。
(选自《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A.①④②③⑤B.②①③⑤④C.①②④③⑤D.②①④③⑤
2.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成语“世外桃源”出自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该成语意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B.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C.司马迁,西汉人。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后人把这部书称为《史记》。
D.“西北望,射天狼”一句出自北宋词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词牌名;“天狼”,原指“天狼星”,这里指昏庸无道的当朝统治者。

2.现代文阅读(共2题)

3.
材料一:一项全球调查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感冒大国”。在过去的一年里,有超过10亿人次的国人得过感冒,感冒时间平均长达18.5天。但是,国人对感冒治疗仍没有建立正确认知。虽然大多数医生和药师建议感冒患者在家休息更有利于康复,同时也可避免将疾病传播给他人,但是依旧有75%的受访者曾在感冒或流感期间坚持外出工作。另外,不遵医嘱自行服药或混合服药、乱服抗生素、服药种类不当、不按剂量服药等现象更是比比皆是。
(选自《广州日报》)
材料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该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
(选自百度百科《流感》)
材料三:感冒和流感相似,但也有不同。感冒即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流感的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严重,常常有比较明显的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和乏力。流感一般伴有寒战和高热,普通感冒一般不发热,即便发热也是中度或轻度的,没有寒战。感冒的病原体复杂多样,多种病毒、支原体和少数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普通感冒往往是个别出现,流行性感冒则是病人成批出现。普通感冒主要是对症治疗,如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的症状时可以服用康泰克药物;咳嗽、咳痰等症状较重时可选择祛痰和止咳药物,出现高烧,可服用一些退烧药物对症治疗,如羚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等。大部分感冒和流感有一个共性,它们都是病毒性疾病,迄今没有有效的抗流感病毒治疗药物。
(选自《大众健康》)
材料四:美国普拉瑟教授对“睡眠与感冒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他在124名实验志愿者的鼻孔中滴入了能引起普通感冒的鼻病毒,其中48人“成功”患病。通过数据统计,每晚睡眠时间小于5小时的受试者患感冒的概率是睡眠7小时以上者的4.5倍;睡眠5~6小时的受试者患感冒的概率是睡眠7小时以上者的4.2倍,睡眠,6~7小时的受试者和睡7小时以上的人患感冒的概率不相上下。
(选自《百科知识》)
材料五:医生不建议感冒患者擅自使用消炎药进行治疗,不当使用消炎药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因为普通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消炎药也就是抗菌药物,抗的是细菌而不是病毒,故不建议用抗菌药治疗普通感冒,且抗菌药物预防细菌感染是无效的。只有当感冒合并细菌感染时,才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如感冒并发鼻窦炎、中耳炎、肺炎等。由于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普通感冒的特效抗病毒药物,所以主要是对症治疗,以缓解感冒症状为主要目的,同时注意休息、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继发细菌感染。当然,感冒治疗时,除了药物治疗,心理安慰同样必不可少。当家人感冒时,可以借助舒适的休息环境、温暖的食物、轻揉的抚触等,或者帮助其回想过去对抗感冒的经历,都能有效缓解感冒患者的症状,减轻感冒对身体造成的不舒适感。
(选自人民网)
材料六:防治流感,在饮食上应该注意少食用高脂肪类和辛辣类等刺激性食物,可以适量多吃山药、百合等具有益气养阴清热功效的食物,既有助于提高机体正气御邪,又有一定清解上焦热邪的作用。同时,饮食也应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可以适量喝点汤汤水水,比如白菜豆腐汤,就有很好的清热解毒功效。
(选自《北京日报》)
【小题1】材料一种加点的词句主要运用了那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小题2】材料二主要介绍了流感的哪些方面内容?
【小题3】材料四中普拉瑟教授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它们都是病毒性疾病,迄今没有有效的抗流感病毒治疗药物
【小题5】小李的爷爷,奶奶都患了流感。爷爷发烧,咳嗽,引发了肺炎;奶奶,浑身无力,四肢酸痛。小李父母建议他们都要去乡村诊所输液治疗。假如你是小李,请你综合选文材料内容,为他们提出合理的出行及治疗建议。
4.
傲气与傲骨
刘学柱
①徐悲鸿有句响亮而饱含哲理的话:“人不可无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②所谓傲气,一则骄傲自大,二则盛气凌人。骄傲自大是自我估价问题。或自己确实高人一等,优人一筹,先人一步;或自己并无过人之处,只是虚妄之见,抑或一时错觉。不管哪类情形,都是对自己作了较高的衡量和认评。盛气凌人是态度问题。之所以这般态度,是自我感觉有了资本,自满自足,盈气于内,形于外表,大有叉腰于道,不可一世,舍我其谁的味道。
③傲气也许只是闹闹脾气,或习惯不好,但其负面效应却不可小视:其一,损害了自身形象。那模样、那姿态,乖张恣肆,惹人生厌,令人生气。其二,导致裹足不前,不思进取。一股傲气,功夫都用在表现自我,哪还有心思再接再厉?如此这般,当初到底如何姑且不说,单说此后,那些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不懈努力者,自会创佳绩,写辉煌。到了那时,自己的傲气恐怕要变为泄气了。
④人不可无傲气,但不能无傲骨。
⑤傲骨,一则注重内涵的积蓄,二则坚守节操,维护正义。注重内涵的积蓄是内在修养问题。它决不仰附于人,也不蔑视他人。它的内涵十分深沉,总是从各方面补充自己、完善自己。它踏踏实实、朴朴素素。不管它现在状况如何,终必出类拔萃,卓然超群。坚守节操是人格问题。优于他人也好,还是低人几分,它却自有主心骨。在别人乞怜于己时,并不轻做姿态,做救蛇农夫,忘却了原则和尊严;在别人利诱威逼时,铮铮铁骨,宁折不屈。傲骨与软骨、媚骨、酥骨、懒骨截然不同,它认定了总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它一身正气,令人钦佩。
⑥傲骨不是清高、冷漠、孤傲。它守的是信念,为的是真理。它不哗众取宠,而是甘守寂寞。就像黄山松,枝枝劲骨,傲然挺胸,只守人格,并不为任何别的什么。
⑦傲骨是一种深沉。它能冷静地剖析自己,就像鲁迅不断用解剖刀解剖自己。它会保持自我,奋发图强,就像中华民族面对列强诸国,自有一副傲骨。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有一个“傲”字,傲者,自诩而不仰慕于人也。二者也有本质的区别:“傲气”教人孤芳自赏,唯我独尊;“傲骨”教人自尊自强,正气凛然。傲气与傲骨,一字之差,大相径庭,高下优劣,令人唏嘘。
⑨人不可无傲气,但不能无傲骨。
⑩有了傲骨,就有了原则立场,就会正确处理任何复杂的事,就会赢得普遍的尊重。傲骨会给人增添动人的个性色彩,同时也显示出做人的应有风范。
(选自《做人与处事》,有删改)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选文②③段,作者是怎样论述傲气的?
【小题3】作者在论述“傲骨”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选取其中的一种,举例说说其作用。
【小题4】请在文章第⑧段段首加上一句话,使整个段落语言连贯,语意完整。
【小题5】请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一则,写在下面语段横线上,并结合文章内容对其中人物的“傲骨”表现进行评析,字数在80字以内。
材料一:京剧家梅兰芳:蓄须明志,不为日本人演戏。
材料二:作家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
材料三:“载人航天奠基人”钱学森:不满美国“突然吊销他参与机密研究的证书”,拒绝高薪聘请,毅然回到祖国效力。
人不可无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言表达(共1题)

5.
在运动会期间,海洋市第二中学李敏的同学王海辉在四百米接力过程中意外摔倒,右腿骨折。请你以李敏的身份向120急救中心拨打急救电话求助,你该怎么说?

4.综合性学习(共2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史诗。小说主人公孙少安在承受着生活艰苦的同时,努力寻找着生活更为宽广的出路。从13岁起,为了弟弟妹妹能够有学上,为了父辈们能够过上好一点的生活,他放弃上学,开始拼命干活。然而,当时的社会条件毕竟有限,他只能通过努力才能帮父亲勉强支撑着当时面临崩溃的家庭。改革开放之后,他的壮志雄心终于有了用wǔ之地。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拉砖的运输工,干成了开砖窑的“厂长”。成功后他不忘本,为村民翻新学校,带领村民走向zhì富大道。他一直想着“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农村落后闭塞的状态”的进取精神值得世代发扬。
(选自《光明日报》)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支撑(_____)    闭塞 (_____)
2)写出文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用wǔ之地 (______)  zhì富  (_____)
7.
初三某班举行了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内容):设计人物名片
示例:(人物) 诸葛亮
(推介语)“未出茅庐而知道天下三分”
(推介理由)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智慧的化身,在辅佐刘备之前,他已判断出三分天下的政治走势。他竭尽全力辅佐刘备、刘禅父子,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为蜀国的建立与振兴立下了汗马功劳。
活动要求:请你仿照上面示例,从“范仲淹、孟子、鲁迅、莎士比亚”中任选一个,设计一则推介语,并写出推介理由。
(人物)_______________
(推介语)______________
(推介理由)_____________

5.作文(共1题)

8.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名、校名。
(1)在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很多“障碍”,需要我们去超越。超越挫折,演绎精彩;超越怯懦,铸就坚强;超越狭隘,方显豁达……超越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一种精神。我们只有不断超越,才能书写辉煌人生。
请你以“超越_____”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有首歌这样唱到:不停想起“你”最初的模样/一点点的回忆/种在心里
请你以“难忘初心”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6.(共1题)

9.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鼓不成列可也。”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   ②成列:指摆好阵势。  ③既:尽,全部。 ④司马:官名,指子鱼。   ⑤陈:同“阵”,指摆好阵势。  ⑥门官:国君的卫士。

【小题1】用“/”为下列句子标出停顿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小题2】选出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 )
A.公将之  萧追随春社近
B.及未既济也     真无马耶?
C.公伤战战几欲先走
D.楚人未既    扶危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神弗也  :__________ (2)公伤股,门官焉 :__________
(3)又何焉 :__________  (4)牺牲玉帛 :__________
【小题4】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国人皆咎公。
【小题5】下列关于(甲)(乙)两段文字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战役进程的描述来突出曹刿的卓越军事指挥才能。
B.(乙)文中楚宋交战,宋国军队战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国丧失了进攻的最佳时机。
C.(甲)文中的鲁庄公和(乙)文中的宋公都善于听从属下建议,认识到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
D.(乙)文中宋公认为作战要讲道义,“不鼓不成列”,(甲)文中齐师败绩,曹刿不让追,也体现了这种思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2道)

    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