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加强立法工作是近代以来世界政治发展的共同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英国议会加快了社会经济立法脚步。1908年6月,议会颁布了《养老金条例》。其内容为,财政拨款120万英镑作为非捐助性养老金的费用。所有年收入不超过31英镑的7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申请领取养老金。1905年,《失业工人法》应运而生。1911年,《失业保险法》作为《国民保险法》的第二部分由议会通过。1908年通过的《矿工8小时工作法》是第一个对成年男子限制工时的立法。1912年又应矿工的要求通过了《矿工最低工资法案》。1909年实行的《行业委员会法》,专门解决“血汗工人”的最低工资问题。同年还颁布了《房屋和城镇计划法》。1908年,《健康保险法》获得议会通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相关立法的主要成就。
(3)根据材料一、二,说明20世纪英中两国立法侧重点的差异及启示。
材料一 20世纪初,英国议会加快了社会经济立法脚步。1908年6月,议会颁布了《养老金条例》。其内容为,财政拨款120万英镑作为非捐助性养老金的费用。所有年收入不超过31英镑的7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申请领取养老金。1905年,《失业工人法》应运而生。1911年,《失业保险法》作为《国民保险法》的第二部分由议会通过。1908年通过的《矿工8小时工作法》是第一个对成年男子限制工时的立法。1912年又应矿工的要求通过了《矿工最低工资法案》。1909年实行的《行业委员会法》,专门解决“血汗工人”的最低工资问题。同年还颁布了《房屋和城镇计划法》。1908年,《健康保险法》获得议会通过。
——摘编自刘华平《论20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立法》
材料二 八届全国人大以来,中国立法着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的体系框架的构建:第一,规范市场主体的法,用以保障市场主体的权利和明确它们的义务;第二,调整市场主体关系、维护公平竞争的法,用以确认市场交换关系中必须遵循的原则,规范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第三,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法,用以抑制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因素;第四,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法,用以针对市场竞争造成的破产、失业等问题,给予相应的社会救济,减少社会震动,维护社会稳定。现在,这个框架已经逐渐形成。——摘编自《当代中国立法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英国加强社会立法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相关立法的主要成就。
(3)根据材料一、二,说明20世纪英中两国立法侧重点的差异及启示。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于2005年出版了《世界是平的》一本。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从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进程划分成为三个伟大的时代:第一个时代(全球1.0版本),从哥伦布启航开启世界贸易开始,这一时期全球化是由“国家的力量”在拓展,世界变圆了;第二个时代(全球2.0版本),这一时期“跨国公司”扮演着全球化的重要角色,世界变小了;第三个时代(全球3.0版本),这一时期的全球化将以个人为主,在全球范围内合作与竞争以至将世界变为平地,世界变平了。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世界是平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于2005年出版了《世界是平的》一本。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从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进程划分成为三个伟大的时代:第一个时代(全球1.0版本),从哥伦布启航开启世界贸易开始,这一时期全球化是由“国家的力量”在拓展,世界变圆了;第二个时代(全球2.0版本),这一时期“跨国公司”扮演着全球化的重要角色,世界变小了;第三个时代(全球3.0版本),这一时期的全球化将以个人为主,在全球范围内合作与竞争以至将世界变为平地,世界变平了。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世界是平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3.
中、日两国面对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进逼,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改革,然而最终达成改革目标而独立富强的却是日本。若深入检视改革历程即可发现:中国的封建势力为了保有既得利益,只提倡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而极力避免触及政治改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日本则是全盘西化,并且相当程度地注重典章制度与思想、观念方面的改革。
经济层面,就社会经济层面而言,19世纪时的日本已有现代商业社会的基础,当时的中国则仍旧欠缺。例如:日本暮府时代已有专责例如:日本幕府时代已有专责封地管理的“藏元”,称为“两替屋”的银行业,以及其他各种现代商业元素。明治维新只不过是把各种商业元素予以结合,成为强大的力量影响全国。中国在现代商业元素方面则几乎付之阙如,社会上的商业行为仍以农业为其根本,欠缺银行业、保险业、会计业、法律业等现代商业体系的必要机制。要在中国推行类似明治维新的改革,容易被传统社会排斥。
此外,大和民族面对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能够力促团结,结合成一股影响力远胜于传统守旧派的强大势力,也确立排除改革障碍的决心;加上明治维新过程中,向西方进行各方面学习(相对于洋务运动)的彻底性,并改变政治制度为君主立宪制,最终使日本得以快速崛起。中国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所进行的戊戌变法,虽然对于制度层面的改革也开始稍有动作,但改革共识的凝聚力显然不足,最终仍逃不过传统守旧派的扼杀而以失败告终。
(1)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的改革面临的共同背景和各自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中日两国改革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经济层面,就社会经济层面而言,19世纪时的日本已有现代商业社会的基础,当时的中国则仍旧欠缺。例如:日本暮府时代已有专责例如:日本幕府时代已有专责封地管理的“藏元”,称为“两替屋”的银行业,以及其他各种现代商业元素。明治维新只不过是把各种商业元素予以结合,成为强大的力量影响全国。中国在现代商业元素方面则几乎付之阙如,社会上的商业行为仍以农业为其根本,欠缺银行业、保险业、会计业、法律业等现代商业体系的必要机制。要在中国推行类似明治维新的改革,容易被传统社会排斥。
此外,大和民族面对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能够力促团结,结合成一股影响力远胜于传统守旧派的强大势力,也确立排除改革障碍的决心;加上明治维新过程中,向西方进行各方面学习(相对于洋务运动)的彻底性,并改变政治制度为君主立宪制,最终使日本得以快速崛起。中国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所进行的戊戌变法,虽然对于制度层面的改革也开始稍有动作,但改革共识的凝聚力显然不足,最终仍逃不过传统守旧派的扼杀而以失败告终。
(1)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的改革面临的共同背景和各自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中日两国改革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汉朝在西域设置都护,是从郑吉开始的。汉宣帝下诏书说:“西域都护骑都尉郑吉,推循外蛮,宣明威信,迎匈奴单于从兄日逐王众,击破车师兜,功勋茂著。其封吉为安远侯,食邑千户。”郑吉选择西域中心、土地的地方设立都护的幕府,治乌垒城(在今新疆库尔勒与轮台之间),负责处理西域各国事物,同时发展屯田事业。屯田校尉开姑从属于都护。汉朝在西域设置都护,标志着汉朝与匈奴势力在西域的消长。以往匈奴的势力很大,”匈奴稀边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使领西域,常居焉者、危须、慰黎间,赋税诸国,取富给焉。”自日逐王投降于汉朝,匈奴的童仆都尉“由此罢,有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而汉朝自张骞始,至于郑吉,在西域发展壮大了势力,”镇抚诸国,诸伐怀集之。”所以史称:“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
——摘编自白寿彝总編《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吉成为首任西域都护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郑吉担任首任西域都护的历史意义。
材料汉朝在西域设置都护,是从郑吉开始的。汉宣帝下诏书说:“西域都护骑都尉郑吉,推循外蛮,宣明威信,迎匈奴单于从兄日逐王众,击破车师兜,功勋茂著。其封吉为安远侯,食邑千户。”郑吉选择西域中心、土地的地方设立都护的幕府,治乌垒城(在今新疆库尔勒与轮台之间),负责处理西域各国事物,同时发展屯田事业。屯田校尉开姑从属于都护。汉朝在西域设置都护,标志着汉朝与匈奴势力在西域的消长。以往匈奴的势力很大,”匈奴稀边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使领西域,常居焉者、危须、慰黎间,赋税诸国,取富给焉。”自日逐王投降于汉朝,匈奴的童仆都尉“由此罢,有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而汉朝自张骞始,至于郑吉,在西域发展壮大了势力,”镇抚诸国,诸伐怀集之。”所以史称:“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
——摘编自白寿彝总編《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吉成为首任西域都护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郑吉担任首任西域都护的历史意义。
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下图是栖息于波斯湾地区的海鸟

材料二海湾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于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同时也是人类战争史上现代化程度最高、使用新式武器最多、投入军费最多的一场战争。海湾战争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美国核物理学家道格拉斯统计,美英两国在海湾战争中共向伊拉克南部投下了394万枚、总计300多吨的贫铀弹,摧毁了上千辆伊拉克坦克,造成了严重的放射性污染。
(1)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问题?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海湾战争的影响。
材料一下图是栖息于波斯湾地区的海鸟

材料二海湾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于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同时也是人类战争史上现代化程度最高、使用新式武器最多、投入军费最多的一场战争。海湾战争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美国核物理学家道格拉斯统计,美英两国在海湾战争中共向伊拉克南部投下了394万枚、总计300多吨的贫铀弹,摧毁了上千辆伊拉克坦克,造成了严重的放射性污染。
(1)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问题?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海湾战争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7题)
6.
与《权利法案》相比较,过去的文件是贵族或议会“呈请”,国王“恩准”;光荣革命调换了双方的位置,议会形成法案,要求国王服从。这说明光荣革命使英国确立了
A.人民主权 |
B.议会主权 |
C.贵族寡头政治 |
D.代议制民主 |
7.
“—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也是最容易被统治的”,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俾斯麦的话说明了
A.徳国是一个政治上专制色彩浓厚的国家 |
B.以社会福利促进社会控制 |
C.国家统治政权才能制止社会混乱 |
D.社会福利有制约人们日常生活的作用 |
8.
《大门口的陌生人一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是美国著名汉学家魏斐德的成名力作。此书描绘的内容可能是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A.广州和广东省的社会动态 |
B.上海和福建省的群众抗争 |
C.北京和淸政府的妥协退让 |
D.金田和广西省的农民起义 |
9.
1933年初,日本进攻热河,在各方呼吁下,蒋介石在江西南昌开始做北上准备。他給自己规定的任务是:支持现在战局,收拾败后残局;部署华北继起之战局。这表明此时的国民政府
A.致力于发展经济 |
B.被迫进行抗战准备 |
C.已公开对日宜战 |
D.着手调整国共关系 |
10.
《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他们可以了解
A.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 |
B.普法战争推动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 |
C.无产阶级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
D.资本家从工人那里无偿取得的利润被称为剩余价值 |
11.
牙行是中国古代和近代市场中为买卖双方介绍交易、评定商品质量、价格的居间行商。据万历《扬州府志》记载:牙行“俗之经纪,皆官为給帖,凡鱼盐豆谷,觅车雇船骡马之类,非经纪关说则不得行”。材料反映了
A.政府通过牙行管理商业,统制市场 |
B.牙行经济实力雄厚 |
C.明朝开始出现牙行制度 |
D.牙行经营范围的广泛 |
12.
宋神宗曾说:“东南利国之大,商舶亦居其一焉。”元代的统治者也清楚地认识到,“有市舶司的勾当,是国家大得济的勾当。”材料说明宋元时期统治者
A.发展海外贸易实现其政治目的 |
B.认识到海外贸易的重要性 |
C.认为收取关税污辱国格 |
D.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
13.
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和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着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窒息。”这是因为汉代
A.始终实行严厉的抑商政策 |
B.战争导致经济衰落 |
C.农业经济相对发达 |
D.盐铁官营阻碍进程 |
14.
明淸时期,不少地区出现了永佃制。佃户经地主许可,也可以转让佃权。当土地转租时,耕地农民既要向土地所有者交纳“大租”,又要向佃权所有者交纳“小租”。结果,就出现了“一田二主”、“一田二租”的复杂的租佃关系。材料主要反映了
A.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
B.佃农获得了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
C.局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D.主佃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
15.
瓦特研究改进蒸汽机用了20多年时间,这期间他总共获得了四项技术专利。1773年,英国下议院批准将瓦特的前两项专利有效期延长到1800年,瓦特因此成为有钱人。到1800年,英国有321台蒸汽机,1825年发展到1.5万台。这表明当时英国
A.市场需求是引发工业革命的原因 |
B.资本繁殖推动了工业革命 |
C.技术革新是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 |
D.社会机制是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
16.
下表反映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国家 | 数量(艘) | ||
1500—1599(年) | 1600—1700(年) | 1701—1800(年) | |
葡萄牙 | 705 | 371 | 196 |
荷兰 | 65 | 1770 | 2950 |
英格兰 | - | 811 | 1865 |
欧洲合计 | 770 | 3161 | 6661 |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A.16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
B.17到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 |
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开辟新航路 |
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的趋势 |
17.
1866年淸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材料反映出
A.淸政府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
B.淸政府注重天期上国尊严的维护 |
C.淸政府产生了近代维权意识 |
D.淸政府鼓励华工出国 |
18.
“铁路未通之前,平遥是面向晋南的棉花中心。正太铁路通车以后,榆次逐渐成为贸易中心,山西铁路沿钱以铁路为轴心,把周边乡村纳入怀中,成为其商业腹地,带动了乡村生产的商品化,加速了近代山西乡村向集镇的转变。”材料主要反映出铁路的修建
A.改变了当地的区域经济布局 |
B.促进了现代人们的出行方式 |
C.瓦解了自然经济 |
D.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结构 |
19.
下表是1937年到1944年大后方民营工业的情况,这反映了
| 厂教(个) | 资本额(百万元) | 工人数(人) |
冶炼 | 136 | 136.2 | 19263 |
机器 | 965 | 418.7 | 33425 |
五金 | 326 | 110.1 | 11178 |
电器 | 104 | 100.3 | 3563 |
化学 | 1353 | 1112.7 | 64530 |
纺织 | 890 | 560.1 | 79877 |
服饰品 | 173 | 61.9 | 11964 |
饮食品 | 588 | 427.4 | 17254 |
印刷文具* | 144 | 79.9 | 9004 |
杂项工业 | 95 | 118.0 | 4539 |
合计 | 4764 | 3125.3 | 254597 |
A.民族工业已形成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休系 |
B.大后方民营工业投资结构不均衡 |
C.大后方民营工业以消弥东西部间的差距 |
D.抗战改变了原来不合理工业布局 |
20.
某学者在其论文中写道:“在此气氛下.哥白尼在16世纪不敢发表的科学假说到了17世纪由开普勒修改后理直气壮地表述出来了;1600年布鲁诺由于坚持‘日心说’被罗马教会烧死,而当1633年伽利略迫于宗教裁判所的淫威不得不对地球转动的学说表示悔过时,他仍然敢在悔过之后说:“无论如何地球仍然在转动着!’”材料中所说的“气氛”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发展 |
B.科学家不畏教会势力的强权 |
C.启蒙运动传播到欧洲各地 |
D.宗教改革促进了信仰自由 |
21.
《那时花开月正圆》最近在国内热播,剧中慈禧第一次见到康有为的改革方案时,并没有大加指责,而是浏览数日,后转批“各省督抚会议奏覆”。顺天府尹上书呼吁“仿效西法”,慈禧亦不以为忤,且发出“上谕”,把应兴、应革各事归纳为十六项,发给各大臣,要他们“悉心妥筹”、“实力讲求”。这说明慈禧
A.曾经积极支持变法 |
B.不是頑固守旧勢力 |
C.借助改革巩固统治 |
D.善意回应改革方案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