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一中、山西省太原五中等五省六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688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30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金朝皇帝完颜亮,在位12年,前9年大兴改革。1151年,完颜亮首创金王朝最高学府―国子监,招收学子一百人,“以宗室及外戚皇后大功以上亲、诸功臣及三品以上官兄弟子孙年十五以上者入学”,接受正规高等教育。初设词赋、经义两科,以“四书”、“五经”及前四史最佳版本做教材,聘请汉儒名家做专职教员。官费,住宿学习,纪律严,“犯学规者罚,不率教者融”。同时倡导各地多办乡学、县学、州学和府学。完颜亮大兴金国科举考试,选拔官吏,并趋于完备化。并首创从府试考中的进士,挑选优秀者参加中都殿试,“不贵异物民乃足”、“忧国如饥渴”等考题,出自完颜亮之手。1157年殿试,“中第七十二”,授五品以下官职。

——摘自刘肃勇《完颜亮改革及其历史地位》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完颜亮教育改革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完颜亮教育改革的影响。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尼克松主义是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的调整对外政策的战略重点的主张。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结束越南战争。此外,尼克松政府还面临着许多其他挑战与不稳定因素,如美国与苏联的关系处于十字路口,尽管在很多方面苏联的力量远不如美国,但苏联在核武器方面已与美国达到基本平衡……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令美国人担忧:1967年的中东战争之后,阿以矛盾并没有解决;非洲的非殖民化带来的是内战,苏联和中国的影响渗透到非洲——这意味着尼克松政府要根据世界局势的变化,寻求一个新的全球力量平衡,而不损害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绝对优势。尼克松政府需要重新确立美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使美国从最危险的海外军事冲突中脱身,恢复美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

——整理自夏亚峰《“尼克松主义”及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克松主义”的具体表现。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作为20世纪的伟大女性,宋庆龄倡导新型的救济福利主张与理念,开辟新型的救济福利工作道路,为中国社会救济福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她认为“救济只是反法西斯的救济,救济只是争取民主的救济。”基于国际援助相互性的立场,宋庆龄打破了传统的救济是单方面恩赐的观点,首创了一种全新的观念。宋庆龄和她领导的机构坚持反对一些外国救济机构把对中国人民的捐助与救济视为“行善”和“施舍”,她曾一再重申:“就救济工作的意义来说,就是我们要创办和维持一些可以自给自足的工作计划,这就是我们的指导方针。”她多次阐明“中国救济事业、作为积极的、民主的活动、就是要按照平等、按照比例的原则对所有抗日的人民予以援助。”宋庆龄提出,福利工作是国家的一种责任,为人民谋福利是国家的责任,尤其是教育、就业、医疗,是每个人应享有的基本福利。

——整理自沈海平《宋庆龄在中闰救济福利领域的贡献与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庆龄救济福利的主张与理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庆龄救济福利的贡献与作用。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是我国人口政策趋于成熟的时期,它的历史经验影响了后世的封建王朝。面对汉初社会经济的残破局面,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并“以有功劳行田宅”,“聚保山泽,不书民数”的人民“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由是“百姓无内外之环,得息肩于田亩”,政府所控制下的在籍人数也就大大增加了。汉高祖七年下令“民产子,复勿事二岁”,惠帝六年又下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西汉政府还以户口是否增加作为对地方官政绩考核的主要依据,同时每岁“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然后汇总“岁尽遣使上计”。文帝十三年下诏“除田之租税”,丁男摇役减为“三年而一事”。景帝二年,“令田半租”,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

——摘编自刘明轩《试论西汉初年人口政策的历史作用和影响》

材料二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无计划生育促成第一次人口生育高潮的到来,面对生育高潮,政府逐步转向节制生育。1956年初,中央公布了《1956年一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在纲要中明确提出:“除了少数民族的地区以外,在一切人口稠密的地方,宣传和推广节制生育,提倡有计划地生育子女。"1980年9月,中共中央在《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公开提出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号召,由此在全国掀起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高潮。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中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同年11月写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8年规定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除特殊情况经过批准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农村某些群众确有实际困难,经过批准可以间隔几年以后生第二胎;少数民族具体要求和做法可由有关省、自治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1992年以后,随着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婚姻法》、《母婴保健法》的相继颁布,使得计划生育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摘编自白凌宇《社会变迁视野下我国生育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初人口政策的主要内容,并对其做简要评析。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人口政策的特点,并谈谈你的认识。

2.单选题(共9题)

5.
古雅典制定了多种刑法,如死刑、不受法律保护、流放、监禁、没收财产(财产充公)罚金。通常,针对特殊的人还规定了一些特殊惩罚,如对于侨居雅典的外邦人,可以将之卖为奴隶,而根据传统,卖为奴隶这种惩罚不能加诸雅典公民。这从本质上说明古雅典
A.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B.实行自由公民的特权民主
C.存在法律实施因人而异
D.外邦人不受雅典法律保护
6.
1935年5月幻日,美国最高法院宣判新政支柱之一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因为该法对总统制定行业准则的权力定义不当,导致这一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故而属于国会的非法授权;另外,根据联邦宪法的贸易条款,联邦政府也无权管理州内贸易。最高法院的这一宣判体现出,美国
A.最高法院反对实施新政
B.分权制衡原则充分落实
C.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
D.民主政治传统得到维护
7.
1863年6月,总理衙门大臣薛焕在奏折中曾说:各国公使驻京,“中国虚实,无不毕悉,始不过侵我利权,近复预我军事。凡举用人行政,渐形干涉”。这反映了当时
A.清廷理性认识列强侵略
B.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内政
C.外交官员素质不断提高
D.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8.
下表为1928-1930年我党工人和农民党员占全体党员比例的情况。这一情况说明,这一时期
A.苏维埃政府得到农民的拥护
B.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已经转移
C.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革命的领导阶级已经发生变化
9.
德国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认为,一体化的新动力在于全球化造成的后民族格局以及需要建立世界内政的客观现实。只有建立起与全球市场相匹配的政治行动能力,才能真正解决传统民族国家的困境和全球性风险,而欧盟正是在区域层面进行跨国治理的成功模式。材料认为
A.主权让渡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
B.民族国家主权是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C.一体化推动了全球市场的快速发展
D.经济全球化削弱了民族国家的主权
10.
《洛阳伽蓝记校笺》中记载了北魏洛阳城“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市南有调音、乐律二里,里内之人,丝竹讴歌;市东有通商、达货二里,里内之人,尽皆工巧,屠贩为生,资财巨万;市西有延酪、治脑二里,里内之人,酝酒为业;市北慈孝、奉终二里,里内之人以卖棺椁为业,赁輀车为事。”材料表明,北魏时期洛阳城
A.经济功能得到彰显
B.坊市制度已被打破
C.商业受到严格管理
D.形成不同的商业区
11.
1913年9月15日《大公报》报道:“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求离婚,实繁有徙,此皆前此未有。”期间,女性诉讼案占据多数。但从讼离结果来看,有相当多的诉离案却以失败收场,并不令诉离者十分满意。这一报道内容说明
A.大众媒体促进观念变迁
B.妇女地位得到明显提高
C.男性法律地位高于女性
D.传统观念阻碍社会进步
12.
新中国成立后初期,财政体制是“以支定收”,即每年中央在确定地方的支出之后,再划给地方一定的收人项目,并确定分成比例。在1958年先改为“以收定支”,即中央先确定地方财政的收入项目及分成比例,再由地方根据收人自行安排支出。1958年9月,又更改为“收支下放”。这些变化
A.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促进了工业结构的调整
C.克服了计划经济体制弊端
D.有利于地方工业的发展
13.
《战国策》中记载,在六国看来,位于西边的秦“与戎狄同俗,有虎狼之心,贪决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这表明,在战国时期
A.六国与秦风俗差异较大
B.华夷有别观念业已产生
C.秦较少受儒家思想影响
D.地理位置影响民风民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