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6454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7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章节
摘录
条约关系
1868年,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卸任,恰逢清政府想要“笼络”各国,因此受聘为中国特使,率团访问欧美。2月,蒲安臣未经授权,与美国国务卿签订条约,有利于美国人在华传教、办学和招收华工。
民国初年
1913年3月,美国驻华代办卫理以“美国是共和国之母”等理由建议政府承认袁世凯政权。5月,威尔逊上任后,不顾他国反对,率先单独承认袁政府;10月,袁唆使军警强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后,立即驰电表示祝贺;袁图谋复辟帝制时,竟也荒唐地予以支持。
战时盟友
1939年2月,中美《桐油借款合同》达成,美方借款2500万美元给中国,中方于1944年元旦前以桐油偿债。其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之后华锡借款,钨砂借款相继出台,并在国际上引起连锁反应。
好事多磨
20世纪90年代,为扭转贸易逆差,美国多次以知识产权问题为由挑起纠纷,苛求中国在短期内达到发达国家的保护水平。在三轮漫长而紧张的谈判中,中方既针锋相对地拟定反报复清单,但也做出相应承诺,并加大立法、执法力度,表明了妥善解决争端的意愿和决心。双方最终于96年6月达成协议,贸易战化险为夷。
 

——摘编自陶文钊《中美关系史》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材料分析题(共3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专卖盐史的前中期,官府多直接运销食盐,称“榷卖”,易造成强行配卖、非产盐区供应不足等问题。北宋庆历末年,试点并推广盐钞法:于三司之下设榷货务,接受商人现钱,并发给支付凭据,即“盐钞”(由监管严密、独立庞大的套色印刷作坊印制,靡费万数),再由客商前往产地凭钞取盐,辗转运销。贩盐钞客的利润率高达80%——110%,一时间“商贾驰走,亿万之钱辐凑而至”。批评之声随之而来,官员杨时指出变法以来,(盐课)尽归之朝廷,则本路诸色支费皆出横敛”。
材料二 建国初,财政部盐务总局对盐产和盐税进行统一管理,盐业公司负责运销经营。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1952年中央决定将盐务总局成建制地划归轻工业部领导,1954年将盐业公司并入总局,“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对民用、工业用盐的产、运、销、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
材料三  1987年,为贯彻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轻工业部进行结构改革:撤销盐务总局,其行政管理职能大部分移交其他有关综合部门;将盐业总公司改为经营、开发、服务型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总经理对公司业务统一领导,全面负责;由盐业企业、事业单位组成盐业协会,成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改革后,盐业管理机构趋于稳定,连续5年“产不敷销”的局面得到扭转。

——摘编自郭正忠主编《中国盐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创行盐钞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榷卖”相比,三大改造时期的盐业管理制度在目的上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7年盐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
3.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大革命期间,里通外国的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第一共和国建立。掌握政权的吉伦特派面对第一次反法同盟的进攻,拒绝与群众结盟,放任国内物价飞涨。巴黎人民再次起义,将雅各宾派送上了统治舞台。1793年10月,雅各宾派决定废除格列高里历,代之以共和历。以1792年为共和元年,以共和国诞生日9月22日为元旦。平年365日,四年一闰。每年分为12个月,每月均为30天,以季节时令命名,依次为葡、雾、霜、雪、雨、风、芽、花、牧、播、热、果月。每月又均分为3旬,每旬十日,含有平等之意。每旬的第十日是用于休息的旬末节,代替礼拜天。年底另加5或6个补足日,作为劳苦民众的节日“无套裤汉日”,取消诸多宗教节日。一日为十小时,一小时为一百分钟,一分钟为一百秒。雅各宾派因恐怖统治被推翻后,共和历依然沿用;直至拿破仑称帝后,才遭到废止。

——摘编自刘文立《西历演变撷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颁行共和历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共和历遭到废止的原因
4.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洪亮吉(1746〜1809年),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市)人,清代经学家、文学家。乾隆五十五年,高中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针对当时的人口压力,洪亮吉提出以“天地调剂之法”和“君相调剂之法”来解决人口过剩,即自然灾害和疾病疫情造成人口死亡,从而减少过剩人口,同时统治者通过国家政权活动来改善人民生活,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疆土之新辟者,移民以居之,减繁重之赋税,禁奢侈之生活,济灾荒之民”。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洪亮吉所处时代人口增长的影响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洪亮吉控制人口增长的观点

3.单选题(共9题)

5.
19世纪末,帝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国家社会保障立法,宰相傅斯麦不遗余力地推行这些社会保障制度,他说:“只要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那些先生们(社会主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经济高速发展率先建成福利国家
B.民主化程度提高建立责任内阁制
C.政府用非暴力手段促进社会控制
D.马恩直接领导德国共运成效显著
6.
清末新政时期,四川等省下令废止民间自制的婚帖,要求购买官方统一的婚书。并用白话文广为宣传,紧急印制5万份,要求各地三个月内售完。这一政策的出台
A.得益于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B.为解决日趋紧张的财政危机
C.实现了婚姻制度的现代化
D.开始了向近代化探索的新模式
7.
1930年,中共中央要求红军对国民党军队持续作战,切断武汉至长沙的铁路,最终夺取长沙,占领南昌,进攻武汉。这说明中共中央当时
A.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对革命形势的正确估计
C.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D.在反围剿中取得阶段性胜利
8.
明末清初,东南各省“烟户稠密,需用食米甚多”,依靠长沙、洞庭湖等地所产的“客米接济,三五日内客贩不到,米价即昂”。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当时江南地区
A.受到洲际间物种交流影响
B.粮食与烟草种植比例失衡
C.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D.交通运输条件持续性改善
9.
下表是西汉到北宋时期我国人口情况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比(%)
人口(户)
占全国户比(%)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通过上表现象可以看出
A.北宋时期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
B.南方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逐渐增强
C.中国南北方的经济发展差异扩大
D.中国的经济格局与政治格局趋于一致
10.
“伊比利亚国家能率先从事海外扩张,仅仅是因为它们幸运地兼备有利的地理位置、航海技术……然而约1560年前后……长期的衰落就开始了,这就是帝国繁荣数十年后突然无可挽回地衰落的根本原因”。据此,伊比利亚国家衰落是由于
A.政府未及时进行圈地运动
B.海外扩张阻碍了早该实行的制度改革
C.未能完成民族国家的统一
D.社会统治阶级对于商业的不重视
11.
1930年,胡佛政府成立失业救济局,实行轮流工作制度,要求公务员每年无薪休假一个月,以缓解就业压力。这些措施说明
A.胡佛仍坚持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
B.胡佛试图以控制生产缓解经济危机
C.新政使得全国经济一片繁荣景象
D.胡佛开始对经济实行一定的干预
12.
下表为19世纪中期一20世纪初中国译著类别及其来源概况简表
时期
译著类别
译著来源
总计
应用科学
自然科学
历史地理
社会科学
哲学艺术
英美
日本
1850—1899
40%
30%
10%
8%
3.5%
85%
15%
567种
1902—1904
10.5%
21%
24%
25.5%
11.30%
16.8%
62.2%
573种
 
据此,
A.中国加强学习西方工业文明成果
B.此时期学习的群体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
C.科技译著推动社会进步的效果不如社科译著
D.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是影响变化的重要因素
13.
“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详述了梭伦告诫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不可只看重财富名利,而应纵观一生的故事。事实上,此二人的生卒年份注定了他们之间根本不可能存在对话。希罗多德与梭伦的时代相去不过百年,不应产生如此谬误的记述。这反映出
A.希罗多德缺乏求真精神刻意歪曲事实
B.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C.希罗多德更看重历史的道德垂训作用
D.史家主观认识直接影响史事客观评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