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代朝贡礼仪主要包括迎送、进表、朝觐、赐宴、颁赏等方面,其中的觐见礼仪规定,藩属使臣面见清朝皇帝须行三跪九叩之礼。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多次提出觐见要求,最终清政府妥协,同意各使觐见时,在西方通行的三鞠躬基础上以五鞠躬为礼。1873年6月,同治帝在接见传统贡使之地的中南海紫光阁接见了各国公使。之后,外国公使频频提出随时觐见、改换觐见地点等要求,直到九十年代始得满足。戊戌变法时期,光绪帝力主采用西礼接见诸国使臣。1898年5月,光绪帝以站立姿、握手礼接见了德国亨利亲王。随后下旨,“参酌中西体制,详定(觐见)章程”,并仿照外国礼仪设立“国宾馆”,以西式装修陈设。这些都与当时国内向西方学习的政治思潮保持了相同的运动方向。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外交礼仪改革的影响。
材料 清代朝贡礼仪主要包括迎送、进表、朝觐、赐宴、颁赏等方面,其中的觐见礼仪规定,藩属使臣面见清朝皇帝须行三跪九叩之礼。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多次提出觐见要求,最终清政府妥协,同意各使觐见时,在西方通行的三鞠躬基础上以五鞠躬为礼。1873年6月,同治帝在接见传统贡使之地的中南海紫光阁接见了各国公使。之后,外国公使频频提出随时觐见、改换觐见地点等要求,直到九十年代始得满足。戊戌变法时期,光绪帝力主采用西礼接见诸国使臣。1898年5月,光绪帝以站立姿、握手礼接见了德国亨利亲王。随后下旨,“参酌中西体制,详定(觐见)章程”,并仿照外国礼仪设立“国宾馆”,以西式装修陈设。这些都与当时国内向西方学习的政治思潮保持了相同的运动方向。
——摘编自邓海成《从礼仪之争看朝贡体系的终结》等
(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政府外交礼仪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外交礼仪改革的影响。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9年11月,美国推动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即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包括英法等十余国),实行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禁运政策,列入禁运清单的有上万种产品。五十年代,赫鲁晓夫政府以出口石油,换取西方国家的输油钢管和输油管线设备。美国中央情报局认为,西欧国家与苏联的能源贸易提升了苏联在欧洲的军事力量。1961年,美国提议由北约组织对苏联实施先进技术设备的禁运。1962年11月,禁运政策正式实施。到七十年代,苏联对西欧的天然气供应量逐步增加,西方国家则对苏出售高级机械设备和高新技术。对此,里根政府决定,推动巴黎统筹委员会强化对苏联转让高新技术的限制。苏联解体前,美苏在大型计算机、软件、微电子制造等高新技术方面的差距明显扩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苏禁运的影响。
材料 1949年11月,美国推动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即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包括英法等十余国),实行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禁运政策,列入禁运清单的有上万种产品。五十年代,赫鲁晓夫政府以出口石油,换取西方国家的输油钢管和输油管线设备。美国中央情报局认为,西欧国家与苏联的能源贸易提升了苏联在欧洲的军事力量。1961年,美国提议由北约组织对苏联实施先进技术设备的禁运。1962年11月,禁运政策正式实施。到七十年代,苏联对西欧的天然气供应量逐步增加,西方国家则对苏出售高级机械设备和高新技术。对此,里根政府决定,推动巴黎统筹委员会强化对苏联转让高新技术的限制。苏联解体前,美苏在大型计算机、软件、微电子制造等高新技术方面的差距明显扩大。
——摘编自崔丕《北约组织对苏联能源设备禁运政策的缘起与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约组织对苏联禁运政策的实施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苏禁运的影响。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载(1020—1078年),北宋思想家,关学创始人(张载及其弟子多是关中人,故名“关学”)。张载关学是宋明理学史上第一座高峰。他提出“气化万物”的本体论,认为气为万物之源,其所产生的天、地、人合为一体,所以“天人合一”。他主张“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人性论。“天地之性”,是纯粹至善的,而每个人的“气质之性”有善有恶。变化气质之性,去恶为善,恢复天地之性,便可以成为圣贤君子。在《西铭》篇中,张载提出了“民胞物与”的伦理观,认为每个人都当以万民为同胞,以万物为朋友,人人都应该对他人、对社会、对万物尽自己的一份职责和道德义务。关学一派,境界高远,张载倡导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集中体现了他心系苍生、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和精神追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载关学对于儒学发展的作用。
材料 张载(1020—1078年),北宋思想家,关学创始人(张载及其弟子多是关中人,故名“关学”)。张载关学是宋明理学史上第一座高峰。他提出“气化万物”的本体论,认为气为万物之源,其所产生的天、地、人合为一体,所以“天人合一”。他主张“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人性论。“天地之性”,是纯粹至善的,而每个人的“气质之性”有善有恶。变化气质之性,去恶为善,恢复天地之性,便可以成为圣贤君子。在《西铭》篇中,张载提出了“民胞物与”的伦理观,认为每个人都当以万民为同胞,以万物为朋友,人人都应该对他人、对社会、对万物尽自己的一份职责和道德义务。关学一派,境界高远,张载倡导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集中体现了他心系苍生、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和精神追求。
——摘编自刘学智《张载关学的历史地位、精神气象和当代价值》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载关于人性的主张并分析其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载关学对于儒学发展的作用。
2.论述题- (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前,学术界公认的“四大古都”是西安、北京、南京、洛阳。1983年,杭州和开封列入“六大古都”。之后近30年间,中国古都学会先后将安阳、郑州、大同、成都列入,由此确立中国“十大古都”。下表为部分古都的建都概要:
注:1.隋唐时期,洛阳是著名的“东都”;1421年,明成祖将都城从今南京迁到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清朝迁都北京,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2.建都时间,各种说法误差较大,这里取大致约数。
解读材料,围绕“中国古代都城的变迁”提炼出一个看法,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材料 新中国成立前,学术界公认的“四大古都”是西安、北京、南京、洛阳。1983年,杭州和开封列入“六大古都”。之后近30年间,中国古都学会先后将安阳、郑州、大同、成都列入,由此确立中国“十大古都”。下表为部分古都的建都概要:
今名 | 曾用古名(部分) | 建都王朝(代表) | 建都时间(约数) |
西安 | 镐京、长安、大兴 | 西周、西汉、北周、隋、唐 | 1000余年 |
洛阳 | 洛邑、雒阳 | 东周、东汉、曹魏、北魏 | 800多年 |
开封 | 大梁、汴京、东京 | 五代之后梁、后周等、北宋 | 300多年 |
南京 | 建康、金陵、应天 | 吴、东晋、南朝四代 | 400余年 |
杭州 | 钱塘、临安、余杭 | 吴越、南宋 | 200余年 |
北京 | 燕京、大都、北平 | 金、元、明、清 | 700多年 |
注:1.隋唐时期,洛阳是著名的“东都”;1421年,明成祖将都城从今南京迁到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清朝迁都北京,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2.建都时间,各种说法误差较大,这里取大致约数。
解读材料,围绕“中国古代都城的变迁”提炼出一个看法,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3.单选题- (共7题)
5.
在雅典城邦,五百人议事会下设的十将军委员会和九执政官由选举产生,任期均为一年;除将军外,任何人不能同时担任两个职务,也不能连续两次担任同一职务。这带来的后果之一是
A.政府的行政效率提高 |
B.军事集团主导政治生活 |
C.公民权利受到严格限制 |
D.难以形成稳定的领导核心 |
6.
《英国议会立法情况表》
读上表,这一时期英国政治发展的趋势是
1694年 | 《三年法案》 | 议会至少每3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不得超过3年。 |
1701年 | 《王位继承法》 | 法律和法令由国王商得议员的同意加以批准和确认。 |
1707年 | 《任职法案》 | 凡从王室新近获得官职或领取薪俸者,均不得当选议员。 |
读上表,这一时期英国政治发展的趋势是
A.议会权利得到制度保障 |
B.君主立宪制趋于完善 |
C.取消了国王的行政权力 |
D.责任内阁制度开始形成 |
7.
甲午战争中,李鸿章为北洋海军制定了保全军舰、保护海上运输线、寻机袭击日军运兵船队等作战原则;日本在战前拟定的侵略计划的重点是:日本海军寻机消灭北洋舰队,为陆军登陆华北创造条件。据此可知,影响这场战争结局的重要因素是
A.陆军实力强弱 |
B.海军作战战略 |
C.陆海攻防配合 |
D.综合国力强弱 |
8.
1937年5月公布的《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年满16岁的,无论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规定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发展 |
B.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产物 |
C.适应了民族革命的新形势 |
D.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群众基础 |
9.
1954年12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人民政协要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该《章程》出台的背景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
B.人民政协开始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
C.人民民主专政政权诞生 |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
10.
1948年4月,美国要求欧洲各受援国家:必须用美国贷款的一部分资金,生产美国所需要的战略物资;必须减低关税税率;取消或放松外汇限制等。这反映出美国对欧援助的目的是
A.恢复发展西欧经济 |
B.推动对外经济扩张 |
C.建设欧洲统一市场 |
D.加强北约内部团结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