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代朝贡礼仪主要包括迎送、进表、朝觐、赐宴、颁赏等方面,其中的觐见礼仪规定,藩属使臣面见清朝皇帝须行三跪九叩之礼。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多次提出觐见要求,最终清政府妥协,同意各使觐见时,在西方通行的三鞠躬基础上以五鞠躬为礼。1873年6月,同治帝在接见传统贡使之地的中南海紫光阁接见了各国公使。之后,外国公使频频提出随时觐见、改换觐见地点等要求,直到九十年代始得满足。戊戌变法时期,光绪帝力主采用西礼接见诸国使臣。1898年5月,光绪帝以站立姿、握手礼接见了德国亨利亲王。随后下旨,“参酌中西体制,详定(觐见)章程”,并仿照外国礼仪设立“国宾馆”,以西式装修陈设。这些都与当时国内向西方学习的政治思潮保持了相同的运动方向。
——摘编自邓海成《从礼仪之争看朝贡体系的终结》等
(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政府外交礼仪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外交礼仪改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