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19届高三高考二模试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5354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8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以后,随着国内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工商实业界要求修订关税特别是提高进口税的呼声越来越高,北洋政府在社会與论和自身财政短绌的压力下,与各国交涉要求修定关税税则。几经周折,1925年“北京关税特别会议”上中外达成协议。1928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海关进口税税则》:此规定自1929年起中国关税自主。1929—1934年中国先后四次修订关税。1929年维持5%的进口税率不变,根据不同商品种类另加2.5—22.5%的7级附加税。1930年,将进口税分为12级,最低为2.5%,最高为50%.1933年,将进口税分为5%至80%的14级。1934年,迫于日本的压力,国民政府对进口税税率作了些让步性的修正,但仍有些商品的进口税继续提高。此后,民国政府关税细则仍有些升降起伏的变化和调整,幅度均不大。

——摘编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等

材料二  1947年11月,美国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23个国家,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此后四十多年间,该协定内容多次进行修改补充,主要规定:缔约国之间对于进出口货物的关税规费征收等方面,一律适用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原则,但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安排都作为最惠国待遇的例外;缔约国之间通过谈判,在互惠基础上互减关税,原则上应取消进口数量限制,若国际收支出现困难的,属于例外;因意外情况对该国生产者造成重大损害或重大威胁时,该缔约国可在所必需的程度和时间内,暂停所承担的义务。1947—1979年,在总协定的主持下各国共进行了7次多边贸易谈判,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就近10万种。到1985年5月为止,关贸总协定的正式成员国已发展为9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关贸总协定国家和地区的总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80%以上。

——摘编自《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关税制度的变化趋势,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关贸总协定的特点,并简要评价关贸总协定。
2.
   材料 早在明末,后金(清)势力影响日渐扩大之时,东北地区其他少数民族势力纷纷向金政权示好或臣服,出现了贡貂活动。康熙中期,贡貂制度最终形成。贡貂制度是清王朝差别对待生产、生活风俗习惯不同民族部落的总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服从、从属和责任。它规定,貂户每年只进贡一张貂皮,“户部颁赐进貂人袍帽、靴袜、鞓带、汗巾、扇子等物各一捆”。朝廷对进贡者的奖赏丰厚,同时设宴款待。貂户通过一张貂皮就换来了平素难得的一些生活用品,贡缴积极踊跃。貂户把全年猎获的貂皮带来备选,进贡后剩下的其他貂皮“不入等者,听鬻”,出现“岁至宁古塔交易者二万余”的局面。为了便于管理贡貂者,清政府把他们编入八旗,出则为兵入则为猎。每年贡貂时日临近之前,当地的部族首领都要出面组织协调,一同前往缴贡。首领们受到清政府的优待,赏品不仅质优,且多为朝衣、朝褂、蟒缎等。

——摘编自李凤飞《贡貂制度与清代东北治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贡貂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推行贡貂制度的作用。
3.
   材料 不列颠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至1941年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德军先以英国机场、雷达站为目标,继而以英国首都伦敦和其他大城市为对象实施猛烈轰炸。这场不列颠之战实为空战史上所罕见。但是,英国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军民并没有被法西斯的嚣张气焰所吓倒,他们万众一心,坚持抗战,直到1941年5月,英国彻底粉碎了德国征服不列颠的企图,并打乱了希特勒称霸世界的原定战略计划,使英国成为西欧抵抗运动的领导中心和盟军战略反攻的基地。而德国在进攻英国失败后,不得不陷入两线作战困境,在战略上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五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取得不列颠之战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不列颠之战产生的影响。
4.
   材料 梁思成(1901-1972年)是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城市规划师,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1949-1951年,梁思成主持北京城市规划期间,主张把城市区域分为工作、居住、文娱游息三大种类,它们之间必须有极短距离的联系。工作分为基本工作、服务工作两大类,它们中间需有合理的联络。居住区内部的构成,采用邻里单位的形式,一个邻里的人口约六、七千至一万人,邻里中心设施应包括文娱、福利设施和学校;中心周围是公园、体育场、儿童游戏场等。政府的行政中心区应自成一区,独立设置,该区应与城市其它功能保持合理的关系。鉴于北京旧城的状况和政府行政中心区的特殊要求,提出“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原则,在城外建设新区是为上策。50年代,经过与苏联专家的交锋,其“方案”最终未被采纳。

——摘编自高亦兰、王蒙徽著《梁思成的古城保护及城市规划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梁思成城市规划思想未被采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梁思成的城市规划思想。

2.论述题(共1题)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本人就在内心深深的相信,汉字就是这个星球上最美的文字,汉字形美如画,音美如歌,意美如诗。它简洁、高效、生动,是最先进的文字语言。所以,我一直想努力地告诉我的学生,汉字究竟是什么,汉字是时间的纽带,它让我们悠久的文明传承至今,却璀璨如新。汉字是空间的纽带,它让我们口音各异,但是却可以看着同一封家书,落泪伤心。汉字是情感的纽带,它让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我们,包容、团结延续至今。汉字是我们的审美,横平竖直,告诉我们中正平和才是至美;汉字是我们的精神,颜筋柳骨告诉我们,字如其人乃是修行;汉字是我们的哲学,止戈为武告诉我们,大国重器,只为和平。

——摘编自王磊《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评析。(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析准确全面。)

3.单选题(共8题)

6.
古代罗马法学家们著书立说,解释法律,形成了不同的法律学派,主要有普罗库尔学派和萨比努斯学派,出现了最著名的盖尤斯、伯比尼安等五大法学家。他们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这说明罗马法
A.没有形成完整体系
B.具备了灵活性
C.追求司法的独立性
D.在争鸣中发展
7.
1927年初,***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伟大作用,明确指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这一思想
A.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探索出符合国情的中国革命道路
C.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D.丰富了中共民主革命的基本理论
8.
西报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不见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船,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清朝地方势力各行其是
C.日本侵略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9.
1948年6月7日,美、英、法、比、荷、卢等六国在伦敦会议上就建立西德政府达成了协议,规定美英占区与法占区协调经济政策,统一对外贸易,实行币制改革并参加马歇尔计划,还规定9月1日在三个占领区内召开制宪会议。据此推知,二战后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C.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D.美苏冷战对峙加剧
10.
公元10年,王莽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每季度评定出各种货物的标准价格,称“市平”。若物价高于“市平”,政府就将控制的库存物资按平价出售,以平抑物价;若市场价格低于“市平”,则听任百姓自由买卖。这一措施
A.体现了政府对商品市场的干预
B.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维护广大农民利益以巩固统治
11.
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北京的士大夫纷纷反对,斥为崇洋。京城官员奉旨出京一般借助驰驿。19世纪末以后,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乘坐轮船、火车。这一变化:
A.有利于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
B.说明近代交通工具成为主导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迅速发展
D.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深入人心
12.
1956年,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应该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互为补充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手段“,这一思想
A.符合当时经济体制的走向
B.指导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C.反思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
D.肯定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成果
13.
1870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其中规定“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过去的劳役状况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否认或剥夺。”这一规定
A.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有利保护公民的选举权利
C.加强了美国州政府的权威
D.消除了美国种族歧视现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