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双语学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4453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1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回(yíng)   归宿(sù) 建(shù)    人听闻(hài)
B.安(mì) 虚(xuán)   力(mèi)    弄巧成(zhuō)
C.威(shè)    热(chén)   追(sù) 志不移(shǐ)
D.赠(kuì)    藏(chǔ)    和(xù) 岿然不动(kuī)
2.
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个人只有在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也不拒绝“常识”时,才能更一层楼,成为一名有“见识”的人。②这“见识”就是你自己看问题的观点,你的思想与世界观了,这是一个学者与知识分子必须具备的。③我常常遇到一些年轻人,由于知识有限,连基本常识也分不清,一见面就想发表一通“高见”,显得他很有“见识”,弄得你不听也不是,听也不是。④当然,更让人难受的是一些很有知识的学者,却一点“见识”也没有。
A.“一定”是形容词,“上”是动词,“知识有限”和“拒绝常识”都是主谓短语。
B.“这‘见识’就是你自己看问题的观点,你的思想与世界观了。”这个句子中,“观点”“思想与世界观”作宾语中心。
C.“更让人难受的是一些很有知识的学者,却一点‘见识’也没有。”一句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D.第③句是个病句,修改方法是应将“常常”和“遇到”调换位置。
3.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   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2)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   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3)我本来愿意显示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   地揭露我的无知。
A.劝慰   奥妙   千方百计B.劝慰   奥秘   千方百计
C.劝告   奥妙   想方设法D.劝告   奥秘   想方设法
4.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经注》是注释《水经》的,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宋地理学家。
B.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叙事实,也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
C.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北京人,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骆驼祥子》是他的长篇代表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人力车夫祥子人生中三起三落,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对像祥子一样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苦难命运的同情和关怀。
D.《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成的。

2.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小题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小题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邓训,大司徒禹第六子也。少有大志,不好文学,禹常非之。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永平中,理虖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连年无成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建初三年,使训监领其事。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肃宗从之,遂罢其役,更用驴辇,岁省费亿万计,全活徒士数千人。会上谷太守任兴欲诛赤沙乌桓,乌桓怨恨谋反,诏训将黎阳营兵屯狐奴,以防其变。训抚接边民,为幽部所归。六年,迁护乌桓校尉,黎阳故人携将老幼,乐随训徙边。鲜卑闻其威恩,皆不敢南下。
元和三年,卢水胡反畔,拜训为张掖太守。羌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于是威信大行。
训虽宽中容众,而于闺门甚严,兄弟莫不敬惮,诸子进见,未尝赐席接以温色。
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戎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训乐施下士   下士:礼贤下士。
B.卢水胡反   畔:通假字,通“叛”。
C.用驴辇     更:复,再。
D.训为张掖太守 拜:授予官职。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
从 都 虑 至 羊 肠 仓 欲 令 通 漕 连 年 无 成 前 后 没 溺 死 者 不 可 胜 算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六年,迁护乌桓校尉,黎阳故人携将老幼,乐随训徙边。
(2)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
(3)兄弟莫不敬惮,诸子进见,未尝赐席接以温色。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悠长的铃声
毕淑敏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我的脑筋里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
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小题1】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
【小题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打铃老师傅的人物形象。
【小题3】这篇小说讲究运用伏笔的手法。文章最后交代“我”喊错老师傅姓氏的情节,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请从文中找出一处并简要说说使用伏笔的好处。
【小题4】这篇小说的结尾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评析。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8.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汉语注音历史进程表
时间
关键推进者
大事记
魏晋南北朝
 
采用直音法、读若法、反切法等注音方法
明万历年间
意大利人利玛窦
成为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第一人
19世纪末
爱国知识分子卢赣章
提出汉字改革方案,拟成一个“两字合切成音”的厦门话拼音文字方案
新中国成立前
钱玄同、瞿秋白等
设计拉丁字母方案“国罗”和“北拉”。“国罗”是国语罗马字的简称,“北拉”。是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的简称。
1958年
第一届人大第五次会议
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
 
——《现代汉语》
(材料二)
统计资料表明:《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年来,我国的文盲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0%以上下降到2011年的4.08%,2017年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普通话普及率达到73%以上。目前全球已有14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26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可以说孔子学院开到了哪里,汉语拼音就走到了哪里。在最新版的《牛津英语词典》中,“Jiaozi”(饺子)、“Renminbi”(人民币)赫然在列,拼音化的汉语词汇逐渐被世界接受;去年,德国《明镜周刊》曾以拼音“xing lai!”(醒来)为封面标题,折射出中国发展的国际影响。
——《人民日报》
(材料三)
《汉语拼音方案》已走过60个年头,下一步,汉语拼音还将有哪些新作为?首先要打赢推普脱贫攻坚战。切实规划好汉语拼音教育,为提高农村地区普通话水平和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率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语同音”的千年梦想打通“最后一公里”。其次要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发挥汉语拼音在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基础作用,重点支持面向机器翻译、智能辅助语言学习的语音和文字识别、语言理解等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
——《人民日报》
【小题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1958年,第一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批准的《汉语拼音方案》,是多年来众多中外人士,爱国志士智慧的结晶。
B.随着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的建立,拼音化的汉语词汇逐渐被世界接受,也折射出中国发展的国际影响。
C.在过去的60年里,《汉语拼音方案》为实现“语同音”的千年梦想,已经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D.《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加快了文化强国建设的进程,还将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小题2】为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周年,小良同学正在创作一首民谣。依据他已经创作的部分,结合(材料二)内容,请你帮其填写未完成的部分。
“注音识字好方法,一树开下两朵花,一朵摘掉文盲帽,一朵学会______________。”
“汉语拼音一甲子,累累硕果遍天下,硕果____________,硕果助力智能化。”

6.作文(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小王子》中有一句话:“最重要的事情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要用心。”看,只需要眼睛;见,必须用头脑和灵魂。

请以“看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