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汉语注音历史进程表
时间
| 关键推进者
| 大事记
|
魏晋南北朝
|
| 采用直音法、读若法、反切法等注音方法
|
明万历年间
| 意大利人利玛窦
| 成为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第一人
|
19世纪末
| 爱国知识分子卢赣章
| 提出汉字改革方案,拟成一个“两字合切成音”的厦门话拼音文字方案
|
新中国成立前
| 钱玄同、瞿秋白等
| 设计拉丁字母方案“国罗”和“北拉”。“国罗”是国语罗马字的简称,“北拉”。是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的简称。
|
1958年
| 第一届人大第五次会议
| 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
|
——《现代汉语》
(材料二)
统计资料表明:《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年来,我国的文盲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0%以上下降到2011年的4.08%,2017年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普通话普及率达到73%以上。目前全球已有14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26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可以说孔子学院开到了哪里,汉语拼音就走到了哪里。在最新版的《牛津英语词典》中,“Jiaozi”(饺子)、“Renminbi”(人民币)赫然在列,拼音化的汉语词汇逐渐被世界接受;去年,德国《明镜周刊》曾以拼音“xing lai!”(醒来)为封面标题,折射出中国发展的国际影响。
——《人民日报》
(材料三)
《汉语拼音方案》已走过60个年头,下一步,汉语拼音还将有哪些新作为?首先要打赢推普脱贫攻坚战。切实规划好汉语拼音教育,为提高农村地区普通话水平和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率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语同音”的千年梦想打通“最后一公里”。其次要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发挥汉语拼音在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基础作用,重点支持面向机器翻译、智能辅助语言学习的语音和文字识别、语言理解等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
——《人民日报》
【小题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1958年,第一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批准的《汉语拼音方案》,是多年来众多中外人士,爱国志士智慧的结晶。 |
B.随着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的建立,拼音化的汉语词汇逐渐被世界接受,也折射出中国发展的国际影响。 |
C.在过去的60年里,《汉语拼音方案》为实现“语同音”的千年梦想,已经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
D.《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加快了文化强国建设的进程,还将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
【小题2】为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周年,小良同学正在创作一首民谣。依据他已经创作的部分,结合(材料二)内容,请你帮其填写未完成的部分。
“注音识字好方法,一树开下两朵花,一朵摘掉文盲帽,一朵学会______________。”
“汉语拼音一甲子,累累硕果遍天下,硕果____________,硕果助力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