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5年4月,戈尔巴乔夫谈到“加速发展战略”时说:“决定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方向的,不是市场,也不是自发力量,而首先应当是计划。同时,应当对计划工作采取新的态度,积极采用经济杠杆,为发挥劳动集体的主动性提供广阔天地。”苏共二十七大制定的1986 -1990年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核心仍是重工业,特别是机器制造业。从1 985年5月开始,戈尔巴乔夫在全国动员一切力量开展反酗酒斗争。不仅禁止伏特加酒,还关闭了啤酒馆,街道上甚至出现了反酗酒纠察队,以恐怖手段吓唬顾客。反酗酒斗争特别有成效,含酒精饮料的产量在1985 - 1986年减少了差不多1/20但苏联失去了重要财源,“国民经济3年至少损失670亿,而精神上的损失则是无法估量的”。这一运动还破坏了酒业和葡萄种植业。
——摘编自《拯救苏联;苏联历史上的三次改革》
材料二中国改革大事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苏改革的不同。
(3)从中苏改革的实践,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 1985年4月,戈尔巴乔夫谈到“加速发展战略”时说:“决定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方向的,不是市场,也不是自发力量,而首先应当是计划。同时,应当对计划工作采取新的态度,积极采用经济杠杆,为发挥劳动集体的主动性提供广阔天地。”苏共二十七大制定的1986 -1990年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核心仍是重工业,特别是机器制造业。从1 985年5月开始,戈尔巴乔夫在全国动员一切力量开展反酗酒斗争。不仅禁止伏特加酒,还关闭了啤酒馆,街道上甚至出现了反酗酒纠察队,以恐怖手段吓唬顾客。反酗酒斗争特别有成效,含酒精饮料的产量在1985 - 1986年减少了差不多1/20但苏联失去了重要财源,“国民经济3年至少损失670亿,而精神上的损失则是无法估量的”。这一运动还破坏了酒业和葡萄种植业。
——摘编自《拯救苏联;苏联历史上的三次改革》
材料二中国改革大事记
时间 | 主要内容 |
1 978年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
1 979年 |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现“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 |
1 980年 | 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
1 982年 | 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的观点 |
1 983年 |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
1 984年 | 5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
1 985年 | 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 |
1 987年 |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
1 992年 | 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2001年 | 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苏改革的不同。
(3)从中苏改革的实践,谈谈你的认识。
2.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昆曲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瑰宝,被誉为“百戏之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宋时期,南安太守杜宝独生女杜丽娘与一名年轻书生在梦中相爱,醒后终日寻梦不得,抑郁而终。杜丽娘临终前将自己的画像封存并埋入亭穷。三年之后,岭南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发现杜丽娘的画像,掘坟开棺使得杜丽娘复活。柳梦梅高中状元后,两人在金銮殿之上终成眷属。
——《汤显祖<牡丹亭>简介》维基百科
材料二“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今千灯镇),精于南辞,善作古赋。扩廓帖木儿闻其善歌,屡招不屈……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
——魏良辅《南词引正》
材料三在“生”这个家门中,又分为官生、巾生、鞋皮生、雉尾生,用以表演不同的角色人物。官生一行,扮演做了官的成年男子,其中由于年龄大小、身份高低不同又分大、小官生。……官生与巾生的表演有所不同:巾生饰演风流儒雅的年轻书生,清洒飘逸,歌唱要求真假嗓结合,假嗓成份较大,清脆悦耳;官生在表演上要洒脱大方,大官生更要富于气派,在唱法上也是真假嗓结合,但真嗓落在比巾生用真嗓时更高的音域,以洪亮为美。旦行也细分为老旦、正旦、作旦、四旦、五旦、六旦。但实践中还有一个贴旦,共为七个家门。
——《昆曲的角色行当昆曲六百年》
(1)据材料一,指出昆曲《牡丹亭》的文学风格。结合时代背景,说明“《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的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昆曲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昆曲表演艺术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昆曲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瑰宝,被誉为“百戏之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宋时期,南安太守杜宝独生女杜丽娘与一名年轻书生在梦中相爱,醒后终日寻梦不得,抑郁而终。杜丽娘临终前将自己的画像封存并埋入亭穷。三年之后,岭南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发现杜丽娘的画像,掘坟开棺使得杜丽娘复活。柳梦梅高中状元后,两人在金銮殿之上终成眷属。
——《汤显祖<牡丹亭>简介》维基百科
材料二“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今千灯镇),精于南辞,善作古赋。扩廓帖木儿闻其善歌,屡招不屈……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
——魏良辅《南词引正》
材料三在“生”这个家门中,又分为官生、巾生、鞋皮生、雉尾生,用以表演不同的角色人物。官生一行,扮演做了官的成年男子,其中由于年龄大小、身份高低不同又分大、小官生。……官生与巾生的表演有所不同:巾生饰演风流儒雅的年轻书生,清洒飘逸,歌唱要求真假嗓结合,假嗓成份较大,清脆悦耳;官生在表演上要洒脱大方,大官生更要富于气派,在唱法上也是真假嗓结合,但真嗓落在比巾生用真嗓时更高的音域,以洪亮为美。旦行也细分为老旦、正旦、作旦、四旦、五旦、六旦。但实践中还有一个贴旦,共为七个家门。
——《昆曲的角色行当昆曲六百年》
(1)据材料一,指出昆曲《牡丹亭》的文学风格。结合时代背景,说明“《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的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昆曲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昆曲表演艺术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3.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一届国会选举于1912年12月至1913年3月进行,并在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势力,以原革命派为主的国民党,以原立宪派为主干的统一、共和、民主三党(后合并成进步党)三大政治势力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展开活动。……国民党与袁世凯“气味本难相投”,“虽一时为苟安之计,相忍相和,然而相疑之心终不能免”。为对付国民党,袁世凯一面策划消灭国民党在南方的军事力量;一面采取措施消解国民党在国会的多数,企图控制国会。……1 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国民党一部分激烈派议员南下参加武力倒袁,大部分则滞留北京。其中有一部分是恋栈,一部分是想利用国会开展合法斗争。二次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在院外的武装力量丧失殆尽,在国会内亦遭到重大打击,国民党议员对政府的态度软弱多了。
——摘编自耿云志《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
(l)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党参加第一届国会选举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党在二次革命中失败的原因。综上概述国民党的主要特点。
材料第一届国会选举于1912年12月至1913年3月进行,并在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势力,以原革命派为主的国民党,以原立宪派为主干的统一、共和、民主三党(后合并成进步党)三大政治势力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展开活动。……国民党与袁世凯“气味本难相投”,“虽一时为苟安之计,相忍相和,然而相疑之心终不能免”。为对付国民党,袁世凯一面策划消灭国民党在南方的军事力量;一面采取措施消解国民党在国会的多数,企图控制国会。……1 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国民党一部分激烈派议员南下参加武力倒袁,大部分则滞留北京。其中有一部分是恋栈,一部分是想利用国会开展合法斗争。二次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在院外的武装力量丧失殆尽,在国会内亦遭到重大打击,国民党议员对政府的态度软弱多了。
——摘编自耿云志《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
(l)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党参加第一届国会选举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党在二次革命中失败的原因。综上概述国民党的主要特点。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洋地区的非共产党国家正在实施的政治经济方略是非常有希望的。我们将帮助他们实施。我们将信守条约的承诺。就我们在亚洲的地位而言,我们要极力避免亚洲国家过分依赖我们,希望由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
——1969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关岛谈话
材料二2009年7月22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参加东盟外长扩大会议谈到美国“重返亚洲”时说:“美国回到东南亚了。奥巴马总统和我都相信,本地区对全球的进步、和平和繁荣至关重要。我们希望,就我们所面对的广泛挑战——从地区和全球安全到经济危机到人权和气候变化——与东盟伙伴全面接触。”
(1)关岛谈话是美国战后亚洲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据材料一指出尼克松总统关岛谈话的核心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总统关岛谈话的背景。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美国的亚洲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
材料一太平洋地区的非共产党国家正在实施的政治经济方略是非常有希望的。我们将帮助他们实施。我们将信守条约的承诺。就我们在亚洲的地位而言,我们要极力避免亚洲国家过分依赖我们,希望由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
——1969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关岛谈话
材料二2009年7月22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参加东盟外长扩大会议谈到美国“重返亚洲”时说:“美国回到东南亚了。奥巴马总统和我都相信,本地区对全球的进步、和平和繁荣至关重要。我们希望,就我们所面对的广泛挑战——从地区和全球安全到经济危机到人权和气候变化——与东盟伙伴全面接触。”
(1)关岛谈话是美国战后亚洲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据材料一指出尼克松总统关岛谈话的核心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总统关岛谈话的背景。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美国的亚洲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
2.简答题- (共2题)
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德宗即位以后,以杨炎为相,开始进行税制改革;建中元年颁布两税法)“夏输无过六月,秋输无过十一月。置两税使以总之。几百役之费,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其田亩之税,以大历十四年(779年)垦田之数为定而均收之。遣黜陟使,按诸道丁产等级,免鳏寡茕独不济者。敢加敛,以枉法论。”
——摘编自马端临《文献通考·田赋考》
材料二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摘编自白居易诗《重赋》
(1)根据材料一,杨炎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税法实施后出现的新问题。
材料一(唐德宗即位以后,以杨炎为相,开始进行税制改革;建中元年颁布两税法)“夏输无过六月,秋输无过十一月。置两税使以总之。几百役之费,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其田亩之税,以大历十四年(779年)垦田之数为定而均收之。遣黜陟使,按诸道丁产等级,免鳏寡茕独不济者。敢加敛,以枉法论。”
——摘编自马端临《文献通考·田赋考》
材料二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摘编自白居易诗《重赋》
(1)根据材料一,杨炎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税法实施后出现的新问题。
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从隋末农民战争中吸取了教训,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赋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引起的,只有“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佘”,才能巩固统治。太宗君臣曾反复引用“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栽舟,水则覆舟”的古语来警励自己。唐太宗继承了唐高祖协调地主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的办法,兼用关陇、关东和江南的贵族和士族。同时,他还提拔了不少关东的普通地主,如魏征等。这些人多数参加过农民起义,他们在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统治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唐太宗能够广泛听取官僚的意见,注意纳谏。魏征就不断提醒太宗“居安思危”,“慎终如始”。从贞观元年到贞观三年,关东、关中各地连续发生水旱之灾,唐太宗令灾区开仓贩济,准许就食他州。……据史载,贞观四年,全国大丰收,流散的人都返回乡里,以后又年年丰收。
——根据剪伯赞《中国史纲要》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即位后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太宗所采取措施的主要影响。
材料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从隋末农民战争中吸取了教训,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赋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引起的,只有“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佘”,才能巩固统治。太宗君臣曾反复引用“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栽舟,水则覆舟”的古语来警励自己。唐太宗继承了唐高祖协调地主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的办法,兼用关陇、关东和江南的贵族和士族。同时,他还提拔了不少关东的普通地主,如魏征等。这些人多数参加过农民起义,他们在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统治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唐太宗能够广泛听取官僚的意见,注意纳谏。魏征就不断提醒太宗“居安思危”,“慎终如始”。从贞观元年到贞观三年,关东、关中各地连续发生水旱之灾,唐太宗令灾区开仓贩济,准许就食他州。……据史载,贞观四年,全国大丰收,流散的人都返回乡里,以后又年年丰收。
——根据剪伯赞《中国史纲要》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即位后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太宗所采取措施的主要影响。
3.单选题- (共16题)
8.
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这说明英、法、德三国
A.议会都居于国家权力中心 |
B.法律地位至高无上 |
C.政体都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
D.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国家权力 |
9.
(题文)“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曾经遭受过,而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当时的讲话强调的是( )
A.反殖反霸,相互支持 |
B.高瞻远瞩,求同存异 |
C.理解尊重,消除分歧 |
D.和平共处,避免猜疑 |
10.
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指出:“当代国际政治不适合上述三种模式(单极、两极、多极)中的任何一种,它是一种奇特的混合体系。”这一“混合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A.文明冲突 | B.大国林立 |
C.群雄争霸 | D.一超多强 |
11.
宋代“货殖之事益急,商贾乏事益重”。一位宋代人说:“人家有钱本,多是停塌(意指同积)、解质(意指放贷),舟舡往来兴贩,岂肯闲著钱买金在家顿放?”由此可见宋代( )
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 B.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
C.经商逐利意识高涨 | D.市打破了时空限制 |
12.
“哥伦布大交换”是生态史学的一种观点,是一场东西半球之间生物、人种、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下列有关表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黑奴成为欧洲工业革命劳动力来源 |
B.中国的丝绸瓷器开始传入欧洲大陆 |
C.美洲的玉米、土豆丰富了世界的餐桌 |
D.天主教信仰由美洲传入欧洲和亚洲 |
13.
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面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态、错乱。“工厂”这一生产组织形式开始出现于( )


A.“地理大发现”时代 | B.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
C.西欧的早期殖民扩张时代 | D.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
14.
下表是“1880年与1930年中国国民收入和人口增长”表(据《中国近代经济史》)。该表能反映出当时( )
国民收入(亿元) | 年增长率(%) | 人口(千人) | 年增长率(%) | 人均收入(元) | 年增长率(%) | |||
1880年 | 1 930年 | 1880年 | 1 930年 | 1880年 | 1 930年 | |||
143.3 | 257.98 | 1.21 | 377636 | 500789 | 0.58 | 38 | 51.51 | 0.62 |
A.民族资本主义持续快速发展 |
B.政府忽视近代化建设 |
C.人口增长制约了工业化进程 |
D.民生状况有所改善 |
15.
“披星戴月奔忙跑,滴滴汗珠变钢水。冲天干劲就是诗,快马加鞭就是画。” 这是一首来自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一首民歌,与此民歌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 | B.大跃进 |
C.八字方针 | D.八大决策 |
16.
邓小平说“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每个人都应该有他的物质利益,但是这绝不是个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绝不是提倡个人都向钱看”下列最符合邓小平讲话精神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B.对外开放方针的确定 |
C.“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
D.九年义务教育的实行 |
17.
雷内•韦勒克在谈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时,总结为:“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这一流派的创作风格是
A.自然主义 | B.浪漫主义 | C.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
18.
“每个人的感觉都是可靠的,人们对一切事物都根据各自的感觉做出不同的判断,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下列各项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
C.美德即知识 |
D.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
19.
下图是西欧19世纪后半期问世的某一科技著作的目录截图。该著作


A.成为近代科学形成的重要标志 |
B.用生物学解释地质的演变规律 |
C.在历史上首提生物进化的观点 |
D.成为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 |
20.
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
A.自强与求富 | B.民主与科学 |
C.改良与革命 | D.进化与革新 |
21.
近代日本学者杉木达评价道:“本书译于幕末海警告急之时,最为有用之举。其于世界地理茫然无知的幕末人士,此功实不可没也。”“本书”是( )
A.《海国图志》 | B.《资政新篇》 |
C.《天演论》 | D.《变法通议》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简答题:(2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