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材料一 1900年以前世博会一览表(部分)
时间 | 1851 | 1855 | 1862 | 1867 | 1873 | 1876 | 1878 | 1883 | 1889 | 1893 | 1900 |
举办国 | 英国 | 法国 | 英国 | 法国 | 奥地利 | 美国 | 法国 | 荷兰 | 法国 | 美国 | 法国 |
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展出的产品主要有:轨道蒸汽牵引机、蒸汽锤、高速汽轮船、起重机等。1876年,美国世博会上展出的产品主要有:电报机、留声机、贝尔电话机、照相机等。
材料二 150多年来,世博会不仅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还是全球各种文化交流的盛会,形式多样的会议和论坛对于思想的碰撞和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第一次出现了主题和主题演绎的概念。……以展示物质产品和技术为主的世博会,也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新型世博会。
——乔兆红《世界博览会与世界整体发展》
材料三1933年以来世博会一览表(部分)
时间 | 举办家 | 主题 | 时间 | 举办国 | 主题 |
1933 | 美国 | 一个世纪的进步 | 1982 | 美国 | 能源:世界的原动力 |
1935 | 比利时 | 通过竞争获得和平 | 1984 | 美国 |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
1937 | 法国 | 现代世界的艺术和科技 | 1985 | 日本 | 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
1939 | 美国 | 明日新世界 | 1990 | 日本 | 人类与自然 |
1958 | 比利时 | 科学、文明和人性 | 1998 | 葡萄牙 | 海洋:未来的财富 |
1962 | 美国 | 太空时代的人类 | 2000 | 德国 |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
1964 | 美国 |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 2005 | 日本 | 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
1970 | 日本 |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 2010 | 中国 |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1974 | 美国 | 无污染的进步 | 2015 | 意大利 | 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 |
——摘编自《历届世博会主题一览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世博会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现代“新型世博会”的含义。
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楚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万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的本质目的有何相似。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3)据材料一、三兵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近代中西方启蒙运动发展的相似点。
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三“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回答有关问题:(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
2.单选题- (共32题)
A.建国初期社会物资比较匮乏 | B.冷战与国内政治环境影响 |
C.受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 D.受苏联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


图1(局部) 图2
A.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 | B.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内心感受 |
C.以严整和谐的画面表现理性 | D.以奔放的笔法和色彩表现感情 |
A.官民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 |
B.自由、平等是上天赋予的人权 |
C.政府和人民是平等的契约关系 |
D.人与人之间在基本权利上是平等的 |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
B.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
C.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
A.坚定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
B.是自相矛盾的哲学命题 |
C.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
D.反映了资产阶级早期的利益诉求 |
A.人生的目的就是要追求现世幸福 |
B.人们要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 |
C.人的天性无所不在,不可窒息 |
D.封建等级观念阻碍了社会进步 |
A.探究宇宙的本质 |
B.探讨人生意义 |
C.探索人与神的关系 |
D.重视科学方法之研究 |
A.重视实际经验 |
B.寻求自然法则 |
C.论述进步史观 |
D.强调改革的重要 |
A.“信仰即可得救” |
B.“人是万物的尺度” |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
A.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 |
B.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 |
C.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 |
D.中国古代只重人的研究,不重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
A.成书的方法 | B.重农抑商思想 | C.忽视外来物种 | D.忽视园艺业 |
A.生产方式的差异 |
B.政府支持力度不一 |
C.技术水平的高低 |
D.市场内在需求不同 |
A.篆体 |
B.楷书 |
C.行书 |
D.草书 |
A.杂技艺术 | B.歌舞艺术 | C.书法艺术 | D.戏曲艺术 |
A.完善近代科学体系 |
B.推动相对论的提出 |
C.奠定量子理论基础 |
D.否定了牛顿的理论 |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 B.进化论 |
C.相对论 | D.量子理论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D.“师夷长技以自强” |
A.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 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
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 D.相互交融共生共长 |
A.中国社会和平繁荣 |
B.社会上层未能警醒 |
C.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
D.士大夫醉生梦死 |
A.实用性 | B.玄想性 | C.科学性 | D.爱国性 |




A.“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
B.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并成功返回 |
D.“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 B.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
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 D.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 |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C.民生主义 |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A.《坎曼尔诗签》是出土的实物史料,真实性不容置疑 |
B.文物都须经计算机等先进科技验证,才能辨别真伪 |
C.郭沫若是权威的史学大师,其结论应比杨镰先生的可信 |
D.出土的文物本身也有可能造假,故需要多方考证 |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
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3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