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308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3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教育发展史:课程形态的发展阶段
课程形态阶段
内容
学习方式
承载体
技术
口耳相传阶段
祭祀、史实、风俗
对话、示范
无形承载体
语言
经典课程阶段
圣经、史诗、儒家经典
专题对话、贵族学校、私塾
羊皮、竹简、丝帛、纸张
文字诞生、雕刻、手刻、古代造纸术、雕版、活字印刷术
教科书课程阶段
学科知识
班级授课
纸张
现代造纸术、铅字印刷、电子排版
云课程阶段
学科知识、个性化学习内容
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结合,集中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结合
纸张、光盘、数字存储、云存储
多媒体(影音)电子产品、信息技术
 

——牛瑞雪《从口耳相传到云课程:课程形态视域下的课程演变史》

从上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共3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切繁礼细故,狠尊鄙贵,文武名场,恶例劣范,锉选档册,谬条乱章,大政鸿法,普宪均律,四民学校,风土人情,一革从前,搜索无剩,唯泰西者是效。”

——樊锥:《开诚篇》(三)(1898年4月)

材料二 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牵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新青年》第5卷)

材料三 (针对新文化运动)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理想归宿,远比西洋文化来得“高妙”,并且认定世界未来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复兴,梁先生的主张简言之就是“回归传统”。随着1929年胡适《中国今日的文化冲突》一文的发表,以及1934年陈序经《中国文化之出路》一文的刊发,以及随后王新命、何炳松等十教授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的面世,西化与回归传统两种观点的交锋进入了高潮。

——孙晓春:《西化与传统:近代东西文化论争的历史反思》

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当时对待东西方文化的主要态度。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争论的特点是什么?
(3)请对上述争论进行简要评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阶级的经济的剥削和政治的压迫比从前更加厉害。……故只要各国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状况存在,各派军阀就无论如何不能妥协,所有妥协都是暂时的。今天的暂时的妥协,即酝酿着明天的更大的战争。
……但最近数个月来,工农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有组织的城市罢工和农村暴动,在南北各地发展起来。同时资产阶级在汪精卫、陈公博一派鼓动之下,亦在沿海沿江各地发展着颇大的改良主义运动。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5日)

材料二 第二,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地存在的地方,……而是在一九二六和一九二七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例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这些省份的许多地方,曾经有过很广大的工会和农民协会的组织,有过工农阶级对地主豪绅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许多经济的政治的斗争。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若只有地方性质的赤卫队而没有正式的红军,则只能对付挨户团而不能对付正式的白色军队。
第五,红色政权的长期的存在并且发展,除了上述条件之外,还须有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5日)

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理论的重要意义。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应以……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给青年知识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以适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的广泛需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高校基本形成了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的校长负责,政工部门、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青年团和学生会等相互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教育部结合苏联经验和我国高校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政治理论课程体系。解放初期,高校普遍开设《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与《新民主主义论》及《政治经济学》同为独立课程。1956年,教育部规定高校开设《马列主义基础》、《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和《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这四门政治理论课程。
1950年、1951年、1955年教育部多次举办教学讲习班、备课会和讨论会,以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

——以上材料依据鲁双、袁奋光《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与启示》综合而成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初期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措施。
(2)概括新中国初期我国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

3.单选题(共21题)

5.
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民国时期
A.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比较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D.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6.
下图为我国古代都城格局变化趋势示意图。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
A.城市格局日益合理
B.等级制度不断强化
C.君主地位不断强化
D.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7.
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讲这段话旨在
A.否认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的差别
B.强调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排除改革开放的阻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D.进一步解放思想,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8.
下图为韩滉(723年-787年)的《五牛图》(局部)。这种风格绘画的兴起反映了
A.文化教育的发展
B.市民阶层的壮大
C.农耕技术的进步
D.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9.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陆汉语普通话中吸收了不少港台词汇,如:亮丽、传媒、按揭、整合、互动、峰会、写字楼、发烧友、派对、的士、搞定、大排档、拍拖、巴士、买单、收银台、炒鱿鱼、愿景,等等。这些汉语新词引入大陆普通话中并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新词
A.新鲜通俗平易简约
B.起源于经济发达地区
C.适应大陆社会新变化
D.迎合大陆人崇洋思想
10.
美国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2011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指出,真正的工业革命包含两个同时存在、互相影响的因素:能源革命和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指的是
A.电报电话的发明
B.铁路运输的兴起
C.轮船运输的兴起
D.印刷机器的发明
11.
1986年3月,我国开始实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863计划”),先后将八大领域、20个主题列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863计划”的推行
A.使我国科技水平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B.缩小了我国高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C.促使我国全面实现了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D.使我国国防尖端武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2.
“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
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不要信教,不要教会
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每个人可以自己救赎
13.
下面表格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
遗产项名称
批准时间
传统桑蚕织技艺
2009年10月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2009年10月
雕版印刷技艺
2009年10月
中医针灸
2010年11月
中国珠算
2013年12月
二十四节气
2016年11月
 
A.技艺先进
B.实用性强
C.体系完整
D.注重实验
14.
清朝蔡澄在《鸡窗丛话》中写道:“尝见古骨肆,古铜方二三寸,刻选诗或杜诗韩文二三句,字形反、不知何用。识者日:此名书范,宋太宗(976-997)初年,颁行天下,刻书之式。”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北宋初年非常重视科技成果推广
B.宋代娱乐场所中已注重科技普及
C.铜活字技术在北宋就已经发明了
D.宋朝之后活字印刷术得到新发展
15.
明清时期的白话通俗小说,不仅用生活中的语言讲述生活中的故事,还多附有插图,用图画说明故事情节,出现了大量“绣像小说”。这反映了当时的小说创作
A.面向广大市民阶层
B.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C.注重反对封建礼教
D.倡导人们个性解放
16.
布鲁诺因坚持宣传和发展日心说,于1592年他被宗教裁判逮捕入狱,1600年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通过法案禁止享受公费的教师讲授“否定《圣经》中所教导的上帝创造人类的说法的任何理论”。这说明
A.科学思想传播的环境有了改善
B.科学思想传播的阻力越来越大
C.反科学思想在美国居主导地位
D.科学思想在西方缺乏传播环境
17.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因其强调不改变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基本价值观而受到强烈批评。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就会对这种指导思想持相反的态度。持相反态度的依据有
A.起了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B.使传统文化免受西方冲击
C.维护了国家的思想统一
D.使顽固派没有反对的理由
18.
1872到1875年整个幼童留学计划实施期间,清政府共派出4批120名学生到美国留学。但是,清政府的很多官员认为这些孩子正在失去中国的“道统”,跟洋人一样“没有规矩”,于是在第十年上将他们全部召回。这里的“没有规矩”是指
A.儒家四书五经读得太少
B.改穿西服,剪掉了发辫
C.接受了西方的思想观念
D.失去了忠君爱国之心
19.
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激发了一场全国性真理标准大讨论。这篇文章引起如此巨大反响的主要背景是
A.教条主义、个人崇拜盛行
B.改革开放已成全党共识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
D.文章的观点具有开创性
20.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孙中山所指的“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是
A.贫富分化日益突出
B.人民生活日益贫穷
C.垄断资本日益发展
D.工人运动日益兴起
2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取得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杂交水稻等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并且研制成功“两弹一星”。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依靠的是
A.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
B.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C.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经济条件
D.国家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
22.
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时空的界限被打破,现实与非现实的东西交织在一起,神奇的描写与现实的反映达到一种奇妙的结合;在许多超现实主义的小说中,我们还能见到时间的分割、时间的变形等。这反映出
A.超现实主义己成为当代文学主流
B.现代文学风格在不断的推陈出新
C.现代科学技术影响文学创作題材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促进文学发展
23.
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中有这样一段话:“这里有一条交易法则:‘欺骗他人,因为他们要欺骗你。’这是真正的经商之道。”狄更斯的意图是
A.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B.宣传自己的经商经验
C.批评人性质丑恶的一面
D.宣传社会主义思想观念
24.
有学者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文化全球化。但文化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的特点有很大不同。例如今天风靡全球的迪斯科起源于非洲,探戈舞起源于阿根廷。这位学者强调的是文化全球化
A.先进文明敌不过落后文明
B.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导力量
C.特色文化同化非特色文化
D.各种文化互相交流、影响
25.
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新古典主义美术流行,美术家将大量的历史人物纳入他们的创作题材,如大卫的《马拉之死》(马拉,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拿破仑加冕》等。他们创作这些美术作品主要居于现实中的
A.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加强
B.社会急剧变化,英雄辈出
C.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完善
D.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