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欧盟在经历了几十年的一体化进程之后,其一体化道路早已深入人心。东扩是其实现大欧洲的梦想、谋求在未来的世界多极化格局中成为重要一极的必要途径。“大欧洲”之梦能否圆满取决于欧盟各国的勇气和决心。北约的东扩更多地反映了美国的意志,是美国推行其“独超”霸权主义战略的一个表现。未来欧美关系何去何从,事关北约在未来的生死存亡。
材料:欧盟在经历了几十年的一体化进程之后,其一体化道路早已深入人心。东扩是其实现大欧洲的梦想、谋求在未来的世界多极化格局中成为重要一极的必要途径。“大欧洲”之梦能否圆满取决于欧盟各国的勇气和决心。北约的东扩更多地反映了美国的意志,是美国推行其“独超”霸权主义战略的一个表现。未来欧美关系何去何从,事关北约在未来的生死存亡。
——摘编自刘秀萍《欧盟北约双东扩与欧美关系》
解读材料,根据材料中“欧盟北约双东扩”现象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材料分析题- (共3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医药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周时期,已建立医事管理制度,医巫分业、医疗分科。春秋战国以后,再没有出现过鬼神观念统治医坛的情形,医学战胜了巫术。成书于汉代的《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提出辫证施治,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公元5世纪,创立医学教育体制,使医学教育逐渐由师徒、父子传授制,过渡到官办医学校的教育。在政府的鼓励下,在“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思想指引下,读书人逐渐改变了“医为小技”之观念,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与技术发展。明朝李时珍所撰的《本草纲目》是一部中医药学的总结性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西医大量传入中国的背景及其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当前中医药学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材料一:中国医药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周时期,已建立医事管理制度,医巫分业、医疗分科。春秋战国以后,再没有出现过鬼神观念统治医坛的情形,医学战胜了巫术。成书于汉代的《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提出辫证施治,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公元5世纪,创立医学教育体制,使医学教育逐渐由师徒、父子传授制,过渡到官办医学校的教育。在政府的鼓励下,在“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思想指引下,读书人逐渐改变了“医为小技”之观念,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与技术发展。明朝李时珍所撰的《本草纲目》是一部中医药学的总结性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摘编自李经纬《中医史》
材料二: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医学开始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转变,先后建立了人体解剖学、病理解剖学、细胞病理学等。鸦片战争后,西医大量传入中国,教会医院逐渐成为和教堂一样引人注目的教会标志,它们为外国驻军、商人、侨民服务,同时救治中国病人。教会医生和本国教会组织联系密切,能即时输入新技术,使教会医院在中国保持技术优势。治疗范围涉及眼科、内外科、骨科、牙科等。1850年,英国医生合信出版了《全体新论》,成为向中国人讲授西医的重要著作。1915年,在华教会医学校有23所,护士学校、药学校等有36所。1921年,北京高校开展卫生教育运动,由北京教会医学会指导,北京大学负责,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生利用暑假做关于公共卫生的演讲。西医传入,中医一统的局面被打破,近代中国人医药观逐渐多元化。一些激进人士推崇西医,甚至视中医为伪科学,逐渐形成“西医在朝,中医在野”的局面。——摘编自傅维康《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西医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传统中医药学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西医大量传入中国的背景及其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当前中医药学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代的疆域极为广大,它继承了前朝复杂甚至艰难的边陲治理问题。从漠南、漠北到西北以及青藏地区,还有多个颇为强大的地方政权,很多是蒙古族独立建立的或是蒙藏联合建立的,其中有些力量非常强大。清王朝运用军事手段先后镇压准格尔、青海等地反叛的蒙古贵族,又利用长城从东北到甘肃一路布防重兵,防范漠南漠北的蒙古部落。在思想文化上,清朝大力弘扬喇嘛黄教,“以黄教柔顺蒙古”。清朝先后在漠南、漠北建立了盟旗制度,划定各旗疆界,再分封旗长“扎萨克”,管理一旗的军事、行政和司法,但要接受理藩院和将军都统的监督。旗长由蒙古的王、贝勒等贵族充任,不改变他们在各自旗地内的领主地位,却令他们相互之间无统属,使他们成为理藩院领导下的半官僚,从清廷领取丰厚俸禄和各种赏赐。旗因此变成了清朝统治理蒙古地区的一级地方政权。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在蒙古改革的影响。
材料:清代的疆域极为广大,它继承了前朝复杂甚至艰难的边陲治理问题。从漠南、漠北到西北以及青藏地区,还有多个颇为强大的地方政权,很多是蒙古族独立建立的或是蒙藏联合建立的,其中有些力量非常强大。清王朝运用军事手段先后镇压准格尔、青海等地反叛的蒙古贵族,又利用长城从东北到甘肃一路布防重兵,防范漠南漠北的蒙古部落。在思想文化上,清朝大力弘扬喇嘛黄教,“以黄教柔顺蒙古”。清朝先后在漠南、漠北建立了盟旗制度,划定各旗疆界,再分封旗长“扎萨克”,管理一旗的军事、行政和司法,但要接受理藩院和将军都统的监督。旗长由蒙古的王、贝勒等贵族充任,不改变他们在各自旗地内的领主地位,却令他们相互之间无统属,使他们成为理藩院领导下的半官僚,从清廷领取丰厚俸禄和各种赏赐。旗因此变成了清朝统治理蒙古地区的一级地方政权。
——摘编自苏力《大国宪制》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在蒙古改革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在蒙古改革的影响。
4.
材料 一战的爆发,导致世界和平运动大大发展。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交战国和中立国的政治家都认为,“欧洲协调”已崩溃,应建立一个国际常设组织来防止战争爆发。有些官员在支持本国进行战争的同时,也间接支持建立国际联盟的想法。这就是促使国际联盟成立的有效的原动力和动机。
建立国际联盟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维持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二是管理前奥斯曼帝国领地和德国前殖民地的委任统治制度;三是在卫生、劳工等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正如华尔脱斯所说:“国联不论在成功或失败的时候,始终以宪章的形式体现了人类向往和平和一个合理组织起来的世界的热望”。但是,国际联盟作为由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媾和条约的组成部分而建立的,带来了与生俱来的缺陷和弱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际联盟。
建立国际联盟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维持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二是管理前奥斯曼帝国领地和德国前殖民地的委任统治制度;三是在卫生、劳工等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正如华尔脱斯所说:“国联不论在成功或失败的时候,始终以宪章的形式体现了人类向往和平和一个合理组织起来的世界的热望”。但是,国际联盟作为由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媾和条约的组成部分而建立的,带来了与生俱来的缺陷和弱点。
——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国际联盟建立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际联盟。
3.单选题- (共7题)
5.
1939年、冯友兰在《论抗战》中指出:“现在中国与日本打仗,是中国在近代处境最危的时候,但不是中国在近代地位最劣的时候”,“我们的时代是中国中兴的时代”。此言论反映了
A.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
B.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
C.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
6.
下表为20世纪50~90年代联合国成员国数量变化表,这一变化可以看出
年份 | 1949 | 1959 | 1969 | 1979 | 1989 | 1996 |
成员国数量 | 58 | 83 | 125 | 149 | 156 | 185 |
A.九十年代是民族独立运动的高峰 |
B.两极格局导致地区分裂加剧 |
C.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发生改变 |
D.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不断加强 |
7.
宋代一些商人往往通过购藏图书、构筑馆阁等多种方式积极向士阶层靠拢。另一些士人阶层逐渐抛却“安贫乐素”“口不言利”的传统信条,纷纷加入商人的行列。这一现象反映宋代
A.四民界限趋于模糊 |
B.整个社会信仰改变 |
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 |
D.士商阶层相融合流 |
8.
康熙八年三月八日,清政府以“更名田”的名义,下令将由于战乱而荒废的土地免于变价,归现有种地者所有,令其耕种,照常征粮。关于清初期“更名田”的本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促进了清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B.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
C.是封建生产关系领域的局部调整 |
D.有利于抑制清初的土地兼并 |
9.
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情况统计表。(注:当时资本输出的利润率是商品输出的5倍左右)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英国
年份 | 1870年 | 1890年 | 1910年 |
商品输出(单位:万金镑) | 199.6 | 263.5 | 430.4 |
资本输出(单位:万金镑) | 51.2 | 101.3 | 207.1 |
A.经济指导思想的转变 |
B.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 |
C.经济扩张方式的调整 |
D.世界工厂地位的动摇 |
10.
有学者指出,之所以说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新历史条件下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继承,首先在于这两大科学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这里的“立论前提”主要是指
A.历史伟人的特殊经历 |
B.基于国情的科学分析 |
C.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 |
D.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