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村料一《法学阶梯》是罗马法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公元527—公元565年)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书。……(该书)简要阐明了法学原理,如“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奴役是违背自然法的(因为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唐律为代表的中华法系与罗马法共同的历史价值。
村料一《法学阶梯》是罗马法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公元527—公元565年)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书。……(该书)简要阐明了法学原理,如“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奴役是违背自然法的(因为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
——摘编自徐国栋译《法学阶梯》等
材料二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唐代统治者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以礼入法”,然后将各种法规熔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都围绕着“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依次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中华法系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影响着亚洲与其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有何不同?(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唐律为代表的中华法系与罗马法共同的历史价值。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古代思想家们提出了父慈子孝、夫义妻顺、兄友弟悌等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以父慈子孝作为调节父子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从根本上服从于“父为子纲”。它片面强调“子孝”,否定子女的独立人格,维护了传统家庭中的不平等的尊卑制度。夫权逐渐强化,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等伦理也随之被强化。人一出生便被包围在层层的家庭关系中,个人是血缘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上以继宗庙,下以续万世。传统的政治以伦理为本位,伦理以血缘为原型,最终的原理是家庭血缘的情理上升为国家政治的法则。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变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
材料一 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古代思想家们提出了父慈子孝、夫义妻顺、兄友弟悌等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以父慈子孝作为调节父子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从根本上服从于“父为子纲”。它片面强调“子孝”,否定子女的独立人格,维护了传统家庭中的不平等的尊卑制度。夫权逐渐强化,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等伦理也随之被强化。人一出生便被包围在层层的家庭关系中,个人是血缘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上以继宗庙,下以续万世。传统的政治以伦理为本位,伦理以血缘为原型,最终的原理是家庭血缘的情理上升为国家政治的法则。
——摘编自王苏《试析传统家庭伦理的内容及其特征》
材料二 工业革命首先给妇女走出家庭提供了特别机遇。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妇女们开始大量被现代经济部门雇佣,获得一定经济权利,并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妇女经济的独立为其独立精神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妇女而言,社会工作取代了其往日生活中家庭的基础性作用。改变了家庭的首要地位。从而动摇了妇女家庭观念的基础,使家庭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包括夫妻趋于平等现象以及夫妻平等感的产生;妇女婚姻观的变化——已摆脱由婚姻获得生存的命运,她们的自立使之可能甚至必然获得其婚姻的自由;生育观的变化——冲出了教会所代表的中世纪生育观束缚,表现出新形势下的新观念,即要求并习惯于避孕和节育。妇女们从内心不愿再作原先传统社会家庭中男人们的家庭奴仆,也不愿再在家庭男权权威的专横下懵懵懂懂地虚度一生。从此,女权意识开始萌发,妇女也有了在家庭中和男子平起平坐的愿望。——摘编自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在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伦理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变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
2.论述题- (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世纪当科技革命出现时,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热情地赞同通过科学追求“知识与技能”,但他同时指出,这种追求应该“谦卑和仁慈”地进行,不是“为了心情的愉悦,或为了竞争,或为了比别人优越,或为了利益、名誉、权力或为了生命的利益和价值”,并提醒人们注意科技的潜在性,提防它的危险。
材料17世纪当科技革命出现时,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热情地赞同通过科学追求“知识与技能”,但他同时指出,这种追求应该“谦卑和仁慈”地进行,不是“为了心情的愉悦,或为了竞争,或为了比别人优越,或为了利益、名誉、权力或为了生命的利益和价值”,并提醒人们注意科技的潜在性,提防它的危险。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3.单选题- (共19题)
4.
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 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 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 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 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A. 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 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 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 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5.
随着罗马疆域的不断扩大,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商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经济部门。许多经商致富的“新人”进入元老院,将指导诉讼,编撰契约合同等法律事项视为重要的国家政务。这说明
A.元老院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
B.罗马立法有灵活性和现实性 |
C.自然法是罗马法的重要原则 |
D.商品经济制约罗马社会发展 |
6.
古罗马政治体系中有三个支柱:执政官具有王制的色彩,元老院具有贵族制色彩,部落大会则具有平民政制色彩,三种制度精神共处于一个统一的国家体系中。这体现出古罗马政治的重要特点
A.三权分立 |
B.中庸折中 |
C.君民共主 |
D.共和主义 |
7.
1787年5月在费城举行的会议,最初的决议案写明了这次会议的目的是起草邦联条例的修正案,但是会议最终决定重新起草一部宪法。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费城会议被制宪派控制 |
B.美国独立后松散联盟的现实要求 |
C.邦联条例不具宪法权威 |
D.美国建国后面临严峻的外部形势 |
8.
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 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 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A. 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 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9.
1974年,***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 | B.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搞好关系 |
C.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 |
10.
据史料记截:“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
A.生产方式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 |
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
C.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
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
11.
1965—1979年间苏联集体农庄庄员家庭收支构成(%)
下列对苏联经济解释合理的是
| 1965 | 1970 | 1975 | 1979 |
家庭总收入 | 100 | 100 | 100 | 100 |
集体农庄的收入 | 39.6 | 40 | 43.5 | 43.7 |
个人副业收入 | 36.5 | 31.9 | 25.4 | 26.9 |
家庭总支出 | 100 | 100 | 100 | 100 |
购买实物、衣物 | 58.9 | 55.1 | 47.9 | 50.3 |
社会文化与生活服务(教育、医疗) | 14.0 | 15.0 | 16.0 | 14.5 |
下列对苏联经济解释合理的是
A.庄员生活总体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
B.集体农庄的收入总量在稳步上升 |
C.教育医疗比重说明社保体系完善 |
D.能购买商品说明不再是计划经济 |
12.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相互学习借鉴 |
B.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差别不大 |
C.实事求是是世界各国治国需要遵循的原则 |
D.不同的人治理国家的方式不同 |
13.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
14.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
15.
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
16.
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扁鹊望诊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
记述 | 出处 |
公元前七世纪初,扁鹊望诊蔡桓公 | 《韩非子·喻老》 |
公元前五世纪初,扁鹊为赵简子诊断病情 | 《史记·扁鹊传》 |
公元前四世纪末,扁鹊曾试图用石具除去在位的秦武公脸部的疾病 | 《战国策·秦策》 |
A.历史文献关于扁鹊的记载真实可信 |
B.扁鹊可能是大众理想化人物的化身 |
C.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结论 |
D.历史阐释和历史叙述必须保持一致 |
17.
1959年在山西侯马的金大安二年(1076年)董氏坟墓里发现的一座戏台模型,舞台设置已经相当完备,上边五个角色正在“作场”,末、旦、丑、净全有,神态逼真。这说明
A.考古资料完全复原历史场景 |
B.宋代是古代戏曲的高峰时期 |
C.山西是当时戏曲的繁荣之地 |
D.宋代舞台戏曲已有相当规模 |
18.
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 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
19.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 |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
20.
1903年,严复在翻译英国思想家密尔阐述“公民自由”的著作时,对于中文书名,并未采用最直接的译文《论自由》,几经斟酌,定名为《群己权界论》。这反映了当时他
A.反对西方自由思想 |
B.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
C.引领民众回归传统 |
D.强调国家利益的至上性 |
21.
爵士乐是一种具有美国印记的音乐,在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的碰撞下,从一种被人歧视的低级音乐,走向大众音乐,逐渐成为今天被全世界瞩目并获得全球化发展的音乐形式。这说明
A.反种族歧视成为现代主义音乐的主题 |
B.美国文化代表了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 |
C.现代主义音乐具有时代性和群众性的特征 |
D.黑人社会地位的提升促进了爵士乐的传播 |
22.
有回忆录记载:陈公博参加过中共一大,但由于其所住旅社内隔壁房间发生凶案,所以偕妻离沪,最后一天会议没有参加。这个说法是否可靠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学者查证上海当时的报纸,凶案确系事实,这不仅证明了该回忆录的可信,并且为考定一大结束的时间增加了依据。这说明
A.回忆录的可信度依赖于其所记事件的完整性 |
B.不同材料的互证是探索历史真相的重要途径 |
C.历史学者应当避免依据非一手资料作出结论 |
D.报纸记载是考证中国近代史问题的直接史料 |
4.选择题- (共4题)
23.随着“文化大省 经济强省”的建设发展,2012年江苏省大中城市的人们用于美容、休闲、旅游、学习、进修、时尚等方面的消费大幅度提高。这表明( )
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的消费将被发展资料的消费所取代
②家庭消费从低级逐渐向较高层次发展
③现在大多数人已经具备了进行享受资料消费的条件
④江苏省人民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
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的消费将被发展资料的消费所取代
②家庭消费从低级逐渐向较高层次发展
③现在大多数人已经具备了进行享受资料消费的条件
④江苏省人民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