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高级中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下期高二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262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提出了“挑战——应战”模式来解释文明的起源。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
——据汤因比《历史研究》
材料二内阁是政府高级官员代表政府各部门商议政策的行政机构。明朝内阁为明成祖首先确立,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永历十六年(1662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在内阁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阁是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某个政党单独组成,或由议会中构成多数席位的几个政党联合组成,由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最初始于英国,由英王的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用“挑战——应战”模式说明罗马法的发展演变。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国内阁与明朝内阁在权限、性质方面的不同。
2.
鸦片战争后,西学浪潮扑面而来,满清王朝不断衰微。这一切都促使知识分子开始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向西方学习,开启了近代思想文化趋势维新的艰难历程。2017年暑假,秦陕中学组织“研学之旅活动,带领大家绘制近代“思想地图”,追寻思想者熔铸中外的足迹,感受先进中国人应对危机变革的思想历程,体会中国近代社会的波澜壮阔。
(研学站点一)
武汉一面对危局的实践主张(注:张之洞长期驻跸武汉,担任湖广总督,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设计者和实践者之一)
站点资源“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张之洞1898年《劝学篇》

(1)依据本站点资源,概括张之洞的核心思想。在此思想影响下的实践活动是什么?
(研学站点二)
广州世纪之交的制度探寻(注:康有为出身广东,长期在广州开办学堂,进行变革理论宣传)
站点资源在他(康有为)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写的《中国近代史》

(2)依据本站点资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应对危局的方案是什么?与张之洞相比,康有为的方案进步性表现在哪里?
(研学站点三)
北京一除旧纳新的思想启蒙(注:陈独秀以北京大学为活动中心,宣传进步思想,领导站点资源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拥护那赛先生,便不新文化运动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3)依据本站点资源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通过本次研学活动,你对中国近代思想变革历程有哪些认识?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初曾数次修律。高宗即位之初,在借鉴前代法律基础上,即颁行《永徽律》十二篇500条,同时又命人为律文作疏诬解释,阐明疑义,成《律疏》30卷,其内容与律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后将二者合并刊行,即《唐律疏议》。内容包括宫廷警卫与关隘边防、户籍土地婚姻、军队征调与工程营建、盗窃抢劫斗殴杀伤、畜牧及仓库保管等事,几乎将当时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都囊括其中。唐律所载具体刑名有五,称为“五刑”,即笞、杖、徒、流、死。与隋律相比,去掉了死刑92条,减流为徒者71条,其余刑罚也多变重为轻。唐律非常鲜明地体现出儒家“一准乎礼”的量刑定罪原则。如名列律首列“十恶”,其性质或为危及君权、或为破坏家族伦理关系,皆在厉禁之列。唐律将儒家中的五服作为量刑定罪的重要参考标准,犯罪连坐,先亲后疏。亲属间犯罪,虽行为相同,而视其亲疏量刑大异。唐律影响不仅及于后世,并及于东亚日本、朝鲜等国。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法律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律疏议》的影响。

2.单选题(共11题)

4.
孟德斯鸠说:“如果同一个人或是……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这一思想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体现为
A.实行君主立宪
B.确立三权分立
C.实行地方分权
D.加强中央集权
5.
民国元年至民国六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辞,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国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这主要是因为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C.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与中国国情适应
D.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程逐步加快
6.
普列汉诺夫说《四月提纲》是“梦话”并说“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这说明他
A.正确分析了俄国当时的国情
B.认为俄国当时尚不具备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认识到俄国现阶段任务是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D.为俄国革命实现向第二阶段过渡指明了方向
7.
下面内容是摘自某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由此推知其研究的主题是中国
(1)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2)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以共产党为主导力量
(4)保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5)以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为基础,与时俱进
(6)适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
A.民主政治主体的扩大
B.政府职能的转变
C.社会主义法制的完善
D.现代民主政治的特色
8.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期间,会谈内容机密,双方在场人员不得使用录音机,全凭耳听手记,再各自整理成文本。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苏联阻止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
C.中美关系进程笼罩冷战阴影
D.中国已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9.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也不能随便出游。”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10.
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 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 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 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11.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他总结的“张裕”创业史中写道:“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张弼士的“初志”应是
A.实业救国
B.支持革命事业
C.打造中华第一品牌
D.推翻满清政府
12.
被称为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
A.普罗塔哥拉
B.泰勒斯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3.
王富仁教授认为中国近代以来每30年就有一个文化周期:1859—1889—1919—1949—1979—2009,每一阶段都有文化的具体特征。其中对1889—1919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从学制度到学思想,国人的思想解放不断加深
B.“中体西用”的主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C.马克思主义从传入到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
D.这一时期的各种思想“犬牙交错”,异常复杂
14.
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创作的《日瓦戈医生》,是一部对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进行反思和质疑的小说。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地使小说评上诺贝尔奖并组织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东欧国家悄悄发行。美国政府的这一做法
A.表明美苏关系的逐渐缓和
B.放弃了和苏联的军事对抗
C.成为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
D.是对苏联内政的直接干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