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江苏省泰兴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198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一 (雅尔塔体制)实际上是两类不同国家既想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确立自己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主观意志,又要维护战后合作的共同愿望的矛盾的反映,是妥协和折衷的产物。它确立了苏联和西方在战后欧洲和世界的势地位和作用,为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张盛发《雅尔塔体制的形成与苏联势力范围的确立》
材料二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 我们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国际争端,世界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在法国国民议会的演讲
(1)据材料一,指出雅尔塔体制下美苏之间关系的特点。(3分)
(2)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欧关系出现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4分)
(3)对两极格局解体后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上述观点?说明你的理由。(6分)
(4)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和邓小平在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上提出什么方针政策?(3分)进入21世纪,我国为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又有何举措? (2分)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 每日凌晨, 两街巷门上行百市, 买卖热闹”。
——(宋)吴自牧《梦粱录》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陆游《杂赋》
材料二:2007年12月,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被打捞出水,考古专家认为”南海一号“沉船本身就是一个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物,据考证,我国近海有2000-3000艘沉船,以宋元时期居多。
材料三: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
材料五: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3)
(2)结合料三,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2分)
(3)材料四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有何不同?《全球通史》中“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是指什么?(4分)
(4)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请用宋代的史实加以说明。(4分)
3.
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由被动到主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二(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一《华亭县志•风俗》
材料三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棱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销减走半。
——包世臣《安黑四种》
材料四  1950~199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的贸易额(单位为百万美元)
时间 1950 1955 1965 1970 1980 1993
日本 47 83 454 807 9201 39066
美国 238 — — — 4813 27660
苏联 337 1790 406 45 492 —
请回答:(1)材料一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2分)二者有何内在联系?(2分)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经济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3)对比分析材料四中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格局有何不同特点?(2分)请阐述造成这种变化的国际、国内因素。(4分)
4.
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
材料一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全球通史》
材料三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四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以上材料均引自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书籍的内容及其产生的作用。(3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启蒙运动“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理解。(3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特点。(3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的原因。并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4分)
5.
古今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都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 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材料二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了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了吗?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国家中,我看到数千万公民——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他们中的大部分此时此刻仍然处于今天所称的生活之必需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下。我看到数百万家庭依赖低微的收入生存,以致家庭灾难的阴影日复一日地笼罩着他们。我看到数百万人们,他们在城市和农村的日常生活仍处在半个世纪前一个所谓的上流社会认为不体面的环境之中。我看到成百万人得不到教育.娱乐以及改善他们及其子女利益的机会。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又因为他们的贫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生产。我看到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房破损,衣衫褴褛,营养不良。
——1937年1月20日罗斯福总统连任就职演说
材料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和四川等一些农村开始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一年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国在变,世界也在变,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苏联依然陷于物质短缺的困顿,人们开始找寻改变现状的新途径。
——《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孙中山提出的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在当时是否实现?为什么?(3分)
(3)从材料二的演说词中,你看到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是什么?罗斯福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和苏联为改变现状寻找的新途径及其效果。(4分)

2.单选题(共13题)

6.
1949年***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你们一边倒。’正是这样。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对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中国的外交从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
B.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
C.有利于中国的经济恢复发展和国家安全
D.“一边倒”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7.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8.
针对全球化浪潮中的疑问:“全球化与美国化是相同的吗?在这个新的全球世界里为什么美国像是水中之鱼?”有学者这样回应:“美国是一条非常大的鱼,在全球化的水中轻松地游着,居于支配地位。”这表明。
A.全球化就是美国化,美国在全球化浪潮中无所不能
B.在全球化浪潮中,美国在综合实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C.在全球化浪潮中,世界其他国家没有任何利益可言
D.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超级大国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
9.
1947年12月19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上说:“我们的决议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欧洲人民的未来……将决定着他们是否生活在贫困之中,是否会对自私自利的极权主义者的威胁感到畏惧。”对材料理解正确的( )
①“决议”是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 ②“决议”的推行扩大了美国海外市场
③“决议”实质上要帮助欧洲复兴经济 ④“极权主义者的威胁”指共产主义的威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10.
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D.商业经济的发展
11.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被誉为四大商业名镇的景德镇
B.经商使他经济实力大增,一度成为徽商的主要成员
C.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D.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12.
16世纪西班牙曾经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其原因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
A.工业革命的进行B.对殖民地的掠夺
C.经济危机的爆发D.与荷兰、英国的商业竞争
13.
如下图所示,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从B阶段到D阶段只用了不到50年,其原因不包括
A.生产力的推动
B.处于相对和平时期
C.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D.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14.
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B.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D.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15.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C.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D.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16.
观察下面两幅绘画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
A.都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
B.都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
C.都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
D.都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17.
爱因斯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的某物理学理论评价说:“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材料中的“这一发现”
A.说明了物体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B.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C.说明了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运动和本身的分布状态
D.与物理学界长期信奉的“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是不一致的
18.
瑞典文学院2009年10月8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德国女作家和诗人赫塔•穆勒。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说,穆勒的作品“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下列作品中,与穆勒艺术风格相一致的是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B.《格尔尼卡》
C.《巴黎圣母院》D.《向日葵》

3.选择题(共15题)

19.

下列哪个多项式能分解成  x(x-2)       (       )

20.

下列哪个多项式能分解成  x(x-2)       (       )

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现代人指望能够通过理性对话去解决分歧,并且发展了对话理论。按照想象,①{#blank#}1{#/blank#},对话的本质是以讨价还价代替真刀真枪的较量。在理论上说,假如②{#blank#}2{#/blank#},那么即使不能解决世界和平的问题,至少也能够为地区性的“永久和平”作出贡献。不过,语言博弈代替行为博弈的有效性一直都只是一个良好愿望。事实表明,③{#blank#}3{#/blank#},对话只能解决一些无足轻重的分歧。

22.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PA⊥平面ABCD,BD交AC于点E,F是线段PC中点,G为线段EC中点.

(Ⅰ)求证:FG∥平面PBD;

(Ⅱ)求证:BD⊥FG.

23.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PA⊥平面ABCD,BD交AC于点E,F是线段PC中点,G为线段EC中点.

(Ⅰ)求证:FG∥平面PBD;

(Ⅱ)求证:BD⊥FG.

24.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PA⊥平面ABCD,BD交AC于点E,F是线段PC中点,G为线段EC中点.

(Ⅰ)求证:FG∥平面PBD;

(Ⅱ)求证:BD⊥FG.

25.如图,四边形ABEF与四边形ABCD都是梯形,BC∥AD,BC= {#mathml#}12{#/mathml#} AD,BE∥AF,BE= {#mathml#}12{#/mathml#} AF,H是FD的中点.

26.在四面体ABCD中,截面PQMN是正方形,求证:

27.已知立方体ABCD﹣A'B'C'D',E,F,G,H分别是棱AD,BB',B'C',DD'中点,从中任取两点确定的直线中,与平面AB'D'平行的有(   )条.

28.已知立方体ABCD﹣A'B'C'D',E,F,G,H分别是棱AD,BB',B'C',DD'中点,从中任取两点确定的直线中,与平面AB'D'平行的有(   )条.

29.一个四棱锥的直观图和三视图如图所示:

30.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C和△BCD都为正三角形且BC=2, {#mathml#}AD=26{#/mathml#} ,E,F,H分别是棱AB,BD,AC的中点,G为FD的中点.

31.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C和△BCD都为正三角形且BC=2, {#mathml#}AD=26{#/mathml#} ,E,F,H分别是棱AB,BD,AC的中点,G为FD的中点.

32.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C和△BCD都为正三角形且BC=2, {#mathml#}AD=26{#/mathml#} ,E,F,H分别是棱AB,BD,AC的中点,G为FD的中点.

33.

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的组建等内容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