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第六十六届友好学校)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167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二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材料四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固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二两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主旨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较第一第二方案有何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人的路”是一条什么道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有何特点?实践结果怎样?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二:智者学派认为,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因此一切都是相对的,好坏优劣取决予个人的尺度,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苏格拉底则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行为。
材料三: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同样的效果、同样的德性。我们人类向来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德性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四: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材料五: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
——高九江《启蒙运动下的欧洲文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2)结合材料二,分析古希腊思想家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3)结合材料三,分析薄伽丘的人文主义思想主张是什么?
(4)概述材料四中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5)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比文艺复兴时期有了显著的发展,请指出其表现及影响?

2.单选题(共19题)

3.
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
A.共和制度的确立B.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
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4.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政治的民主化
B.思想的自由化
C.经济的工业化
D.救亡图存
5.
彼特拉克说:“我恨自己,因为我仍然赞赏尘世之物。我早该从非基督教哲学家那里了解到,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对伟大的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据此可以得出
A.彼特拉克否定了人以外的事物
B.彼特拉克强调重视人本身
C.人文主义者感到人的渺小
D.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存在冲突
6.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民对君可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材料观点类似于启蒙运动所倡导的
A.权力制衡
B.君主立宪
C.天赋人权
D.社会契约
7.
恩格斯说:“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典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繁荣,这种繁荣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过。”从中可以看出文艺复兴
A.复兴了古希腊古典文学艺术
B.是西方近代艺术史上的巅峰
C.推翻了天主教神学黑暗统治
D.借助古典艺术实现艺术繁荣
8.
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9.
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10.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11.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12.
“在1905年之前,物理学家相信空间是一个宽广的舞台,在这个展现着宇宙戏剧的舞台上,时间对于所有的演员而言都在以同样的速度‘滴答滴答’地流逝着。而1905年后否定了所有的这一切。”导致这一“否定”的主要原因是
A.普朗克创立了量子理论
B.伽利略创立了实验科学
C.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
D.达尔文发现了人类起源
13.
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的核心是
A.学习科学技术
B.倡导实业救国
C.仿行西方制度
D.创办新式教育
14.
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认为:“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人们把不言神怪的孔子打入冷宫,把建立礼教的孔子尊为万世师表。”上述引文旨在
A.强调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动力
B.全面肯定孔子非宗教迷信的科学态度
C.反对把孔子与民主和科学完全对立起来
D.说明孔子之道是反民主的封建伦理纲常
15.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1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16.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中国最终走新民主主义道路
B.***主张中国革命应该“毕其功于一役”
C.***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坚持“两步走”战略
D.《新民主主义论》使***思想上升为指导思想
17.
作家王蒙曾说:“1956年‘双百’方针一经提出便立见成效,很快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这表明“双百”方针
A.开拓了文艺创作新思路
B.树立了新艺术创作方式
C.鼓舞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D.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宗旨
18.
1983年国庆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的发展需要有超前性
19.
小明的爷爷在20世纪50年代就读于某工业大学,当时他在校学习的课程有电工技术、电机学、电路分析原理、电机测试与控制等,可见学校重在培养实用型科技人才。他说那时我国创办了20个新的科技院校和26个新的工程研究所,在大约200个高等教育机构中,只有13个是有文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该材料说明当时我国的教育
A.遵循旧中国的教育模式
B.重视文理科院校均衡发展
C.培养工业化建设人才
D.实施“211工程”计划
20.
“他们厌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感庸俗丑恶的现实,对工业化充满恐惧和憎恶,而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奇异的情景,则成为他们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他们标举卢梭的‘回归自然,主张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材料中的“他们”代表以下哪个文艺流派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21.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个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据此可知,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
C.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D.思想统一,法律至上

3.选择题(共9题)

22.

李德在《中国纪事》中写道:“1934~1935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全同外界隔绝,此事造成的后果尤其严重。他们从国际共产主义工人运动那里,具体地说就是从共产国际方面,既不能得到忠告,也不能得到帮助。”而这产生的实际后果是中国共产党(    )

23.

下列关于亚洲地形与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24.

下列关于亚洲地形与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25.已知直线l:y=kx+1过椭圆 x2a2+y2b2=1(0<b<a) 的上顶点B和左焦点F,且被圆x2+y2=1截得的弦长为L,若 L255 ,则椭圆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   )
26.已知直线l:y=kx+1过椭圆 x2a2+y2b2=1(0<b<a) 的上顶点B和左焦点F,且被圆x2+y2=1截得的弦长为L,若 L255 ,则椭圆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   )
27.已知直线l:y=kx+1过椭圆 x2a2+y2b2=1(0<b<a) 的上顶点B和左焦点F,且被圆x2+y2=1截得的弦长为L,若 L255 ,则椭圆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   )
28.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小明用10N 的水平力推重为50N的木箱匀速向右移动10m.在此过程中,木箱受到的摩擦阻力为 {#blank#}1{#/blank#}  N,重力对木箱做功 {#blank#}2{#/blank#}  J.

29.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小明用10N 的水平力推重为50N的木箱匀速向右移动10m.在此过程中,木箱受到的摩擦阻力为 {#blank#}1{#/blank#}  N,重力对木箱做功 {#blank#}2{#/blank#}  J.

30.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小明用10N 的水平力推重为50N的木箱匀速向右移动10m.在此过程中,木箱受到的摩擦阻力为 {#blank#}1{#/blank#}  N,重力对木箱做功 {#blank#}2{#/blank#}  J.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