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是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美)AM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艺复兴“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是指什么?你如何看待文艺复兴当时的“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材料三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是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美)AM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艺复兴“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是指什么?你如何看待文艺复兴当时的“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材料三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和物质世界”。他赞美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鬼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节制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并指出他们的目的在本质上的共同之处。
材料二 在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是思想家们将“民”的概念正式引入政治思维,活跃于当时思想界中的诸子百家中的各派,大多都有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积极评议时政,对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理论的升华,使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民本与民主的比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思想家对传统的民本思想做出的“升华”的表现,并从政治、经济两方面说明“升华”的原因。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目的,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中共十九大报告》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蕴含哪些传统文化的内涵?
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和物质世界”。他赞美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鬼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节制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并指出他们的目的在本质上的共同之处。
材料二 在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是思想家们将“民”的概念正式引入政治思维,活跃于当时思想界中的诸子百家中的各派,大多都有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积极评议时政,对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理论的升华,使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民本与民主的比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思想家对传统的民本思想做出的“升华”的表现,并从政治、经济两方面说明“升华”的原因。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目的,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中共十九大报告》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蕴含哪些传统文化的内涵?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署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社会转型的措施
材料二 1906——1908年,清政府更定刑名,删除凌迟、枭首、戳尸等酷刑,完成了《大清新刑律》的制定,并预定1913年开始实行。新刑律以“折中各国之良规,又不戾乎我国历史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基本宗旨,并采用西方国家法律中的缓刑和假释制度。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司法改革的特点并从社会转型角度加以评价。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署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社会转型的措施
材料二 1906——1908年,清政府更定刑名,删除凌迟、枭首、戳尸等酷刑,完成了《大清新刑律》的制定,并预定1913年开始实行。新刑律以“折中各国之良规,又不戾乎我国历史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基本宗旨,并采用西方国家法律中的缓刑和假释制度。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司法改革的特点并从社会转型角度加以评价。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代替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影响。
材料二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封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源于此。
——康有为《应召统筹全局折》
(2)依据材料二,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皇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材料一 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代替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影响。
材料二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封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源于此。
——康有为《应召统筹全局折》
(2)依据材料二,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皇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单选题- (共18题)
5.
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 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
6.
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俗语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反映“俗语学校”教育
A.开始摆脱宗教神学束缚 |
B.重在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 |
C.意在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
D.渗透理性主义的基本理念 |
7.
苏格拉底认为“如果神不制定正义的法律就很难有什么别的人制定这样的法律。”他还论证说:“凡是其本身就给违犯的人带来刑罚的法律,一定是有比人更好的法者所制定的。”这反映了苏格拉底
A.强调公民应该都是法律的服从者 |
B.思想主张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
C.竭力推崇神的意志高于人的意志 |
D.主张城邦法律应遵从神的律法 |
8.
18世纪法国很多学者认为: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创立之后上帝就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这一主张
A.充分体现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
B.为卢梭的分权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
C.非常利于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
D.主张教徒自读圣经,倡导自由平等 |
9.
在教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A.佛教文化渐趋中国本土化 | B.中外文化具有交融性 |
C.壁画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 D.壁画的内容具有时代性 |
10.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A.注重创新和逻辑 |
B.注重对经验的总结 |
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D.与农业息息相关 |
12.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
A.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
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评精神 |
C.促进了文学的改革与创新 |
D.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
13.
有一种理论诞生后,激怒了宗教界,但是取得了初醒的民族主义者的喝彩;殖民主义者用它来为自己行为辩护;中产阶级也以它为依据来反对国家对促进社会平等而做出的干预。这是因为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否定教廷权威 |
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找到改造世界的理论依据 |
C.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理论,形成了早期进化思想 |
D.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宣扬生物进化、优胜劣汰 |
14.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16.
1905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孙中山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这段对话主要说明了当时
A.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
B.救国途径选择的多样化 |
C.孙中山极力反对严复思想 |
D.革命派与立宪派的斗争 |
17.
冯桂芬(1809——1874)是晚清思想家。他总结出中国五不如夷:除了认识到坚船利炮不如夷外,还认识到“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这说明冯桂芳主张
A.只学习西方“器物” |
B.进一步学习“制度” |
C.学习西方“文化” |
D.排斥一切西方事物 |
18.
***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背景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B.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D.“文化大革命”结束 |
19.
孙中山在谈及“民生”问题时说:“纯用革命手段不能完全解决经济问题。”“夫今日立国于世界之上,犹乎人处于社会之中,相资为用,互相以成者也。”由此可知,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
A.解决民生问题以革命为主要手段 |
B.解决民生问题基于国内各民族的平等互利 |
C.解决民生问题基于国际上的互助合作 |
D.解决民生问题应以和平方式实现国民共享 |
20.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以下内容不属于邓小平理论的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思想 |
21.
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下列选项中直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是
A.实施“两弹一星”战略决策 |
B.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
C.开展“五讲”“四美”群众运动 |
D.启动“希望工程”公益事业 |
22.
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韵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种文学流派风格一致的是
A.《自由引导人民》 |
B.《大卫.科波菲尔》 |
C.《百年孤独》 |
D.《格尔尼卡》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