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南省八市重点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3934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9/3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的国家政治体制,以君主作为权力主体表现得更为明确,规定和安排得更为周详具体。举凡官制、人事、行政区划、立法、司法、财政、民政、军事各方面的主要权力均由皇帝亲掌之并独掌之。明代早期几个皇帝,清朝几乎所有皇帝,都是“躬揽大权”,以国家的权力主体身份来进行活动,并大大提高其专制程度的。在封建社会晩期这样的特定时期,高度专制可能有助于贯彻政令,发挥囯力,促进统一,但也必然造成专横暴虐,加强对人民的剥削和镇压,甚至助长昏愤和腐败,激化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给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我把其中的一种集权称为政府集权,把另一种称为行政集权。在美国,只有第一种集权,而另一种集权则不存在。假如领导美国社会的权力把管理国家的这两项手段均掌握在手,并兼有包办一切的能力和习惯以及发号施令的大权;假如它在确定管理国家的一般原则之后,还要屈尊去管理其应用的细节;假如它在规定国家的重大利益之后,还能屈尊去过问私人利益,那末,自由在新大陆早就不复存在了。在美国,多数虽然经常流露出暴君的嗜好和脾气,但还没有施行暴政的最究备手段。

——摘编自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政治体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与明清相比,指出美国政治体制的不同之处,并进行简评。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应对16世纪中叶人口危机、价格革命与社会变迁引发的劳工问题,英国政府于1563年出台《工匠法令》。《工匠法令》投授权治安法官推行学徙制、强制劳动、限制劳工流动与厘定工资等核心杂款。《工匠法令》顺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切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利益,获得治安法官的积极推行,从而有效化解劳资纠纷与维护社会秩序。《工匠法令》奠定了英前工业化时沏劳资政策的柩架,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转型。

——摘编自刘金源《英国近代劳资关系研究》等

材料二 近代徽州茶商的同业组织主要分布在茶叶的生产地徼州和销售地上海,徽州境内的茶商同业组织不断演变,并构筑起覆益茶产地的组织网络。上海星江敦梓堂茶业公所是茶商、茶栈工头、茶工的联合体,其中心事务是维护茶工福利和调解三方矛盾。近代徼州茶商同业组织在成立初期实行董事制,其后改为委员制,突出民主决策,集体管理。强调对权力的监督制衡。1926年发生的星江敦梓堂茶业公所章程修正案和茶工要求増加工资案是当时中国众多劳资纠纷中比较典型的案例,由于劳资双方均来自徽州,具有乡谊关系,在纠纷处理过程中,更多地依赖同业和同乡组织居中调处。

——摘编自张小坡《近代徽州茶商的同业组织及劳资关系处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近代中英劳资问题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近代中英处理劳资问题的差异。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7年美国作家约翰·史坦贝克出版小说《人鼠之间》。小说梗祝如下:
20世纪30年代,乔治和菜尼,结伴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乡村游荡打短工。乔治是个机灵的小个子,菜尼则正相反,孔武有力却智力低下,经常无意中闯祸,靠乔治帮他解围,乔治是菜尼自觉自愿的监护人。两个人相依相伴,怀着一个梦想,挣够一笔钱买下一个小小的田庄,自耕自种、自给自足,不再为别人打工奔劳。菜尼喜欢摸柔软、毛茸茸的东西,但他手重不知深浅,到手的老鼠、狗崽最终都被他的大手玩死了,他向往着在未来的田庄里乔几个兔子,兔子毕竟大一些应该不至于太娇弱一玩就死掉。
他们在某农场做季节工,休息期间菜尼让乔治给他讲关于“土地、房子、苜蓿地和兔子”的故事,这就是他们苦难生活中的梦想与渴望。由于菜尼误杀农场主的儿媳受到追捕,陷入绝境,乔治为了让其兔受屈辱,无奈之下一边讲述着他们的“土地、房子、苜蓿地和兔子”的梦想,一边扣动了手枪扳机,菜尼在对梦想的陶醉中离开冷皓无情的人世,意味着他们生追求的梦想破灭。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3.单选题(共19题)

4.
在罗马法中,不同等级的人拥有不同的公权和私权,而它的评判依据就是法律人格。法律人格权是一种身份,其内容包括自由(的身份)市民(的身份)和家长(的身份)。这表明罗马法
A.是维护奴隶制度的工具
B.损害了平民的合法权益
C.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D.激化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5.
英国王宝历史学家拉法尔·海德尔·曼库认为,不像一些共和制国家那样有自己的国庆节日,君主立宪制国家往往将王室变成整个国家庆祝活动的中心。这反映了英国
A.废除君主制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B.荣耀与权力笼罩在王室头上
C.王室代表人类政治生活的巅峰
D.君主成了国家和民族的象征
6.
19世纪初,德意志境内有30多个邦国。1834年1月1日零点,在德意志18个邦国的边界上,满载着货物的四轮马车,像潮水一段汹涌而过,几百年来第一次,无须在边界停下来交纳过境税。其结果
A.为德国统一创造了前提
B.确立普鲁士的霸主地位
C.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D.使该地迅速实现工业化
7.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乡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在香港、澳门为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中国民众的这一行为
A.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
B.推动洋务运动的兴起
C.彰显爱国的民族情怀
D.获得当时政府的支持
8.
下表为某学者研究五四运动的大致脉络和引证史料。据此可知,历史研究
大致脉络
引证史料
“和会秘辛”
巴黎和会参与者的文章
“现场存真”
书信、日记、密电、呈文、报纸
亲历者忆
亲历者文章
“日木五四”
东京中国留学生游行示威被日本警察和民众阻挠、殴打、镇压的记述
“告日人书”
当时各界人士劝说日本放弃侵略的“讲理”之辞
“五四演义”
当时文艺家的“文艺创作”(通俗小说、话剧、诗)
 
A.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
B.要充分占有多元史料
C.要贯穿全局看待历史
D.应为现实政治所服务
9.
胡适在回顾历史中说到,经过改组的国民党已成为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1926年至1927年间,“全国多数人心倾向国民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气象”。这反映了当时
A.上地革命符合中国国情
B.民族工业迎来较快发展
C.军阀混战局面基本结束
D.国民革命得到民众支持
10.
抗日战争爆发后,美国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史沫特菜不畏艰险,长期深入山西、延安抗日根据地,将敌后抗日见闻以《中国的战歌》为名在国外出版,引起国际的强烈关注。这一报道
A.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缓解国共两党的紧张关系
C.改善中国抗战的困难处境
D.扩大敌后抗战国际影响力
11.
1958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要真正“克制”一个不断崛起的德国,应是把它纳入到欧洲一体化国际机构中去,更好地监督它。1963年两国签署《法德友好合作条约》,涵盖了外交、防务、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合作条款。其结果
A.摆脱了战后美国的控制
B.推动战后西欧经济复苏
C.加快欧洲联合发展步伐
D.开启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12.
1935年出版的《湖南实业志》写道:“粤汉铁路湘鄂段修成后,长沙之商业地位,更形重要,以前之岳州及湘潭,至此日形衰落,长沙渐成湘省货物进出口之总汇。”由此可见
A.中国近代化道路之艰难
B.新式交通影响地方兴衰
C.新式交通推动运输便利
D.交通改变南北经济格局
13.
新中国成立后,旗袍、马褂、西服等几乎从生活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造型简单、风格朴素的列宁装、工装裤和军裝。这一变化
A.符合当时勤俭建国客观需要
B.受单一计划经济体制影响
C.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与当时冷战国际形势有关
14.
1956年下半年,城市经济生活出现一个新现象:一些原私营工商业户开起了“地下工厂”“地下商店”,个体手工业生产也日趋活跃。天津、北京、青岛、郑州、成都和广西等省市,个体户和从业人员也是成倍增加。该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
A.三大改造不彻底
B.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C.国家政策的影响
D.“左”倾错误指导
15.
下图为农村改革的“三权分置”该图反映了
A.土地的个人所有权得以维持
B.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发生了巨变
C.乡村治理体制适应时代需要
D.工农和城乡关系发生巨大转折
16.
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农民干活时穿的长罩衫(前面没有纽扣的外套)的布料主要由亚麻布制作。18世纪中期,这种服饰逐步减少,被厚粗棉布或者棉麻混合织物制成的双排扣大衣取代。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B.纺织技术遥遥领先
C.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D.农民购买力的提高
17.
19世纪晚期以来,西欧各国工人政党开始“放弃阶级斗争”,主张“议会斗争”和“阶级合作”。东欧各国工人政党则坚持“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主张“暴力革命”。东西欧工人政党主张的差异,主要是
A.资产阶级民主逐渐完善
B.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带动
C.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D.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不一
18.
1921年12月,列宁在全俄苏维埃八大上提出,苏维埃应少一些政治家,多一些工程师和农艺师;共产主义=苏维埃制度+电气化;电气化是“民主”的基础等观点。列宁这些观点
A.表明新经济政策遇到放弃
B.积极探紫了社会主义道路
C.适应严峻军事战争的需要
D.加快了苏联工业化的进程
19.
1933年6月,在伦敦召开了66国的世界经济会议,英法等国坚决要求美国稳定美元,但美国坚决拒绝稳定美元,双方严重分歧,导致会议失败。据此可知,当时
A.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B.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C.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D.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0.
1910年,中国汉冶萍公司与日本八幡制铁所购定生铁合同,规定15年问购买汉冶萍生铁114万吨,每吨价26日元,15年不变。同时签订借款合同,向日借款600万日元,年息六厘,15年为期,日本派顾问等进驻公司。材料可以用来说明近代民族工业
A.经济结构比重不合理
B.生产技术落后于国外
C.迎来发展的短暂春天
D.深受列强侵略与欺压
21.
晚明时期,日用类书的编集和刊刻蔚然成风,出版的日用类书几乎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娱乐性。如晚明绝大多数的日用类书中都有“风月门”“酒令门”等,且这类内容占有相当大的篇幅。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市民阶层扩大
B.奢侈之风盛行
C.印刷技术普及
D.崇文氛围浓厚
22.
商鞅曾指出:“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此观点认为
A.农商之间存在着尖锐对立
B.农商分别发挥着不同功能
C.农商官三者互为补充关系
D.以农为本工商为末的思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