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融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3276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12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科技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有积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比例统计表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401——1000年
1001——1500年
1501—1840年
比例
70%
58%
29%
 
材料二 观察下列四副图片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哪一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第三阶段状况的思想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图一的应用对生产产生了哪些影响?图二的应用如何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指出图三和图四中近代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采用的主要方法。

2.单选题(共11题)

2.
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3.
“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这反映了
A.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组成部分
B.此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的矛盾并未激化
C.文艺复兴动摇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D.人文精神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
4.
“驿使图”(下图)为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的墓葬壁画,该画绘于公元3世纪左右,画面是一个驿使头戴黑帽,身着短衫,一手持缰,一手拿“邮件”,驿使面部五官缺少嘴巴。对该文物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是研究西汉邮驿制度的第一手史料
B.能够说明当时西北边境军情紧急
C.其史料价值主要在于信息的完整性
D.体现了真实而又写意的绘画手法
5.
下图是元代画家倪瓒的《柯竹石亭图》,画面宁静柔和,干笔冷漠超然,内敛自持。作者自题诗云:“读书衡茅下,秋深黄叶多。原上见远山,被褐起行歌。……遐哉栖遁身,身外岂有它。人主行乐甚,世事将如何!”下列表述与该画作相符的是
A.描绘景物明快、栩栩如生
B.表达了画家浪漫主义情怀
C.表达了画家对人生、现实的感悟
D.构图完整,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
6.
下表是关于印刷术的相关记载。由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沈括《梦溪笔谈》
雕版印书,“所费甚多, 至有一书字板,功力不及,数载难成。”近世(本朝之前)又铸锡作字,以铁条贯之,作行,嵌于盔内,界行印书。
元朝王祯《造活字印书法》
千佛铜牌,多无文字,此有皇统纪元年号(金熊宗141年),及李稀造题字一行,用括字排集成之,乃括字版传世之最先者。
罗振玉《金泥石屑》
尝见古骨肆,古铜方二三寸,……字形反,识者曰:此名书范,宋太宋初年,颁行天下,刻书之式。
清·蔡澄《鸡窗丛话》
 
A.元朝活字印刷取代了雕版印刷B.金属活字印刷至迟出现于南宋
C.佛经大多采用活字印刷D.泥活字印刷术流传广泛
7.
《清明上河图》有三个重要版本,其卷首画面有所不同,宋本描绘几个去扫墓的老者,还有踏青归来的富家队伍,而明本开卷就是画结婚娶亲时的情景;清院本结婚的铺张场面,吹吹打打,更是气派。由此可知
A.宋本反映了当时的节气特征
B.宋本反映了当时的节日特征
C.明清本反映当时的节日特征
D.明清本失去了风俗画的特征
8.
有学者认为“要破译这些甲骨文,需要充分了解殷商时代宗教信仰、社会习惯、乡风民俗等知识,这恰恰是甲骨文隐藏起来的历史。”这表明甲骨文
A.反映了殷商时期的宗教信仰
B.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
C.是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
D.承载了商代及早期国家的信息
9.
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的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阶层兴起促使世俗文学的发展
B.八仙来自于民间
C.道教的广泛传播
D.商品经济的发展
10.
“文学是时代的镜子”。下图所示东西方两部文学巨著,其产生的相似社会背景是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宗教神学束缚思想
C.人文主义成为社会思想主流
D.工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11.
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有这样一批文人,由于唐宋以来的科举中止,仕进路途堵塞,……“适杂剧之新体出”,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舒其拂郁感慨之怀妒,表达他们在那个历史时代的悲愤、苦闷与抗争,……“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材料说明了
A.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
B.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C.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D.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
12.
下表是17—18世纪英法等国学者根据牛顿学说得出的相应认识
科学理论
认识
物体运动不受外力必然保持本原状况
人的自由禀性
宇宙中所有物体的运动方式平权地遵守相同的法则
人的平等理念
 
——据此可知
A.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科学发展
B.启蒙运动的成就集中于自然科学领域
C.牛顿科学阐释了人类社会规律
D.人们在探寻社会和自然结构的类同性

3.选择题(共3题)

13.已知直线l:y=kx+1过椭圆 x2a2+y2b2=1(0<b<a) 的上顶点B和左焦点F,且被圆x2+y2=1截得的弦长为L,若 L255 ,则椭圆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   )
14.已知直线l:y=kx+1过椭圆 x2a2+y2b2=1(0<b<a) 的上顶点B和左焦点F,且被圆x2+y2=1截得的弦长为L,若 L255 ,则椭圆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   )
15.已知直线l:y=kx+1过椭圆 x2a2+y2b2=1(0<b<a) 的上顶点B和左焦点F,且被圆x2+y2=1截得的弦长为L,若 L255 ,则椭圆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