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三校(郎溪中学、宣城二中、广德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2662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8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欧洲乃至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
根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2.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德主张,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自由并非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它体现了人类道德和人类幸福的一致性。自由既是人的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这种神圣的权利应该由“法律”来保证,使争取自由权利的努力不致被权势扼杀。……宪法应容许最大可能的人类自由”,同时又使每个人的自由能够和其他人的自由相一致,并在适当的时候把“制度按照理念”建立起来。
——摘编自陈乐民《康德论启蒙》
材料二 康德的道德原则……阳明虽然没有相同的用语,然而,他说天理根源于本心,而本心同时是天理发用的动力,其实即意涵着良知自立法、自守法,亦即自律之意。因此,在这点上,我们可说阳明的观点与康德的观点异曲同工。
——刘桂标《王阳明心即理说与康德意志自律原则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康德认为启蒙的前提是什么?概括康德对自由“也是一种责任”观点的理解。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德与王阳明思想在时代背景和内容(或特点)方面的相似之处。
3.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在他的社会政治学说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王道”的理性,所谓“王”,就是高高在上而君临一切的意思,“道”是儒家学说的仁义之道。孟子又是怎样描述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图景呢?他认为:在王道统治国家的理想状态下,君主如圣人一般统治着国家,国家法制健全,政令畅通,赏罚分明,贤人辈出;赋税徭役适度,百姓丰衣足食,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对于君主和国家发自内心地表示拥护。
——摘编自光中的哲学《王道:孟子的“理想国”》
材料二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把公民分成治国者、武士和劳动者三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以及欲望三种品性。治国者用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武士们辅助治国,用忠诚与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在这样的国家里,治国者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治国者和武士没有私产和家庭,因为私产和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劳动者也绝不允许拥有奢华的物品。
——摘编自柏拉图《理想国》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与柏拉图“理想国”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理想国”产生的各自社会背景,并选择一种“理想国”进行评价。

3.单选题(共17题)

4.
当代学者伯尔曼这样评价路德改革的意义:“在路德主义获得成功的地方,教会逐渐地被作为无形的、无政治意义的和无法律意义的东西;仅有的主权和法律(政治意义上的)是世俗王国或公国的主权和法律。”学者这样评价是因为马丁·路德改革
A.摧毁了宗教神学对西欧人民的精神统治
B.有利于欧洲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的形成
C.简化了宗教仪式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得到德意志境内国王和贵族的大力支持
5.
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如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A.火药武器随蒙古大军西征传入欧洲
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
C.造纸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传入欧洲
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
6.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写道:“农民是最好的公民——因为没有太多的财产,所以他们总是忙于生产,极少参加公民大会。……只要从参与政治生活中得不到更多的好处,他们就对参与公共事务和统治国家没有什么兴趣。”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主张
A.积极参与政治的公民才是好公民
B.城邦国家只需要少数贤人来管理
C.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和参会人数
D.根据财产多寡重新划分公民等级
7.
如下图所示,图示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可能是
A.印刷本总数、神学典籍、古典暨复古作品
B.手抄本总数、神学典籍、科学著作
C.手抄本总数、科学著作、古典暨复古作品
D.印刷本总数、神学典籍、科学著作
8.
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时期,他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的城邦制度。苏格拉底认为重建道德价值观需要
A.强调人的价值
B.正视知识作用
C.否定神的意志
D.注重理性思考
9.
“他们(智者学派)的一切学问,无论伦理学也好,修辞学也好,论辩术也好,都蕴藏着一个哲学的原则,一个思想体系、意识形态的原则”。对于该“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
B.认识“自我”,寻求美德知识
C.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D.突出个人主义,藐视外在约束
10.
“当教皇建议给裸体人物穿上衣服时,米开朗基罗直言不讳地答道:‘陛下,请您照料人们的灵魂,让我照料人们的肉体吧’”米开朗基罗的回答表明他反对
A.物质享受
B.禁欲主义
C.教会腐败
D.信仰上帝
11.
郑板桥的《石竹图》(下图)的题画诗:“茅屋一间,天井一方,修竹数杆,小石一块,便尔成局,亦复可以烹茶,可以留客也。月中有清影,夜来风有声,只要用心消受耳”。此画属于
A.文人写意画
B.文人工笔画
C.民间风俗画
D.工笔重彩画
12.
据载:唐代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等地皆以版印历日鬻(意:卖)于市。每岁司天台(天文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由此可推知当时
A.地方势力日益座大
B.活字印刷得到推广
C.印刷事业比较发达
D.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13.
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说:“实际上,一切标准的中国意识,忠臣孝子、义仆勇将、节妇烈女、活泼黠诡之婢女、幽静痴情之小姐,均表演于戏剧之中。”这说明
A.戏剧是我国的国粹
B.戏剧表演内容广泛
C.戏剧具有教化功能
D.论者轻视传统戏剧
14.
中国古代几何学、天文学、力学、光学等虽有杰出的建树,但他们并不像古希腊人那样是以定义、公理为基础而建立的理论!中国古代的科技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之上带有“后生科学”性质。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特点是
A.突出实用
B.成果辉煌
C.讲究逻辑
D.重视实验
15.
明朝中后期,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以戏曲、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越来越多,且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注释和注音。这一变化折射出
A.商品经济助推大众文化传播
B.士人价值追求发生变化
C.刻印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D.民众文化整体水平下降
16.
这种革命不是伽利略物理学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那种以否定为主并最终取而代之的革命。”“任何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论,都应当将先前所应用的、并在广大范围内所证实的理论作为一个局部情况包含在本身之中。”上述论断评论的科学理论是
A.相对论
B.生物进化论
C.经典力学
D.量子假说
17.
英国物理学家秦斯说:“物质的基本粒子其运动不像是铁道上平滑走过的火车,而像是田野中跳跃的袋鼠。”该理论
A.冲破宗教神学束缚
B.揭示宇宙运行规律
C.颠覆经典力学体系
D.深化微观世界认识
18.
下框是19世纪某著作的目录节选。该著作
A.有力地挑战了宗教神学创世说
B.用生物学解释地质的演变规律
C.在世界上首提生物进化的观点
D.成为近代科学形成的重要标志
19.
观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席情况表
时间
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
牛津大学
萨维里几何学教席
1621
牛津大学
色德来自然哲学教席、萨维里天文学教席
1663
剑桥大学
卢卡西数学教席
1669
牛津大学
植物学教授席位
1702
剑桥大学
化学教授席位
1704
剑桥大学
天文学教授席位
 
由表中教席的增设可以得出
A.神学的统治地位已经被取代
B.人文学科逐渐不受大学重视
C.大学受政治变革的影响较大
D.自然科学发展影响高等教育
20.
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是()
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