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1)普罗泰格拉属于什么运动(或学派)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材料二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由谁引发?该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材料一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又是难以解答。——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卢梭
请回答:(1)普罗泰格拉属于什么运动(或学派)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材料二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由谁引发?该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2.单选题- (共20题)
2.
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
3.
下表为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欧洲文化水平提升情况。
据此可推知,当时欧洲
|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 | 法国妇女的识字率(%) | 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 | 普通人藏书量(单位:本) |
17世纪中叶 | 29 | 14 | 约1000 | 1—20 |
18世纪中叶 | 47 | 27 | 约4000 | 20—100 |
据此可推知,当时欧洲
A.知识普及推进科技创新 |
B.文化素质影响科技进步 |
C.人文思潮促进政治变革 |
D.思想启蒙推动社会进步 |
4.
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 |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
C.现实统治需要 |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
5.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将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
A.它没有将古希腊、罗马文化完全复兴 |
B.它把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
C.它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 |
D.它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 |
6.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而不是从神学中引伸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
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 B.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
C.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
7.
“人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作为行动者而存在,而且是不断产生行动策略的行动者,每个人都可凭自己的信仰和欲望决定其自以为是的是非善恶的准则。”据此推断,该思想家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
B.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
C.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
D.坚信“认识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 |
8.
有思想家主张把“自主性”还给人类,而且使人认识到自身的力量,能够运用自己的智力摆脱不成熟状态,更相信社会能够持续不断进步。这种思想形成于
A.智者运动 |
B.文艺复兴 |
C.宗教改革 |
D.启蒙运动 |
10.
雕塑家罗丹(1840一1917年)在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A.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 B.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 D.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
12.
柏拉图说:“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即各守本分,各司其职,所以正义的落脚点是一种秩序……城邦的正义就是城邦的每一个人都按照他的禀赋,安于他所属的位置。”这从侧面反映了柏拉图主张
A.社会平等 |
B.精英政治 |
C.等级秩序 |
D.主权在民 |
16.
在十四五世纪,西欧社会中酝酿着新世界的曙光,在经济方面表现为新航路的开辟,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为文艺复兴运动.从根本上推动了新世界思想文化变革的原因是
A.自然科学的诞生 |
B.工商业的发展 |
C.探寻新航路成功 |
D.古希腊罗马文化复兴 |
17.
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
18.
启蒙思想家霍布斯认为,人们为了摆脱痛苦而悲惨的自然状态,寻求和平并使和平得到保障,就互相订立了一种社会契约,将原有的所有自然权利交给主权者。而这种授权一经做出,主权者的权威是至上的,一切法律来自主权者的认可和宜布。这反映出,霍布斯的思想
A.背弃了主权在民说 |
B.具有专制主义色彩 |
C.符合共和主义理念 |
D.完善了社会契约论 |
19.
16世纪,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
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
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
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
20.
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这说明
A.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 |
B.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 |
C.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 |
D.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
21.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
3.选择题- (共6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