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传”。其中“东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1)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材料二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复兴的近代科学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教”主要有哪些?及“复兴的近代科学”主要表现为哪些领域的成就?为什么在三大发明的中国,未能将其“变成……手段,变成……杠杆。”?
材料三 欧洲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对于中国的传统权威孔子推崇至极,他把孔子的画像挂在家里的礼拜堂里朝夕膜拜。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这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3)依据材料分析,伏尔泰认为“奉行儒学的中国”为法国人提供的“榜样”指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伏尔泰推崇儒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1)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材料二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复兴的近代科学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教”主要有哪些?及“复兴的近代科学”主要表现为哪些领域的成就?为什么在三大发明的中国,未能将其“变成……手段,变成……杠杆。”?
材料三 欧洲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对于中国的传统权威孔子推崇至极,他把孔子的画像挂在家里的礼拜堂里朝夕膜拜。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这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3)依据材料分析,伏尔泰认为“奉行儒学的中国”为法国人提供的“榜样”指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伏尔泰推崇儒学的目的是什么?
2.
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此后,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不断向西方学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面对鸦片战争后的国内形势,下图所示著作明确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2)“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句话表达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梁启超说:“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为此,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4)“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上文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拥护德先生”“拥护赛先生”在当时的思想领域产生了什么影响?
(5)依据上述材料,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的变化。
(1)面对鸦片战争后的国内形势,下图所示著作明确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2)“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句话表达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梁启超说:“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为此,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4)“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上文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拥护德先生”“拥护赛先生”在当时的思想领域产生了什么影响?
(5)依据上述材料,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的变化。
3.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二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中共十三大为我国制定了怎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五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二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中共十三大为我国制定了怎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五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2.单选题- (共25题)
4.
洋务运动时期,在洋务派中流行“西学中源”说,即西方科技皆源自于古代中国。如郑观应引《周礼》《墨经》《淮南子》等书的有关记载,证明西学中的数学、化学、光学、力学、气学和电学均出自古代中国。“西学中源”说的提出,主要目的是
A.为“中体西用”论提供理论依据 |
B.减少引进西方科技的舆论阻力 |
C.证明古代中国的科技领先于世界 |
D.迎合了当时“制洋器”的需要 |
5.
“东方风来满眼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讲话
①提出了真理的标准问题 ②再次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使“发展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 ④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①提出了真理的标准问题 ②再次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使“发展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 ④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6.
《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
A.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 | B.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 |
C.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 | D.中西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
7.
“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鄙视贫穷 | B.认为财富即道德 |
C.揶揄上帝 |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
8.
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
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
9.
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
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
B.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 |
C.导致外邦人威胁雅典民主政治 |
D.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 |
10.
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近代化的进程。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A.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 |
B.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日益获得解放 |
C.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 |
D.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 |
11.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A.山多地少自然环境的制约 |
B.城市国家开始逐渐形成 |
C.海外殖民扩张范围的扩大 |
D.城邦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 |
12.
现代学者称达·芬奇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在绘画、人体解剖、机械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伟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达·芬奇
A.创立了以实验为依据的近代科学 |
B.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 |
C.反教会特权促进了思想解放 |
D.成为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巨人 |
13.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14.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
15.
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强调实用价值 |
B.没有理性思维 |
C.长期领先世界 |
D.都有官方印记 |
16.
甲骨文中的一个“衣”字,在金文中衍生为衣、衮、裹、裔、襄、亵、裕等十二个字,而甲骨文中的一个“食”字,在金文中也衍生为饴、养、馑、飨等十个字。这种文字的变化说明了
A.古代社会生活的发展 |
B.汉字书写方式的变化 |
C.汉字使用的范围扩大 |
D.汉字从象形走向形声 |
18.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
B.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
C.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
19.
《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
A.借助天演论宣传革命思想 |
B.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
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 |
D.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 |
21.
顾颉刚在《悼蔡元培先生》一文中说,1920年有一天去取北大《日刊》,却早被学生抢光原来这天报上登着招录女同学的名字,大家要先睹为快呢!这种现象反映出北大
A.汇聚了众多的具有新思想的学者 | B.开始以女子为主要招生对象 |
C.是具有民主科学思想传统的学校 | D.办学宗旨突破了封建旧道德 |
22.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A.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
C.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
D.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
23.
1979年创刊的《读书》杂志(创刊号见下图),被称为“在那个精神世界经历了长期禁锢而刚刚得到释放的年代”的诞生物,被视为“新启蒙时代”的象征之一。因为其


A.终结了十年“文革”的严重混乱 |
B.开启了对“两个凡是”的反思 |
C.探讨社会问题展开思想交流 |
D.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
25.
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视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观点,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下列关于“三个代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 |
B.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D.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26.
下图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赴校证,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A.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 |
B.《义务教育法》为他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
C.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 |
D.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影响 |
27.
1804年春,贝多芬完成《英雄交响曲》并题写了“贝多芬献给波拿巴”的献词;当得知拿破仑称帝时,他将总谱写有献词的封面撕下,并在后来出版时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这一事实主要反映了贝多芬
A.注重不断提高音乐创作水平 |
B.敢于正视并修正自己的错误 |
C.具有反封建与争民主的精神 |
D.具有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思想 |
3.选择题- (共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5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