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君主政体)是莾杂着一些新的共和政体因素的……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
——托马斯•潘恩《常识》
(1)潘恩所说的“关门下锁”是通过哪一历史事件实现的? “新的共和政体因素”集中体现在哪一历史文献中? “新的共和政体”指什么?
材料二 1787年宪法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政治体制设计,其最明显最严重的缺点在于承认了黑人奴隶制,为宪政的发展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为日后美国的发展留下了隐患。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1787年宪法对美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美国政治体制的“严重缺点”是怎样解决的?(
材料三 从一个普通的炮兵上尉到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从统治法国到征服几乎整个欧洲大陆。拿破仑凭借着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段,屹立于法国和欧洲政治舞台20多年......拿破仑回顾自己的过去,仍不无得意的说:“我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选自北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3)依据材料三回答,拿破仑为什么能够统治法国并征服几乎整个欧洲?
材料一 (英国君主政体)是莾杂着一些新的共和政体因素的……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
——托马斯•潘恩《常识》
(1)潘恩所说的“关门下锁”是通过哪一历史事件实现的? “新的共和政体因素”集中体现在哪一历史文献中? “新的共和政体”指什么?
材料二 1787年宪法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政治体制设计,其最明显最严重的缺点在于承认了黑人奴隶制,为宪政的发展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为日后美国的发展留下了隐患。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1787年宪法对美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美国政治体制的“严重缺点”是怎样解决的?(
材料三 从一个普通的炮兵上尉到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从统治法国到征服几乎整个欧洲大陆。拿破仑凭借着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段,屹立于法国和欧洲政治舞台20多年......拿破仑回顾自己的过去,仍不无得意的说:“我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选自北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3)依据材料三回答,拿破仑为什么能够统治法国并征服几乎整个欧洲?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动力的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的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动力革命”和“运输革命”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分别有何具体表现?依据材料一回答,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转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试举两例说明“美国众多发明家在这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请注明发明者)
材料三 1750~1914年间,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19世纪末,欧洲势力控制了大部分亚洲和几乎整个非洲地区……三个历史进程——革命、工业化及帝国主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欧洲人……何以逐渐地控制了世界。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的政治和经济因素各是什么?
材料一 动力的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的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动力革命”和“运输革命”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分别有何具体表现?依据材料一回答,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转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试举两例说明“美国众多发明家在这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请注明发明者)
材料三 1750~1914年间,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19世纪末,欧洲势力控制了大部分亚洲和几乎整个非洲地区……三个历史进程——革命、工业化及帝国主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欧洲人……何以逐渐地控制了世界。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的政治和经济因素各是什么?
3.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农奴在法律上是 “自由人”; 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 “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这次改革为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材料二 明治天皇政府建立后,废除割据状态的藩国,设置都、道、府、县,把地方置于中央的直接管理之下。1871年,政府派遣要员出访欧美,所到之处看到“黑烟弥漫,无不设大小工厂”,决定以欧美为榜样。政府成立伊始,就确定了“国民皆学”的方针,短短数年内就兴办了26000所小学,一批大学也纷纷开办。

(2)材料二图片,反映了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什么危机?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3)上述两次改革在性质和作用上有何共同之处?
材料一:农奴在法律上是 “自由人”; 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 “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这次改革为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材料二 明治天皇政府建立后,废除割据状态的藩国,设置都、道、府、县,把地方置于中央的直接管理之下。1871年,政府派遣要员出访欧美,所到之处看到“黑烟弥漫,无不设大小工厂”,决定以欧美为榜样。政府成立伊始,就确定了“国民皆学”的方针,短短数年内就兴办了26000所小学,一批大学也纷纷开办。

(2)材料二图片,反映了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什么危机?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3)上述两次改革在性质和作用上有何共同之处?
2.选择题- (共18题)
5.
美国国歌《星条旗之歌》中唱道:“哦,你可看见...谁的阔条明星,冒着一夜炮火,依然迎风招展......你看星条旗不是还高高飘扬。在这自由的国土,勇士的家乡。”美国人追求的“自由”在下列文献中都有体现,其中出现最早的是
A.《独立宣言》 | B.《人权宣言》 |
C.《1787年宪法》 |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6.
崛起于法国动荡之际的拿破仑果敢刚毅,一生传奇。其是非成败,众说纷纭;身前身后,褒贬不一。如果以推动文明进步、创造文明遗产的角度肯定拿破仑,可选择的史实依据是
①夺取政权,加冕称帝
②打败反法联军,冲击欧洲封建势力,扩散法国大革命成果
③征战欧洲,扩疆拓土
④亲自主持编制并颁布实施《民法典》
①夺取政权,加冕称帝
②打败反法联军,冲击欧洲封建势力,扩散法国大革命成果
③征战欧洲,扩疆拓土
④亲自主持编制并颁布实施《民法典》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8.
下面是某同学根据14~19世纪上半期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做的有关西方近代化历程示意图。图片①②③分别代指的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 |
B.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新航路开辟 |
C.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工业革命 |
D.文艺复兴————第一次世界大战————工业革命 |
10.
某同学在做单元复习知识整理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如下表)。根据卡片可知,该同学复习的单元事件主题是( )


A.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
B.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
C.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
D.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
13.
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
A.联邦体制 | B.分权制衡原则 | C.共和制度 | D.主权在民原则 |
15.
“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国家,到19世纪末,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它很快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促使日本完成以上重大跨越的根本因素是( )
A.发动战争,开拓海外市场 | B.解放奴隶,维护国家统一 |
C.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 | D.科技立国,重视人才培养 |
16.
1863年10月美国联邦军组建了58个黑人军团,黑人士兵成为一支英勇顽强的战斗力量。这是因为联邦政府颁布了( )
A.《独立宣言》 | B.《人权宣言》 | C.废除农奴制法令 |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17.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内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这场内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依据是( )
A.消除了种族歧视 ![]() | B.维护了国家统一 |
C.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 | D.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
18.
下面是19世纪中期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俄国 :( )
时间 | 企业数 | 工人数量 | 产值(千卢布) |
1860年 | 99 | 11600 | 7954 |
1879年 | 287 | 42000 | 51937 |
A.赢得了克里米亚战争 |
B.解放了黑人奴隶 |
C.废除了农奴制 |
D.实行了五年计划 |
20.
“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对上述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
A.材料中的“大战”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 |
B.这场“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
C.科技的不当应用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
D.战争危害巨大,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