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初三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699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

1.综合题(共3题)

1.
从人治到法治、从神权到人权、从君主专制到民主政治彰显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摘自《权利法案》
材料三:曾说过:“我们的宪法(1787年宪法),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
——美国总统威尔逊
材料四:“在权利方面,宣扬人们生来就死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1)(1)材料一图一石柱上面记叙了哪部古代法典的内容?图二漫画反映了古代哪个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议会制定并通过《权利法案》的目的及意义。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怎样的政体形式?
(4)材料三的内容源于法国的什么文献?它所提出的政治主张与当时欧洲哪一思想解放运动有关?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2.
科技改变命运,也推动着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世纪中叶,工业化从英国传播到了法国、德国、比利时和美国……到了19世纪后期,俄国和日本也开始了工业化……由于工具、技术、商业和金融组织的工业化,以及能够从农业社会获得原材料的交通网络的建立,整个世界被联系在了一起。——(美国)杰弗里·本特利、赫伯特·去齐格勒著《新全球史(下)》
材料二:

材料三:(美国)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美国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却演绎了大国崛起的传奇,我们形象地称之为“从蚂蚁到大象”。——《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工业化时期,主要国家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刘金源《工业化时期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1)结合材料一,说说工业化传播有怎样的的意义?
(2)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分别是什么发明?其中图一所示发明的广泛应用促使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18—19世纪美国“从蚂蚁到大象”这一论点提供相关史实。
(4)根据材料四,概括工业化时期城市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我们从中能够得到哪些启发或警示?
3.
近代以来,俄、日、美等国都曾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而通过改革,这些国家的社会问题都不同程度上得到解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改革使俄罗斯发生了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下图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材料四:我们美国政府正在打一场伟大的战争,这场战争不仅是反对贫穷与经济不景气……我们正在挽救伟大而珍贵的政府。
——罗斯福
(1)材料一中的“这种制度”指什么制度?为什么说改革使俄罗斯发生了转型?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
(3)出现材料三1921年—1925年苏俄(联)粮食生产变化的趋势与苏俄(联)哪一项经济政策有关?该政策有何创新之处?
(4)材料四中所说“伟大的战争”指什么?打这场“战争”罗斯福采用了什么方法?

2.选择题(共18题)

4.
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5.
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在尼罗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代中国文明
D.古印度文明
6.
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历史信息,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A.古代希腊B.古代罗马
C.中古时代的欧洲D.古代欧洲文明
7.
有这样一本书,相传它是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基础上,由一位盲诗人加工整理而成。它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它是:
A.《马可·波罗行纪》
B.《一千零一夜》
C.《荷马史诗》
D.《俄底浦斯王》
8.
下列史实中,促进了欧亚两大文明交流的是()
①亚历山大东征 ②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③鉴真东渡日本 ④马可·波罗来华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D.②③
9.
“直到1500年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世界上最早率船队通过这座“桥梁”到达美洲的是:
A.麦哲伦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郑和
10.
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倡导人文主义B.发现了美洲大陆
C.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体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11.
如下图是美国纽约港口的自由岛上矗立的自由女神像。女神右手高擎火炬, 左手拿一铜板,铜板上刻着“1776、7、4”。l776年7月4日(  )
A.来克星顿打响抗英第一枪
B.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C.萨拉托加战役扭转战局
D.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12.
19世纪的英国将军纳皮尔说:“法国在(欧洲)大陆上进行的长期流血斗争,不是想在许多野心强国之中争得杰出的地位,也不是为了争夺领土,或获得暂时的政治优势,而是一场贵族制度还是民主制度占支配地位、平等还是特权作为欧洲文明原则的殊死斗争。”上述材料反映出拿破仓对外战争(  )
A.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B.是为了争当世界霸主
C.是为了抢占殖民地D.促进了西欧城市的兴起
13.
据《盐城晚报》报道,预计2017年盐城与京沪高铁无缝对接,沿海高铁的建成将极大地促进盐城地区的发展。追溯高铁的发展源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出现在: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14.
“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法令在农民中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这是一位学者对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述。这一事件是(  )
A.农奴制改革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运动D.苏联解体
15.
一部外国影视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群工人在集会中手拿《人民宪章》的小册子,高呼:“我们也要选举权”。与这个场景相关的史实:
A.英国宪章运动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D.巴黎公社成立
16.
下图是世界史上某一重大事件示意图,以下对此事件解读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给非洲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C.给美洲提供了大批劳动力
D.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英国人
17.
美国历史学教授詹姆斯·麦佛森说:“如果这个国家可以分裂为两个,就可以分裂成3个、4个、6个、12个,林肯政府发动战争的理由是,南方违背了国家的统一,违背了宪法和多数人统治的原则。”这段话表明美国南北战争的目的是()
A.废除黑人奴隶制B.废除封建农奴制
C.维护国家统一D.建立世界霸权
18.
《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对这一理论观点进行第一次伟大尝试的是()
A.宪章运动B.巴黎公社
C.俄国十月革命D.新中国成立
19.
《安妮日记》中记载,从1940年开始,犹太人被禁止拥有自行车、乘坐公共汽车、去电影院……直到实行种族灭绝政策,被禁止活下去。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
A.日本法西斯的暴行B.意大利法西斯的暴行
C.德国法西斯的暴行D.“协约国”的暴行
20.
观察下图,其中的三角形连线标志着:
A.三国协约的形成
B.三国同盟的形成
C.反法联盟的形成
D.拿破仑帝国形成
21.
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A.实行贵族世袭制B.分封贵族为诸侯
C.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