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3月份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527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3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存在的因素。
(4)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自耕农经济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何在?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国语·晋语》
材料二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材料三(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
材料四鲁国的猗顿在今山西运城一带经营池盐起家。邯郸的郭纵以冶铁成业。
——《管子·小匡》
材料五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
——必修Ⅱ岳麓版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是什么?材料二、三反映了这种经营形态的什么特点?
(2)材料四中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是什么?这种经营形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3)材料五反映的两种手工业经营形态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
诗是时代的产物,既是诗人独特的人生体验与感情抒发,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的思索。所谓“用诗说史,以诗证史”,就是以诗入史,即将诗作为史料来说史、证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九衢生人何劳劳,长安土尽槐根高。
——《全唐诗》卷866长安中鬼《秋夜吟》
材料二万国仰神京。礼乐纵横。葱葱佳气锁龙城。日御明堂天子圣,朝会簪缨。九陌六街平。万国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别有隋堤烟柳暮,千古含情。
——(宋)裴湘《浪淘沙•咏汴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事实与观点两方面概括“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所反映的信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东京在城市布局与商业活动方面与唐长安城的不同。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永乐二年(1404)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栽海舡(注:舡即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顺治元年
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嘹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卷十二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急,何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清政府海外贸易政策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政府采取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
(2)明清的海外贸易政策反映当时何种显著的社会特征?这种政策的沿用和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单选题(共17题)

5.
民谣:“筛麦子,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杀公鸡,叫鸣哩。杀母鸡,下蛋哩。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6.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的高度评价
A.春秋时期的芍殴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
7.
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旨习机业。……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不能反映当时
A.存在失业现象
B.出现劳动力市场
C.实行计时工资
D.工匠技术水平高
8.
乾隆以后,一些经营地主和富农,或利用自己的土地,或租种别人的土地,大规模的用无田农民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获取利润。这些地主和富农与他们请用的农民“同桌同吃,无主仆名分”。这最能表明
A.在清中期以后开始出现货币地租
B.明清时期农业取得长足进步发展
C.当时农村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
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农业发展
9.
《考工记》中提到:“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车轴端)三尺有三寸也。加轸(车厢底部的横木)与轐(车厢与车轴间的木块)焉,四尺也。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即方便上下车)。”这表明在当时手工业生产过程中
A.社会发展推动了行业内部分工
B.为满足市场需求采取定制生产
C.冶铁技术进步促进了工艺发展
D.采用标准化生产并兼顾人性化
10.
长江三角洲地区到宋代逐渐发展为全国的经济重心,盛产米粮是其典型特征之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广泛流传。但到明代中叶,该地区出现“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价值取向,农户的经营重点转向种植经济作物的“地”。这一现象说明该地区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
B.农业生产的发展呈现出市场化的趋势
C.农业雇佣生产加速了农业商品化进程
D.重农抑商思想受到主流价值取向挑战
11.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
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
D.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
12.
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13.
明朝缪宗周《咏景德镇兀然亭》:“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由此不能说明景德镇
A.制瓷业享有盛誉B.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C.制瓷工匠技术精湛D.雇佣关系已经出现
14.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15.
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 )
A.自由流通的支票B.中国最早的纸币
C.国家发行的债券D.兑换货币的凭证
16.
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A. 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 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 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17.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18.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D.“重农抑商”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史
19.
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20.
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21.
明朝官员在《虔台倭纂》写道:“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商,后之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
A.加剧内忧外患
B.阻断中外经济交流
C.激化中日矛盾
D.防范东南沿海倭患

3.选择题(共10题)

22.已知函数f(x)=sin(cosx)﹣x与函数g(x)=cos(sinx)﹣x在区间 (0π2) 内都为减函数,设 x1x2x3(0π2) ,且cosx1=x1,sin(cosx2)=x2,cos(sinx3)=x3,则x1,x2,x3的大小关系是(   )
23.在一定温度下,NH4N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5NH4NO3=2HNO3+4N2+9H2O,在此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是(   )
24.在一定温度下,NH4N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5NH4NO3=2HNO3+4N2+9H2O,在此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是(   )
25.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等比数列{bn}的公比为q,已知b1=a1,b2=2,q=d,S10=100.
26.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等比数列{bn}的公比为q,已知b1=a1,b2=2,q=d,S10=100.
27.2015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材料一:习近平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

材料二:习近平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要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合理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标,既不能忽视和否定这些指标,又不能把这些指标绝对化,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28.2015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材料一:习近平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

材料二:习近平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要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合理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标,既不能忽视和否定这些指标,又不能把这些指标绝对化,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29.

荷兰东印度公司享有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垄断权,还被授予开战或讲和、夺取外国船、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材料表明荷兰东印度公司

30.

荷兰东印度公司享有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垄断权,还被授予开战或讲和、夺取外国船、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材料表明荷兰东印度公司

31.

荷兰东印度公司享有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垄断权,还被授予开战或讲和、夺取外国船、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材料表明荷兰东印度公司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