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材料一:(英国君主政体)是鼻杂着一些新的共和政体因素的…….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
——托马斯·潘恩《常识》
材料二:19世纪中期,英国生产能力情况、英国的农业工业比重图

材料三: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主要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材料四:在19世纪,奥斯曼、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严重挑战..……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吸取灵感以解决统治危机。奥斯曼、俄罗斯和中国保守的统治者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成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而在日本,改革者实施了更彻底的改革计划。
—-《新全球史》
(1)材料一中,潘恩所说的“关门下锁”是通过哪一历史事件实现的?“新的共和政体”指什么?(2)材料二表明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是怎样理解“英国工业革命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这句话的?阐述法国大革命“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是哪一文献?哪一位“资产阶级的皇帝”用刺刀把革命思想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4)材料四中,在19世纪,日本面临的外部挑战是什么?俄、日为摆脱危机而启动的改革分别是什么?作者认为日本的改革“更彻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依据。
材料一:一战爆发时,首先挑动战争的德国,其目的是企图用式力取得“阳光下的地盘”(即拥有大量的殖民地以解决其发展资本主义所需的市场等问题);二战爆发时,再次首先挑动战争的德国,其目的依旧是企图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华取得土地”.
材料二:在下面的漫画中,自由女神将象征自由的火炬传递给罗斯福和丘吉尔,富意由美英两国共同去传承和维护世界的自由。在罗斯福和丘吉尔的身后,有一只高举的、带有锋修的巨手,这是苏联的象征,寓意美英两国不仅会接助受到法西斯侵略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会援助社会主义苏联。

材料三: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苏、德军队进行了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会战。1942年11月,苏军成功阻止了法西斯第6集团军和第4坦克集团的进攻。12月,苏军粉碎了德军突国的企图后全开该部。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数据
参战国家 | 卷入人口 | 参战人数 | 军队伤亡 | 平民伤亡 | 物资损失 |
61个 | 17亿 | 1.1亿 | 5000万以上 | 9000万人 | 4万亿美元 |
(1)根据材料一,说明德国首先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为与邻国争夺“阳光下的地盘”,德国缔造的军事集团是什么?
(2)材料二中,美英两国是如何“传承和维护世界的自由”的?美英态度的转变对二战的进程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战役?该战役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分析材料四中的表格数据,说出二战的影响。
(5)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2.选择题- (共26题)
A.雕塑艺术中的杰作《掷铁饼者》 |
B.宝贵的文学遗产《荷马史诗》 |
C.代表性建筑万神庙 |
D.德漠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 |
A.《查士丁尼法典》 | B.《汉漠拉比法典》 |
C.《权利法案》 | D.《资本论》 |
A.城市自治权 | B.人身自由权 |
C.特许经营权 | D.男女平等权 |
A.1787年宪法 | B.《独立宣言》 |
C.《和平法令》 |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A.《物种起源》《共产党宜言) | B.《国基准则》《十二铜表法》 |
C.《神曲》《人间喜剧》 | D.《哈姆雷特》《战争与和平》 |
A.维护统一 | B.解放奴隶 |
C.摆脱殖民 | D.扩张领土 |
A.逃避现实生活 |
B.追求死后进入天堂 |
C.追求苦行禁欲 |
D.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
材料一:京津冀山水相依、地缘相亲,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但该地区产业布局分散,公共资源落差大,政府行政管理的体制、机制协同度不够高,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制约了区域发展。为此,国家提出了加强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以适应新时代集群发展的要求。
材料二: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应该做到“有同有别”、“有舍有得”、“由易到难”。所谓“有同有别”是指在区域通盘规划下,明确京津冀三地目标和侧重点。所谓“有舍有得”,是指在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带来利益减损,做好眼前的“舍”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得”。所谓“由易到难”是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三地协调,可以先易后难。把最容易调整协同的内容作为突破口,由携手到协助再协同,有条不紊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各项问题的解决。
A.恐怖主义猖獗 |
B.环境问题严重 |
C.能源短缺 |
D.毒品走私泛滥 |
A.两极格局解体 | B.美苏争霸 |
C.多极化趋势加强 | D.经济全球化 |
A.甘地 | B.圣马丁 |
C.凯末尔 | D.海厄特 |

A.苏联的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发展长期停滞,甚至下降 |
B.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对农业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
C.当时苏联片面发展工业,忽视消费品的生产 |
D.农业集体化运动对促进农业发展的作用不大 |
A.苏联 | B.法国 | C.美国 | D.日本 |
打下根基。”该文件最终促成了20世纪60年代
A.欧盟建立 |
B.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 |
C.欧洲共同体成立 |
D.世贸组织诞生 |
A.成立联合国 | B.杜鲁们主义 |
C.建立北约 | D.马歌尔计划 |
时间 | 战略计划 | 评价 |
1955年 | 《经济自立五年计划》 | 以充分就业和经济自立为基本目标 |
1957年 | 《新长期经济计划》 | 出现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第一个高峰 |
1960年 |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 经济进入有计划的高速发展时期 |
A.适当的经济政策 | B.推行民主化改革 |
C.美国扶持 | D.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
A.俄国通过这场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
B.十月革命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
C.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D.俄国革命实现工人、农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