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A.皑皑(ái) 农谚(yàn) 羁绊(jī) 挑拨离间(jiān) |
B.闸口(zhá) 旷野(kuàng) 怅惘(wǎng) 接踵而至(zhǒng) |
C.恐吓(hè) 蛮横(hèng) 寒噤(jìn) 暴风骤雨(jù) |
D.闭塞(sāi) 凋零(diāo) 隧道(suì) 草长莺飞(yīng) |
A.我们要想做到出类拔萃,就要在各方面比别人多付出一倍、两倍,甚至三倍的努力! |
B.贵州省的清水桥是全球第二高的大桥,桥面距峡谷水平面垂直高度406米,气势宏伟令人叹为观止。 |
C.现在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植被们耷拉着脑袋没有一点精神气。 |
D.庄子一直厉行简单朴素的生活,从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所以给人的印象难免有些邋遢与不修边幅。 |
A.为了防止暴力恐怖案件不再发生,各地交通部门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
B.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
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
D.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
①后来的亲眼所见,又证实了这一点。
②这使我想起了王维的诗,既然初升的太阳是扁的,落日怕也不会是圆的吧!
③几年前,偶然东临大海,隔着面纱似的薄雾观看跃然而出的红日。
④碰巧,在一本书里找到了答案:落日是扁的,据观察是椭圆形的,短轴约比长轴短1/5。
⑤咦!刚升起的太阳竟略有一点扁的。
A.③⑤②④① | B.③④②①⑤ | C.①⑤③②④ | D.①④②③⑤ |
A.《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正义》,《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是儒家经典之一。 |
B.《社戏》选自《彷徨》,小说讲述了主人翁“迅哥儿”和一群小伙伴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
C.《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即兴演讲稿,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一次演讲,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行径。 |
D.《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是我国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马者 通:饲)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马说》作者是唐代文学家__________(人名),本文运用了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以千里马喻指人才,以食马者喻指_______________。
【小题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___) (2)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
(3)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 (4)执策而临之(________)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
【小题4】文中作者长叹一声“呜呼”,这个词蕴含着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新华社4月9日讯 北京时间晚21:45,女足亚洲杯A组小组赛的的一场比赛在阿卜杜拉国王体育场展开,中国女足3-0菲律宾女足。上半时任桂辛击中立柱李影补射得手,随后马君禁区中一脚世界波助女足扩大领先优势。下半场李影为女足扩大领先优势,随后宋端的射门击中横梁,吴海燕吃到个人第二张黄牌,两黄变一红被罚出场。最终中国队取得了比赛的胜利,取得两连胜的同时提前锁定了法国女足世界杯的席位。
在上一场比赛中,中国女足以4-0的比分拿下泰国队,薛嬌比赛最后时刻受伤离场,赛后经检查需手术治疗后至少修养10个月的时间。本场比赛王霜与李影出任女足进攻线,而任桂辛与宋端均出现在首发阵容中。
极光形成之谜
①1950年的一个夜晚,北极夜空上方出现淡红和淡绿色的光弧,时而像在空中舞动的彩带,时而像在空中燃烧的火焰,时而像悬在天边的巨伞……它轻盈地飘荡,不断变化着自己的形状,持续了几个小时。它多彩多姿,一会儿红,一会儿蓝,一会儿绿,一会儿紫,变幻莫测。这就是美丽的极光。
②极光是太阳风将带电粒子吹到地球两极上空,被地磁俘获产生的一种特殊光学现象。
③极光在很多地方出现过,但“极光之源”到底在哪里呢?极光是如何形成的呢?极光现象为什么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
④科学家研究认为,太阳活动是极光之源。极光出现的频率与太阳活动有很大关系,极光就像太阳发出的电。太阳是一颗恒星,不断放出光和热。其表面和内部进行各种化学元素的核反应,产生出强大的、内含大量带电粒子的带电微粒流。这些带电微粒射向空间,和地球外80~1200千米高空的稀薄气体的分子碰撞时,由于速度快而产生发光现象。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大约11年。 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得最多,有人发现当一个“大黑子”经过太阳中心的子午线20~40小时后,地球上一定会出现 极光。
⑤那为什么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原来,地球本身是个近似以南北极为地磁两极的大磁石。太阳送来的粒子流接近地球时,以螺旋形的运动方式分别飞向两个磁极。事实上,磁极不能完全控制所有的带电粒子流,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也能在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观察到极光。因为空气成分非常混杂,不同气体成分如氧、氮、氦、氖等在带电微粒流作用下,会发出不同的光,所以极光看上去多彩绚丽。有人从地球磁层的角度考虑,认为地球磁层包裹着地球,就像地球的“保护网”,使之避免遭受太阳风辐射粒子的侵袭。但在南北极的上空,这张“网”并不结实,有较大的“间隙”,通过“间隙”,部分太阳风便会侵入地球磁层。由于南北极上空有“间隙”,因此极光现象多发生在两极地区的上空。
⑥但是,上述观点虽较好地解释了极地地区的极光现象,却无法解释近地面附近出现的极光现象。一些人认为这些极光是由于地面附近的静电放电所产生的。据史料记载,离地面1.2~3.0米都出现过极光。有时人们在出现近地极光的地方,还能闻到臭氧的味道。
⑦因为许多极光现象与彗星明亮的尾巴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极光现象与彗星联系起来,这对认识极光是有一定好处的。尽管极光之谜还没有完全揭开,但人类对它已经有了较科学的认识,也许很快科学家们就能告诉我们极光真正的奥秘。
【小题1】选文第①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小题2】请具体分析选文第④⑤段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
【小题3】选文第⑥段的加点词语“据史料记载”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小题4】选出下列内容与选文不符的一项( )
A.极光看上去绚丽多彩,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氮、氦、氖等不同气体成分在带电微粒流作用下,发出了不同的光。 |
B.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但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也能观察到极光。 |
C.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为11年。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得最多。 |
D.极光形成之谜至今还没有完全揭开,启示我们科学探索之路是永无止境的。 |
4.名著阅读- (共1题)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__________(国家)的_______________(人名)
(2)请你说说你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标题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参照示例,仿写句子
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
读《水浒传》,我们能感受到梁山好汉们除暴安良的决心;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傅雷家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性学习- (共1题)
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你的班级将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探“和”之义
A组搜集了关于“和字的相关材料,请与他们一起解读

材料一: 和,相应也。从口,禾声————《说文解字》
材料二: “和”字属于通俗字体,本来应是清末名人翁同龢的那个“龢”字,这个字极妙:左边是一间屋子,里面悬有三口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
——(周汝昌《和谐之思》)
(1)根据以上材料推测和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现在赋予“和”怎样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个)
(2)编“和”之歌 B组编写了一首《和字歌》,用你所积累的“和”字叠词,填入歌中,最合适的顺序是:____________的日子年丰民和;____________的百姓共享家和;______的邻里亲近祥和;_______的儿女传承亲和。
①和和顺顺 ②和和乐乐 ③和和睦睦 ④和和美美
(3)倡“和”之道
请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