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436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3

1.综合题(共3题)

1.
土地是民生的基础,土地关系的变化影响着社会发展的面貌。东西方许多统治者往往非常重视土地关系的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田令》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日本某次改革的名称及影响

材料二:“凡天下丁男给田一顷,废疾者给四十亩,寡妻妾给三十亩。”

——唐朝武德田令

(2)材料二和材料一在土地分配方面有什么共同点?

材料三: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进行的改革主要针对的是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其附庸之间的关系,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封建主服兵役。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3)材料三中封建主及其附庸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大封建主在自己领地内建立庄园,庄园的性质是什么?
2.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一个传承文明、吸纳文明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来到西亚、埃及,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

(1)材料一中是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东征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战争的认识。

材料二 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中国的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阿拉伯人在文明传承与交流过程中做出的贡献。

材料三随着中国与中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东盟“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外交格局的确定,对于丝绸之路的关注也再次升温。与此同时,中国与中亚三国的“丝绸之路”联合申遗也进入倒计时。这条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古代亚欧大陆长距离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希腊、罗马文化等连接起来,被认为是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之路。在这条昔日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遍布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丝绸之路的影响。
(4)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种文明交往方式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请简要说明理由。
3.
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的不懈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典共有条文282条,刻在一块巨大的石柱上。它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的许可,擅自把不属于自己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指就要被砍掉;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需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

(1)材料一所反映的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地位?

材料二 这无疑是罗马法制史上一个不小的成就,可以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把向来由贵族和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宇作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部法律?如何理解“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材料三见下图


(3)材料三中图片人物是谁?他在罗马法制史上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判断题(共1题)

4.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后的( )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金字塔是古巴比伦文明的象征。( )
改正:
(2)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
改正:
(3)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
改正:
(4)814年,克洛维去世,法兰克王国很快走向分裂。( )
改正:

3.选择题(共16题)

5.
某校九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把“古代印度文明成果”确定为研究课题,下列研究内容能列入该课题的是( )
①种姓制度
②《荷马史诗》
③狮身人面像
④佛教的创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6.
下列有关佛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B.提出“众生平等”
C.得到国王和富人的支持D.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7.
伯里克利主政时期,希腊城邦中真正有参与统治权利的人是( )
A.妇女B.外邦人C.成年男性公民D.奴隶
8.
西欧封建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下列关于庄园法庭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B.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C.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D.庄园法庭只是维护封建领主利益的工具
9.
某同学对欧洲大学的起源非常感兴趣,他整理了如下资料卡片。该资料卡片反映了(   )
校名:巴黎大学
建立时间:12世纪中期
发展:由原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发展而来,主要研习神学。1198年教皇西勒土丁三世赐给巴黎大学许多特权。1231年,罗马教皇以谕令肯定该大学的自决权
校名:牛津大学
建立时间:12世纪后期
发展:牛津大学以“主为我的明灯”为校训。早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牛津就已经成为一个培养牧师、探讨学问的中心。校园内的圣玛丽教堂已经有近千年历史
 
A.基督教会占有大量土地B.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C.国王决定大学的命运D.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10.
东罗马帝国曾盛极一时,后来因为内忧外患而灭亡。它灭亡的标志是(   )
A.奥斯曼土耳其占领君士坦丁堡B.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C.东罗马帝国内忧外患不断D.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11.
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但因西欧城市的兴起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而被恩格斯赞誉为“花朵”。促使西欧城市兴起的中坚力量是
A.国王B.封建主C.市民阶级D.教会
12.
下图是法国发行的一枚纪念843年签订《凡尔登条约》的首日封。条约奠定了以下哪几个欧洲国家的雏形
A.英国、德意志、意大利
B.英国、德意志、意大利
C.法兰西、美国、意大利
D.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
13.
关于公历的缘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
B.屋大维命人编制了“儒略历”
C.4世纪,罗马皇帝将“儒略历”作为基督教历法
D.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14.
在现代历史中,元首这一称谓演变为主权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元首”一词最早用于罗马帝国的建立者。那么历史上第一位“元首”应该是
A.查士丁尼
B.克洛维
C.屋大维
D.查理曼
15.
帝国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和哲学思想,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成为日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基础。材料评价的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拜占庭帝国
16.
一部由美国人纳库拉拍摄的电影《穆斯林的无知》引发了一轮中东人民的反美浪潮。该影片污蔑了广大穆斯林教徒的“先知”,他就是
A.释迦牟尼
B.穆罕默德
C.耶稣
D.亚里士多德
17.
人应该“认识你自己”是谁的观点
A.伯里克利B.德谟克利特C.亚里士多德D.苏格拉底
18.
这座建筑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是古代建筑中最为宏大,保存近乎完美的,同时也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之一。这座建筑是
A.
B.
C.
D.
19.
大河流域以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文明,下列不属于大河流域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A.古印度文明B.古埃及文明
C.古中国文明D.古希腊文明
20.近两年正值太阳活动高峰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