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 第三次统练(必修二第一至四单元)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14085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3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关于秦汉时期历史请回答:
材料一 中国古代史上,中央政权与地方力量的互动,影响着历史进程的发展。

(1)指出两图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所学,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是指这样一种区域,它相对于其他地区要重要的多,如果某一集团控制了它,就有可能获得对其他区域的支配地位,从而可能奠定其政治领导权,同时,该集团为了建立和维护该区域的重要地位,又会给它以特别的重视。

——据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

(2)根据材料二,说出下图哪一区域为秦汉时期的基本经济区?并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材料三 西汉货币政策表
时间
政策
西汉初年
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
汉文帝
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故吴(吴王刘濞),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liè等同)天子,其后卒以叛逆。
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而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于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
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
有司言三铢钱轻,易奸诈,乃更请诸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鋊(yù,铜屑)焉。
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即均输、钟官、辨铜三令)铸。
 

——根据《史记·平准书》整理

(3)根据材料概括汉朝铸币权的变化,分析汉武帝币制政策的意义?
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间手工业在官营手工业的压制下,生存空间狭窄。他们为了生活和避免无谓的竞争,彼此之间总是对技术秘密实行封锁,甚至为保守一技之长,传子或传媳而不传女,或有女不嫁。……再加之中国封建社会周期性的社会动荡,不仅使数十年、数百年积累的社会财富毁于一旦,而且使手工业生产的主体——家族不断更换,难以长期和连续发展。还有我国的多子继承制度所造成的折产不断,致使生产资本的积累和生成规模的扩大极为缓慢。

——张九洲《中国经济史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述阻碍古代中国民间手工业发展的因素。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工业发端于19世纪40年代,从1843年上海出现第一家现代企业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虽然经历了100多年,但是现代工业十分薄弱。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工业,主要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榨取廉价劳动力。因此,外国资本的投资集中在采矿业和轻纺工业,而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得不到发展。

——摘自陈向东《***五十年代在天津调查研究的实践与思想》

材料三 从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了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摘自石建国《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确立“以重工业为中心”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材料四  1979一1981年我国农轻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百分比的变化

(3)根据材料四,概括1979年后国民经济比例发展的趋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趋向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乎没有人否认,欧洲人所谓的新旧世界之间全新而复杂的交往变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新的富裕商业阶级在欧洲大西洋沿岸成长起来。……欧洲由于采用美洲的马铃薯而人口增加。欧洲人民依赖糖和烟草等进口商品。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材料一反映了西欧的哪些历史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 欧洲的政治思想、科学、哲学、文化风尚和人民也广泛散布于全世界,对现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提供了既有建设性、又有破坏性的典范。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17、18世纪欧洲风尚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  1800~1900年中、欧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比重表。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欧洲
28.1%
34.2%
53.2%
61.3%
62.0%
中国
33.3%
29.8%
19.7%
12.5%
6.2%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变化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市场的影响。

2.单选题(共9题)

4.
“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舟、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这里的“优势”主要是指
A.欧洲新贸易中心的形成
B.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
C.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D.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5.
唐代以前,百姓消费的日用品主要来自当地或周边地区;从唐代开始,日用品的生产不仅满足当地需要而且加入到长途贩运的行列。出现这一现象表明唐代
A.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B.长途贩运贸易已十分发达
C.百姓的消费水平提高
D.市场管理进一步放松
6.
汉初,土地荒芜,民生凋弊。汉高祖下令“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穀、絺、纻、罽,操兵,乘骑马。”汉文帝及臣僚晃错等人均提倡“孝悌力田”、“贵粟贱商”。这表明
A.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B.抑商是当时统治者的现实选择
C.重农抑商思想在中国开始兴起
D.重农抑商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7.
18世纪中期以后,在英国国家财政收入的构成中,土地税所占的比例呈现了一种逐步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结构的变化
B.农业生产的衰退
C.对外贸易的发展
D.税收政策的调整
8.
1903年,有英国企业家宣称:最初,自己单独经营一家企业,后来有了几个合作者。当实业超过了合作者所提供的资本,于是,就组织了股份公司。现在,又需要把若干股份公司集合成为我们所谓的一种联合。这说明“联合”
A.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B.适应了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C.推动了自由主义的发展
D.标志着世界市场的扩大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洋纱大量进入直鲁地区,农民们购洋纱织布提供给市场,这种布比土布更结实、价格更便宜、销售流通更广,排挤了传统土布,也抵制了洋布。这反映出当时
A.手工生产战胜机器生产
B.传统手工业具有一定竞争力
C.农民商战意识大为提高
D.小农经济依然居于主导地位
10.
1937年12月和次年1月,负责民营厂矿内迁的国民党资源委员会工矿调整委员会两次召集武汉各纱厂负责人开会,宣布武汉民营纱厂必须迁出纱锭5万枚。其目的是
A.打击地方军阔势力
B.逐步侵蚀民营工
C.扩大后方工业基础
D.发展官僚资本主义
11.
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A.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B.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
12.
宣传画、宣传标语是一种信息传递和舆论造势的手段.贯穿下图的主题是
A.舆论造势大力推动思想解放
B.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社会主义建设防右更要防“左”
D.向共产主义社会高歌前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