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市38中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381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6

1.判断题(共1题)

1.
古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渊源。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查士丁尼法典》是《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等法律文献的统称,它奠定了欧洲民法 的基础。( )
改正:
(2)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被称为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
改正:
(3)罗马共和国的民主政治机构由元老院、公民大会、保民官等组成。( )
改正:
(4)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雅典的万神殿是典型代表。( )
改正:

2.综合题(共3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君臣间相互有义务,但这种君臣关系并不是平等的。国为封臣的义务是具体的,有详细规定的,而封君的义务却没有明确规定。所以发展的结果往往是封臣得到的比付出的少。封君和封臣的关系和封土封授相结合。随着封土成为世袭领地,君臣关系也就世代相传。但是,封君封臣关系是私法关系,不具备行政系统那样上下级之间的统治与服从关系,因此封君对封臣的封臣是没有关系的,因而14世纪法国的原则即是“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1)结合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一、二所述的制度名称。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两种制度的相同点。

材料三:诏书规定: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权,改土 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于6岁以上的公民,每6年接人口班田次,男子每人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相当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日本田令

材料四:“凡天下丁男给田一倾。老及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给三十亩。”

——唐朝(622年)武德田令

(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日本田令和中国唐朝田令的共同点
(4)综合材料一二三四,谈谈你的认识。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村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4和图5所代表的帝国名称结合图4和图5分析两大帝国在疆域上的共同之处。
(2)比较图5和图6,分析图5所示帝国灭亡的原因。

材料二: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这并不是说它静止不变。它自始至终都在使自己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但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它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领袖人物、行攻官员、军事将領、学者和神学家,但由于处在上述环境之中,他们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材料二中“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它保存了什么?你是如何看待这种保存的?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1)写出图7中A和C所代表的文明古国的名称。

材料二:


(2)结合图7、图8和所学知识分析东西 方文明的产生在地理环境方面的主要差异。

材料三:阿拉伯商人奔波于亚、非、欧三大 洲之间。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和火器以及数学、化学、医学等知识,由阿拉伯 人传到西方。他们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 文学、医学知识,也带来了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

(3)根据材料三,指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四: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战争、征服与被征服,这种激烈的暴力的交往方式,会在短时期内改 变政治地理面貌……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蒙古人在亚欧大陆的纵横驰聘,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诸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4)材料四中对古代的战争是如何评价的?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何种态度?

3.选择题(共16题)

5.
古希腊政治家执政官尼西阿斯曾反对出兵西西里岛,并向公众陈说利害。然而公民大会在亚西比德 的煽动下,最终通过出兵决议。尼西阿斯虽不赞成远征,但仍不折不扣地执行大会决议。材料反映出古希腊:
A.民主权力行使有滥用色彩B.多数暴政毁灭了民主政治
C.公民大会的实权遭到削弱D.人民真正享有了民主权利
6.
公元前4世纪后期,他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人们对他评价不一:“伟大的军事家”“英明的领袖” “好战的将领”“贪婪的侵略者”“文化的爱好者”等,他是:
A.汉谟拉比B.屋大维C.伯里克利D.亚历山大
7.
11世纪以后,随着西欧经济的发展,大学逐渐兴起并有了一定的发展,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意义在于:
①打破了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   ②大学的探索精神造就了大批人才
③奠定了近代西欧的教育体制   ④促进了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产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
它是维护封君封臣关系的纽带,它是封君封臣制度的关键。“它”指的是:
A.骑士B.封土C.农奴D.国王
9.
在下图所示的古代文明区域产生的文字:
A.象形文字B.印章文字C.楔形文字D.甲骨文
10.
11世纪前后,西欧城市重新兴起。与此相关的因素是
A.封建城堡的修建
B.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铁制工具的使用
D.交通事业的发展
11.
“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A.罗马人完全依靠法律征服世界
B.罗马法最终带来了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
C.完善的法律是国家稳定繁荣的基础
D.罗马法对后世各国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西欧封建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下列关于庄园法庭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B.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
C.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D.庄园法庭只是维护封建领主利益的工具
13.
假如你是生活在10世纪某个时期的一家庄园的农奴,那么下述生活场景中,你最不可能遇到的是
A.自备农具和耕畜,在领主直领地上每周无偿劳动3天
B.除了拥有一定的耕地使用权外,还可以耕耘一片自己的草地和牧场
C.自己要的生活物品均可以自己生产,如盐和铁
D.和庄园领主或其他农奴发生诉讼纠纷,经庄园法庭审理
14.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通过考察研究它,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哪些方面的社会状况?(  )
①建筑技术
②宗教信仰
③ 自然科学
④专制制度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5.
在西欧某时期人们常看到“城堡、庄园、领主”等,听到:“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一句规则。以上内容反映的是西欧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6.
“仅1100—1300年间,英国新增城市达到140座,德意志则更多。”这些“城市”可能
A.由刹帝利把持军政大权
B.仍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C.会定期分地给农民耕种
D.是打破封建制度的力量
17.
根据如下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创造的
B.阿拉伯人篡夺了印度人的成果
C.世界文明在交流和碰撞中发展
D.阿拉伯数字的创造者无法确定
18.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与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在本质上的共同点是(  )
A.维护封建贵族的利益
B.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D.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19.
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D.首陀罗在自家的农口里劳动
20.

如图所示,地球质量为M,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R.有一质量为m的飞船,由静止开始从P点在恒力F的作用下,沿PD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年后在D点飞船掠过地球上空,再过三个月,又在Q处掠过地球上空.根据以上条件可以得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