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4107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8/30

1.选择题(共5题)

1.
(题文)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助词分为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我去过这个地方”这句话中的“过”是结构助词。
B.《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C.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中的“卿”是爱称。
D.“天高云淡”“保卫祖国”“美丽的校园”“长得漂亮”,这四个短语依次是并列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补充短语。
2.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愧怍(zuò)    哺育(bǔ)   污秽(suì)   鲜为人知(xiǎn)
B.惩罚(chéng)  默契(qiè)  憎恶(zèng) 慷慨淋漓(kǎi)
C.侮辱(wǔ)   枯槐(huái)   累赘(léi)   诲人不倦(huì)
D.迸溅(bèng)   胸脯(pú)   祈祷(qǐ)    深恶痛绝(wù)
3.
请选出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天安门广场上的士兵耀武扬威,让人感到神圣不可侵犯。
B.回到久别的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C.去年暑假,我和爸妈从西藏到新疆,从内蒙到东北,一路颠沛流离,看到了很多绝美的风景。
D.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具有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
4.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不仅对我们这些中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很多老年人也很感兴趣。
B.夏季的大梅沙海滨公园是人们消暑避夏的好时候。
C.为了杜绝这类交通事故的再次发生,大家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
D.高铁具有安全、快捷、舒适、低碳环保,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5.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
②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几十级都有。
③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④乡邻们在一起常戏称:你们家台阶高!
⑤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A.①⑤②④③B.②①⑤④③C.①④③②⑤D.②①③④⑤

2.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雪的面目
林清玄
①在赤道,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也不能明白。
②老师说:雪是纯白的东西。
③儿童就猜测:雪是像盐一样。
④老师说:雪是冷的东西。
⑤儿童就猜测:雪是像冰淇淋一样。
⑥老师说:雪是粗粗的东西。
⑦儿童就猜测:雪是像砂子一样。
⑧老师始终不能告诉孩子雪是什么,最后,他考试的时候,出了“雪”的题目,结果有几个儿童这样回答:“雪是淡黄色、味道又冷又成的砂。”
⑨这个故事使我们知道,有一些事物的真相,用言语是无法表白的,对于没有看过雪的人,我们很难让他知道雪。像雪这种可看的、有形象的事物都无法明明白白地讲,那么,对于无声无色、没有形象、不可捕捉的心念,如何能够清楚地表达呢?
⑩我们要知道雪,只有自己到有雪的国度。
⑪我们要听黄莺的歌声,就要坐到有黄莺的树下。

⑬那些写着最热烈优美的情书的,不一定是最爱我们的人;那些陪我们喝酒吃肉搭肩拍胸的,不一定是真朋友;那些嘴里说着仁义道德的,不一定有人格的馨香;那些签了约的字据呀,也有背弃与撕毁的时候!
⑭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事物,都是语言文字难以形容与表现的。
⑮那么,让我们保持适度的沉默吧!在人群中,静观谛听,在独处的时候,保持灵敏。
⑯就像我们站在雪中,什么也不必说,就知道雪了。
⑰在雪中清醒的孤独,总比在人群中热闹的寂寞与迷惑要好些。
⑱雪,冷而清明,纯净仇美,念念不住,在某一个层次上,像极了我们的心。
【小题1】为什么不管老师怎么说,儿童也不明白“雪”的形态?
【小题2】第⑨自然段画线句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单分析。
【小题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你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小题4】仿写:仿照⑩⑪两自然段,写一句话作为第⑫自然段的内容。
7.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母亲的火车
许锋
①母亲也算是一个有见识的人。年轻时她就开始坐火车。
②母亲年轻时,市场还很死板。她生活的村庄周围百里,没有汽车,也没有自行车。可以想象,那时能够坐火车是多么的不容易。
③她可能一个人坐过。我所知道的是她带着两个孩子,从西部的一座小城上车,然后开始漫长的旅行。那时火车很慢,似乎站站都停。那时有卧铺,但她们只能坐在硬座上。那时两个孩子还小,不需要买票,但不买票也就意味着没有座位,一个座位坐三个人,那么,孩子们多时就得坐在母亲腿上。那时可能有方便食品,但孩子们从没有过什么奢望,母亲或许背着家乡特有的蒲扇那样大的饽饽。那时没有民工潮,但车厢里仍然满是人,母亲和孩子们蜷缩在车厢里,动弹不得。母亲的行程一点都不短。她需要带着孩子经过两天两夜先到达北京。
④北京站更大,人更多。母亲背着大包,一手牵一个孩子,去办中转签证。火车不是自家的,所以,从办完中转手续到重新登上列车,需要时间,那个时间有多长,不清楚。半天,8个小时,都有可能。在这段同样漫长的时间里,母亲要让孩子们吃饱饭,要让孩子们别把屎尿丢在裤裆里,要看好行李,更重要的,要看好孩子。孩子们很小,虽然不是非常调皮,从小地方到了大北京,心虚,但一动不动是不可能的,只要稍微跑一跑,母亲就手足无措了。但是母亲最终还是背着大包,牵着孩子,登上了新的列车。
⑤列车开往北大荒。从首都到北大荒,同样是漫长的。同样,只有一个座位,人很多,孩子们闹。白天还好说,到了晚上,那么小的地方,如何睡得下三个人呢。尤其母亲晕车,非常晕车,一晕就吐,一吐就浑身无力,脸色蜡黄,脑袋像一罐糨糊。那时,她实在需要一张铺,哪怕睡那么一会会儿。但是没有。可她不敢对火车有丝毫的不满,她小心翼翼地躲避着人,谨慎地回答着列车员的问题,她还不能因为分神而使孩子们受到伤害。
⑥穿过漫长的黑夜,列车到达终点。足足一个礼拜的旅行,孩子们伸伸懒腰,就又有了精神。但对于母亲来说,那是颠簸,所以,她笑得很疲惫。
⑦后来,她老时,提起坐火车,她头皮都麻。除非万不得已,她是不会再坐火车的。她对火车有骨子里的惧怕。
⑧60岁时,她再一次上了火车。她带着三岁的孙子,就俩人。这时的母亲已经浑身是病,高血压、心绞痛,都是要命的病。她又没有手机。这一次的旅行需要36个小时。她是去另一座城市看望另一个孩子。在她以往坐火车的经历中,这是最短的一次。送她的孩子问,您行吗?她笑笑,没问题。孩子指着一大堆水果、罐头、面包说,一定要吃好。母亲说,行了,你们走吧。
⑨另一个孩子焦急地等待了36个小时后,母亲乘坐的列车到站了。孩子等旅客下得差不多了,进了车厢,拉开了包厢门,看见母亲正和孙子在上铺玩呢。母亲呵呵笑道,如今火车就是不一样,没晕车。细节是,在终点前的一个大站,母亲那个包厢的人都下车了。整个一个包厢,就祖孙俩。60岁的母亲抱着孙子上蹿下跳。
⑩从20多岁开始坐火车,母亲终于彻底地“放肆”了一回。
(选自《深圳特区报》2018年05月23日B03版)
【小题1】通读全文,然后概括母亲“对火车有骨子里的惧怕”的原因。
【小题2】第①自然段中说“母亲也算是个有见识的人”,请说说你对加点词“也算是”的理解。
【小题3】第⑨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得凝练传神,请你赏析。
【小题4】结合原文,简要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

3.名著阅读(共2题)

8.
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这个场面不过是几秒钟的事。鲨鱼回来,翻转脊背,就要把印度人切成两半了,这时候,我觉得蹲在我近边的尼摩船长突然站起来。然后,他手拿短刀,直向鲨鱼冲去,准备跟鲨鱼肉搏。鲨鱼正要咬这个不幸的采珠人的时候,看见了它的新来敌人,它立即又翻过肚腹,很快地向船长冲来。
选段出自《海底两万里》,其作者是____(填人名)。选段中的鲨鱼后来被____(填人名)用鱼叉杀死了。
9.
老舍在《骆驼祥子》中成功地塑造了祥子这一形象,还成功地塑造了与祥子悲剧命运交织在一起的两个女性,一个是虎妞,另一个是小福子,请问小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作文(共1题)

10.
请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按要求完成作文。 
题目:感谢那次
要求:(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2)字数在600-900之间。
(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如有需要可用“××”代替。

5.(共1题)

11.
阅读下列(甲)(乙)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杜处士好画》)

(注)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戴嵩:唐代画家。③拊:拍。④搐chù:收缩。此指“夹”。⑤掉:摆动。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求二石兽于水中,不可得(2)尔辈不能究物理(3)一日书画(4)尾搐入两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小题3】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2道)

    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