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创建一个新国家,这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民族和国外华侨的代表。代表们对所有建国事宜的问题,都进行了充分的民主讨论和协商。
材料二:宪法草案面向全社会公布,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从国家机关干部、大学生,到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各地掀起了一个讨论宪法的热潮。全国共有1.5亿人参加了讨论,提出了16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中共中央根据群众的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修改后,提交大会讨论。最后,大会全票通过了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
(1)材料一中的“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根据材料概括,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的“大会”召开的背景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两次会议的相同点。
材料一:创建一个新国家,这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民族和国外华侨的代表。代表们对所有建国事宜的问题,都进行了充分的民主讨论和协商。
材料二:宪法草案面向全社会公布,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从国家机关干部、大学生,到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各地掀起了一个讨论宪法的热潮。全国共有1.5亿人参加了讨论,提出了16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中共中央根据群众的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修改后,提交大会讨论。最后,大会全票通过了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
(1)材料一中的“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根据材料概括,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的“大会”召开的背景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两次会议的相同点。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台生”大事记(部分)
材料二:台湾学子一向有“来台大、去美国”的求学路线,但是近年来,“去大陆,求发展”已经成为台湾学生的新选项。
材料三:观察者网曾报道:在大陆求学五年的台生谢宁,曾对大陆毫无认识,只听说素质很差,但来大陆之后完全改观。当年她觉得台湾和大陆差距很大,而现在已渐渐对调。2016年11月26日,台湾《旺报》再度刊载文章,来自台湾新北市的学生黎羽忠讲述了在大陆参加文化交流的感悟,在北京处处的移动支付都让自己开了眼界,那一瞬间,谁还敢嘲笑大陆的“落后、没水准”?反而自己一个个活脱脱成了从“落后台湾”来的乡巴佬。原本的进步优越感完全被打破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台生”人数不断增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台湾学子“求学路线”出现“新选项”的因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分析,“台生”作为一个新群体,在两岸关系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材料一:“台生”大事记(部分)
1985年到2000年 | 大陆高校招收台湾本科生2895人,研究生864人。平均每年招台生约260人 |
2000年以后 | 台湾当局对台生赴大陆学习的限制有所放松 |
2001年到2004年 | 大陆高校招收台湾本科生2875人,研究生2766人。平均每年招台生约1400多人 |
2005年起 | 针对台生来大陆学习人数不断上升的状况,大陆方面陆续推出多项照顾台生的新政策,使之前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不断得以完善 |
2008年之后 | 两岸关系发展迅速,台生来大陆学习的意愿明显增强,每年在大陆高校就读的台湾学生保持在7000人左右, 每年大陆高校招收台湾学生约2000多人 |
截至2012年1月 | 来大陆就读的台湾学生累计已经达到3万多人 |
材料二:台湾学子一向有“来台大、去美国”的求学路线,但是近年来,“去大陆,求发展”已经成为台湾学生的新选项。
材料三:观察者网曾报道:在大陆求学五年的台生谢宁,曾对大陆毫无认识,只听说素质很差,但来大陆之后完全改观。当年她觉得台湾和大陆差距很大,而现在已渐渐对调。2016年11月26日,台湾《旺报》再度刊载文章,来自台湾新北市的学生黎羽忠讲述了在大陆参加文化交流的感悟,在北京处处的移动支付都让自己开了眼界,那一瞬间,谁还敢嘲笑大陆的“落后、没水准”?反而自己一个个活脱脱成了从“落后台湾”来的乡巴佬。原本的进步优越感完全被打破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台生”人数不断增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台湾学子“求学路线”出现“新选项”的因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分析,“台生”作为一个新群体,在两岸关系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2.选择题- (共10题)
4.
“□□□□□□,结束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长期侵略,并建立了与世界上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密切关系,以***为首的中国领导人,开始效仿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处应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 B.抗日战争胜利 | C.抗美援朝胜利 | D.新中国的成立 |
5.
郭沫若题诗道:“煌煌烈士尽功臣,不灭光辉不朽身。鸭绿江南花胜锦,北陵园畔草成茵。英雄气魄垂千古,国际精神召万民。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该诗中的“英雄”不包括( )
A.黄继光 | B.邱少云 | C.邓世昌 | D.蒋道平 |
6.
回顾新中国农村土地改革历程,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如下图所示)。为了实现历程2的转变,党和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C.实行“包产到户” | D.鼓励创办乡镇企业 |
7.
几乎每年的3月5日,《人民日报》都会在显要位置登载号召学雷锋的内容,《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红旗》杂志、《光明日报》等均以大篇幅作此类报道。此类报道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统一战线 | B.弘扬民族精神 | C.统一民众思想 | D.推动改革开放 |
8.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谈到“不少领导干部的思想……还处在僵化或半僵化的状态……是因为十多年来,林彪、‘四人帮’大搞禁区、禁令,制造迷信,把人们的思想封闭在他们假马克思主义的禁锢圈内,不准越雷池一步。否则,就要追查,就要扣帽子、打棍子。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就只好不去开动脑筋,不去想问题了。”由此可见,这次会议要倡导的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
C.联产承包,责任到户 | D.开设特区,吸引外资 |
10.
新中国成立后,迅速获得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承认。这表明( )
A.社会主义阵营得到了壮大 | B.中国与亚非各国友好交往 |
C.新中国稳步走向国际社会 | D.新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 |
11.
“从此,联合国有了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的真正代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首次有了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从此,在联合国里有了一个真正坚持独立自主、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始终不渝地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国家的代表”。“从此”的含义是 ( )
A. 从中国加入联合国开始 B. 从开国大典开始
C. 从中国重返联合国开始 D. 从中美建交开始
A. 从中国加入联合国开始 B. 从开国大典开始
C. 从中国重返联合国开始 D. 从中美建交开始
12.
为完成“努力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专题学习,小雪同学在互联网上收集的相关新闻资料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河北失业保险费率三连降 |
B.京津冀47家医院开通医保异地结算 |
C.保定现军用直升机为建军90周年阅兵排练 |
D.河北新增9.5万人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