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金丰片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985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6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10月,中央政务院发布命令,粮食实行计划供应,凭证定量购买,粮票出现了,这一时期,除了购粮需要粮票外,其他生活必需品,如油、布、糕点等同样需要凭票购买。甚至在重大节日还出现了节日补助票。
材料二  20世起六七十年代、大柳村人只有很少的生活必需品,日常消费压缩到最低限度。20世起80年代以来,90%以上的村民住进了新房;村民娶亲用的“移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四大件”,变成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新四大件”。
材料三 中国农民曾风趣地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2)根据材料二,指出大柳村人生活发生的变化概述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农民风趣的话说明了什么?
2.
论述题
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近进,科技事业不断取得了解煌成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震撼人心的成就吧!
时间
成就
1964年10月
A
1966年
第一次成功进行导弹试验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进入太空
1999年11月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第一次飞行试验
2003年10月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
2008年9月
神舟七号飞船升空,翟志刚太空行走
 

图1.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图2.屠呦呦在70年代初发现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阅读材料完成:
(1)在表格A处应填内容是:
(2)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理据充分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1954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问印度,有针对性地阐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
材料二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热了,应该明确规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大事年表
时间
大事
1950年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的》签订
1955年
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971年
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01年
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织会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它在国际上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上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材料一、材料二反映出邓平与周恩来在对待国家主权何题上有何共同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我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取得哪些重大突破。
(4)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承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承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前提条件。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积极倡导“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主题说明了什么?

2.判断题(共1题)

4.
辨析题
预习《海峡两岸的交往》后,课堂热烈讨论着。小历说:“新中国成立之初没有解放台湾,以后想解放台湾难啊!”小史说:“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统一符合两岸人民利益,统一是时间问题。”
根据所学,你同意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选择题(共29题)

5.
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A.1953年周思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1955年万隆会议上
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
6.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我有幸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在这“一个星期”里发生的“改变世界”的事件是
A.中美双方发表建交联合公报
B.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
C.中美双方互派大使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7.
下面年代尺中的“①”处适合标注的历史事件是
A.万隆会议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中国和日本建交
D.中国和美国建交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列四项成就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是
A.第一原子弹爆炸成功
B.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C.第一架国产飞机
D.神舟六号升空
9.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而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全国各地的市场上却粮食供应充足。下列人物为保我国充足的粮食供应而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是
A.邓稼先
B.袁隆平
C.钱学森
D.屠呦呦
10.
某校八年(1)班的同学们学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后,准备出一期以“衣食住行・美好生活”为主题的手抄报,赞颂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美好生活。以下不能作为栏目标题的是
A.丰富多彩的服饰变化
B.日益丰富的饮食文化
C.拥挤的居住环境
D.通达便捷的交通运输
11.
嘉兴有一座南湖革命纪念馆,馆内三楼展厅里全方位的展示着自行车、收音机、电视机、手机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发展历程。这直观地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C.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
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12.
昔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如今“轻轻一按号,频传佳音”。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所体现的基本方针是
A.和平方式解放
B.“两个凡是”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八项主张
13.
20世纪90年代,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重要共识是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②加强两岸交流互补互利
③海峡两岸实行“三通”
④调整“三不”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4.
歼-10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款国产三代战机,歼一10A战机已经达到世界空军第三代战斗机的标准。我国仿制成功的歼一5型歼击机诞生于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15.
阅兵是一种国家级的庆祝方式,是一种能量的释放。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年代,阅兵有着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特点。下面一组阅兵图片见证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B.内岸关系的发展
C.改革开放的深化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
16.
“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这首诗歌中的“喜事”是指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C.川藏、新藏公路通车
D.香港、澳门回归
17.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高高飘扬,这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胜利。这一胜利的重要表现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建交
C.中国首次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8.
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即导弹部队)改成“火箭军”,并成为我国人民军队的第四个军种。“第二炮兵”成立于(  )
A.人民解放战争时期B.新中国成立初年
C.20世纪六十年代D.中美正式建交后
19.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一。下列做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②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在国家机关统一使用汉字与普通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以后,中美关系得到改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的改善。中国领导人出国访问,看到国外的世界跟我们原来想的是不一样的,眼界一下子就开阔了。中国与世界接轨后,引起了国人对国内改革的思考。这对后来中国进行的改革开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B.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C.中美关系改善的进程D.中美关系改善的关键人物
21.
小丽同学查阅建国以来我国军队建设的相关资料后,制作了下面的大事年表。据此,她对军队建设所起的作用得出了如下结论,其中理解有误的是
A.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防总体实力和防卫作战的能力
B.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维护国家统一铸起钢铁长城
C.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
D.具有现代科技知识的军事指挥人才队伍正逐渐形成
22.
小芳同学整理所学知识,制成如下知识卡片。如果要给卡片拟定一个名称,最合适的是
A.民族工作成就
B.外交工作纪事
C.思想文化成果
D.祖国统一大业
23.
下图中的一位“母亲”怀抱中有两个“孩子”,她正在等待另一个“孩子”回来。据所学知识,你判断这个“孩子”很可能是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西藏
24.
相对于我国内地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主要是指
A.由中英联合管理
B.社会制度不同,高度自治
C.由中葡联合管理
D.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25.
2015年5月,某旅游公司设计了多条“走进台湾”系列产品线路,包括美食之旅——“吃”遍宝岛;花博之旅——“花”现宝岛;婚纱蜜月之旅——钟爱一生宝岛演艺等。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B.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
C.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26.
新中国走上世界舞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的史实,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
D.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7.
新中国诞生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发展壮大,其标志是(  )
A.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B.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
C.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D.发射了“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28.
周恩来总理曾说:“我们再等它三年、五年……等我们的力量强大了,再进去不迟。总有一天要请我们进去。”他说的“请我们进去”是指
A.中印建交B.出席万隆会议C.重返联合国D.中美建交
29.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从猿到人的进化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30.
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材料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  )
A.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D.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31.
从有啥吃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简陋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入平常百姓家,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收入的提高
C.人们努力生活得更好
D.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32.
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重大事件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海军装备了核潜艇
C.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33.
下列交通工具按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和谐号”动车组
②轮船
③飞机
④汽车
A.①②③④
B.①④①②
C.②④③①
D.③④①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