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和平县华强中学(和丰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974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9

1.综合题(共2题)

1.
某校以歌曲中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现收录两首歌曲,请你帮忙解说。
歌词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走进新时代》

歌词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阵阵风帆”。

——《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歌词一中提到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人和事件分别是什么?
(2)歌词一中提到的让中国人民“富起来”的人是谁?根据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来评价他。
(3)1979年那个“春天”的到来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4)歌词二中“在中国的南海画了一个圈”这个圈指什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中最具代表性也被称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的城市是?
(5)最终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2.
“三农”问题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建国后我党对农村政策进行了调整。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1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
 

图2农民报名入社
 

图3
 

图4
 
(1)图1情景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图1中农民拔除地主界碑的依据是什么?
(2)图2的农民“入社”的“社”指什么?图3又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3)图4凤阳县的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主要得益于我国在农村实行什么政策?
(4)上述图片反映了几个历史时期我国对农村政策的调整,从中你得出什么认识?

2.选择题(共27题)

3.
四川农民张永贵在日记中写道:7月9日,菜子大队第二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大会,讨论本队土地经营实行哪一种方式。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包产到户……。该日记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4.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反抗美国的侵略。当时率领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
A.朱德B.彭德怀C.林彪D.***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以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6.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歌一经问世,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它体现了(  )
A.中国工农红军争取胜利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抗日军民抵抗侵略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英雄气概
C.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D.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高寒地区的必胜信念和顽强意志
7.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④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8.
语汇有着鲜活的时代印记。与下图所示事件相符合的语汇是
A.开天辟地
B.星火燎原
C.当家做主
D.改革开放
9.

图示为临时玻片制作中的某一步骤,请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10.

图示为临时玻片制作中的某一步骤,请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11.
图表法是梳理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下列表格内容反映的是
时间
开展地区
涉及人口
主要意义
1950~1952年冬
新解放区
3亿多
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A.抗美援朝B.土地改革运动
C.西藏和平解放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
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表是吴斌同学整理的一张表格。你认为这个表格的主题是
事件
时间
影响
一五计划
1953—1957年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大改造
1953—1956年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
大跃进
1958年
国家受到重大损失,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
挫伤群众生产积极性,妨碍了农业生产发展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D.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13.
如果为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
C.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D.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14.
20世纪20年代,***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5.
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
A.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B.人民公社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16.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不当的是(  )
A.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向私有制的转变
B.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四人帮”被粉碎,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17.
如果要拍摄一部以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题的影片,最合适的素材是(  )
A.上甘岭战场,黄继光舍身堵枪眼B.兰考盐碱地,焦裕禄带病治风沙
C.紫竹林租界,义和团抗击侵略军D.北京菜市口,谭嗣同慷慨赴刑场
18.
中国人的名字有着鲜明的时代记忆.下列名字依据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王建国
②刘红卫
③李援朝
④张跃进
⑤赵特区
A.①④③②⑤
B.⑤①③④②
C.①③④②⑤
D.①②③④⑤
19.
***对于建国初我国工业的落后状态,做出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讲话:“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因此,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集中力量发展以下哪一产业
A.农业B.手工业C.轻工业D.重工业
20.

小明在游历长江三峡之前,要了解古代长江三峡的风貌。他应该查阅的著作是(     )

21.
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图这幅夸张的宣传画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22.
生活的细节不经意间也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抓纲”在当时是指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 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 以军事斗争为中心
23.
中共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24.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十四大B.中共十五大C.中共十六大D.中共十七大
25.
(题文)用“春天”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块承包的田里精耕细作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C.美丽的海港城市厦门,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D.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引人注目
26.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
A.巩固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
B.深化了改革开放
C.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7.
对联是人们喜爱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变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
C.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D.联产承包展新貌,自主经营显生机
28.
会议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29.如图,已知AC和BD交于点O,AB∥CD,OA=OB,求证:OC=O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