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禄劝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970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2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的好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忠和平共处的原则。

——《周恩来选集》下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政府让两国关系“一天天好起来”的处理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外交原则的国际意义。
材料二:

1971年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左)开怀大笑
(2)结合所学,材料二中的情景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1972—1980年中美关系大事年表(部分)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他称这七天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1979年1月可口可乐公司进入中国市场
1979年7月7日中美两国签订《中美贸易关系协定》
1980年9月中美民航协定、中美海运协定和中美纺织品协议莶署
(3)根据材料三,“改变世界的一周”指的是什么外交事件?结合所学,这件事对中美两国关系有何影响?材料三体现出1979年之后中美两国间的交往有新的发展,结合所学,出现这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蠃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

(4)依据材料四,回答“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项目/国家
中国
(1952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中反映了中国工业发展的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当时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政策?
材料二: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后,“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但是动中不切实际地大幅度提高经济计划指标,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违背了经济规律。它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后果。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结合所学,材料二中的“运动”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这场运动存在什么问题?
材料三:“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风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3)根据材料三,其中两段唱词反映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国家实施了什么政策导致其变化?
材料四: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该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南方讲话

(4)与邓小平南方讲话的科学论断相对应,中共十四大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做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从上述国家对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面这篇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结合所学,它为哪一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材料二:1982年邓小平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987年邓小平思想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载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结合所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哪一会议正式提出?根据材料,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材料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中共十七大报告

(3)根据材料,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国家领导人是谁?
材料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十九大报告》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理论创新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2.选择题(共22题)

4.
如图所示是1982年9月邓小平在北京接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一张照片,请你选择最恰当的语句为这次会谈中最核心问题的邓小平配音
A.“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5.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有一支部队是随着中国核工业和导弹事业的发展而诞生的,被周恩来命名为“第二炮兵”,这支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A.空军
B.陆军
C.海军
D.火箭军
6.
建国以来,我国国防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我国奉行的国防政策是
A.进攻性政策
B.防御性政策
C.应急性政策
D.机动性政策
7.
电影《一个人的奥运》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刘长春一个人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凄惨景象。2008年奥运会已在我国的北京成功举办。中国人参加奥运的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能说明
A.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B.中国已经成为体育大国
C.中国举国体制的优势
D.所有的奥运体育项目已经成为中国的强项
8.
为了加强国际交往,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技术和资金,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相继建立五个经济特区,除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之外,还有
A.大连
B.海南岛
C.福州
D.天津
9.
1956年,中共八大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下列各项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的重要工程或科技成就的是
A.修建了兰新铁路
B.大庆油田建成
C.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D.官厅水电站开始发电
10.
“雷锋精神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它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时代精神,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中国人,很淳朴地有这种感思心,积极向上,只是在雷锋身上体现得特别突出。”下列口号能反映材料中的“时代精神”的是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C.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D.时间就是金钱,顾客就是上帝
11.
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说:“朝鲜战争给***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持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使他能统一全国。”这段材料主要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D.鼓舞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12.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隆重举行,本次会议通过的内容有(  )
①《共同纲领》 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③抗美援朝 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③
14.
2015年3月20日,中韩双方对68具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进行交接,使这些在朝鲜半岛沉睡了超过半个世纪的烈士得以“荣归故里”。当年,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被誉为()
A.和平卫士B.钢铁卫士
C.党的好战士D.最可爱的人
15.
他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开始改变当地贫穷的面貌:病故前要求“埋在沙滩上”,“也要看着把沙丘治好”。这位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模范人物是
A. 雷锋
B. 王进喜
C. 邓稼先
D. 焦裕禄
16.
为加强政治和法制建设,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1954年9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通过这部宪法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7.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标志着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C.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D.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8.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D.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
19.
2017年5月20日,吴敦义当选新一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在记者会上,他表示,应尊重“九二共识”。材料中的“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和坚持
A.一国两制
B.两岸三通
C.和平统一方针
D.一个中国原则
20.
“紫荆怒放雪百年耻辱,白莲盛开还万众尊严。”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港澳分别被英葡长期侵占的历史耻辱。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成为了中国的( )
A.经济特区B.特别行政区C.民族区域自治区D.直辖市
21.
“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新时期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D.坚持立场、排除阻力
2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党和政府实行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一国两制”
2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衣着丰富多彩
B.食物匮乏单调
C.自驾出游流行
D.上网淘宝购物
24.
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安全返回,中国人实现了飞向太空历史性的跨越。这艘飞船是()
A. “东方红一号” B. “亚洲一号”
C. “神舟”五号    D. “天宫”一号
2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跳槽”“炒鱿鱼”“创客”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这实际上反映了(   )
A.我国失业率居高不下B.人民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
C.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D.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