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项目/国家
中国
(1952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中反映了中国工业发展的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当时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政策?
材料二: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后,“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但是动中不切实际地大幅度提高经济计划指标,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违背了经济规律。它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后果。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结合所学,材料二中的“运动”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这场运动存在什么问题?
材料三:“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风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3)根据材料三,其中两段唱词反映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国家实施了什么政策导致其变化?
材料四: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该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南方讲话

(4)与邓小平南方讲话的科学论断相对应,中共十四大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做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从上述国家对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06-22 08:55: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