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诗洞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956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6

1.综合题(共3题)

1.

材料一


材料二

“它雄辩的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

材料三

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指出期中的两位英雄人物?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提到国家的农村推行了一项“暴风骤雨”式的改革,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此事件和材料二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2.

材料一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优先发展钢铁、煤炭、电力、飞机、坦克、车辆制造等,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材料二 公元1663年(清康熙二年),张小泉剪刀始创于杭州,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她靠磨工精细、刃扣锋利等十大特点称雄制剪业。当历史的时针指在1953年,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原先的小作坊全部统一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制剪生产合作社。1956年,张小泉剪刀厂诞生了。

材料三

反思总结—调整

 

 

1957年

1960年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5

棉花(万担)

3280

2126

油料(万担)

7542

3045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1957年和1960年我国农业生产情况对照表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重要任务?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知道我国是如何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吗?手工业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三大改造完成有何意义?
(3)材料三的数据说明了什么?新中国面对该情况提出什么措施?
3.

材料一 (1992年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熟叫“发财树”,······邓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钟,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材料二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千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请阅读材料回答:
(1)为了实现材料一中邓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伟大政策?
(2)题目(1)中的政策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这次会议对中国残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具体措施是什么?
(4)根据新中国建立之初在农业建设方面的失误和材料二,你认为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怎样的原则?

2.选择题(共28题)

4.
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改善农民生活
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主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每年“十一”长假成为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旅游的时节,规定“十一”长假依据的历史时间是( )
A.三大改造完成
B.朝鲜战争胜利
C.三大战役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
下列有关西藏和平解放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B.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西南各省后,开始向西藏进军,攻占拉萨
C.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和中央人民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D.西藏上层反动势力在昌都部署藏军,阻止人民解放军入藏,被人民解放军击败
7.
在战争电影拍摄现场,演员们说着“鸭绿江”,“上甘岭”等台词。根据演员们的台词可以推断电影拍摄的战争是(    )
A.越南战争B.朝鲜战争
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8.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B.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C.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D.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
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对这项基本政治制度发展没有起到作用的法律文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0.
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民要求进行土地改革B.封建地主土地制度要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C.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困难D.农民对国家政策不满
11.
1949年10月,王平应邀到北京参加活动,当他听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时,不禁泪流满面。王平参加的这次活动应该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西藏和平解放
C.开国大典
D.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12.
下图是我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丙到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B.党和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C.掀起了“大跃进”运动
D.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13.
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苦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与此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大改造
D.第一个五年计划
14.
某次会议期间,广东省代表蔡廷错说:"现...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次。”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第一届全国人大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5.
为了便于记忆历史知识,我们常用简洁的词语来总结某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一桥”“二铁”“三藏”“四厂”总结的是我国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A.1953—1957年
B.1957—1965年
C.1966—1976年
D.1978—2000年
16.
以下图片反使的历史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分析图片,可以得出的正信息有:
①、经济高速发展
②、人民生活困难
③、自然环境受到破坏
④、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
“恒源样”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全行业公私合营
C. 手工业合作化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8.
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个体生产缩小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 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 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 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19.
下列哪次会议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五大
20.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1992年创业高潮点的动因是(  )
A.邓小平南方谈话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D.扩大企业自主权
21.
如下图的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
22.
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之后(  )
A.中共七大B.中共十八大
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
23.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中,农民的两个伟大创造是( A )
A.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B.开辟经济特区、“打破大锅饭”
C.国企改革、土地私有
24.
1978年对于中国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下列事件发生在1978年的有(  )
①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③“文化大革命”结束
④粉碎“四人帮”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③
25.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地区是(  )
A.环渤海地区B.闽南三角地区C.上海浦东D.海南岛经济地区
2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有
①提出“两个凡是”方针
②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
③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1993年4月1日起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2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起來。为了加强世界各国经济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2001年,中国加入了
A. 亚太经合组织
B. 世界贸易组织
C. 欧盟
D. 北美自由贸易区
29.
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具有创新活力的现化城市,主要得益于国家制定的哪一项重大决策?
A.建立了直辖市
B.实行“一国两制
C.建立经济特区
D.建立特别行政区
30.
下图是1978年5月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一篇文章,这一文章的发表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历史的进程,因为该文章的发表
A.深刻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开创了经济建设的新局面
C.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
D.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
31.
一些国外学者认为,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这里的“中国经验”指的是
A.政教合一的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特别行政区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