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946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7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请跟随以下图片足迹, 重温建国后我国农村政策的变化,完成下列问题。

 
(一)政策变化:
(1)据图一,1950 年,我国在农村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2)据图二,1953 年,国家决定对农业采取什么政策?
(3)据图三 1958 年,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发动       。
(4)据图四,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
(5)1958 年,农村政策的变化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后果怎样?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政策的改革对农业生产影响。
(7)对今后我国调整农村政策应遵循原则的建议
2.
一项项科技创新, 彪炳史册, 见证一个国家崛起的传奇; 一个个英雄模范, 书写辉煌, 演绎一个民族腾飞的历程。
(科技篇)

材料一: 这次成功的试验, 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 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1)材料一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向一次成功试验现场发的贺电, 这次“成功的试验”是指什么? 这次“成功的试验”后, 外国有人嘲笑我们“有弹无枪”(即没有运载工具), 我国的哪次试验实现了“弹枪”结合?

材料二: 21时48分, 星箭分离, 卫星入轨, 21时50分, 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 收到中国第一颗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 声音清晰嘹亮。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方面的科技成就?

材料三: 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 在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奋斗历程中, 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 这就是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 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3)材料三中的“两弹一星”是指什么?
(人物篇)

材料四: 一不为名, 二不为利, 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


(4)结合所学知识,邓稼先、袁隆平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都作出了重大贡献。邓稼先获得了怎样的赞誉?袁隆平的成就是什么?
(精神篇)
(5)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在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奋斗历程中,广大研制工作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两弹一星”精神。请谈谈“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
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导的。”

——周恩来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见下图)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与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1)结合材料一,1953年,周恩来在访问印度时首次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请问这个原则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这是周恩来在哪个会议上的讲话?这段讲话体现了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3)根据材料三,图中记录了中国外交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4)根据材料四,列举出一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参加的国际及区域性组织。
(5)纵观新中国外交风云,你觉得新中国外交领域不断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2.选择题(共27题)

4.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 )
A.1949年、1951年B.1949年、1952年
C.1949年、1954年D.1949年、1956年
5.
2016年1月,台湾地区完成领导人选举,获胜的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仍未正面回应“九二共识”这一两岸关系的共同政治基础,引发各界对未来两岸关系不确定的担忧。“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A.调整”三不”政策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的身份互访
6.
国防与外交联系密切,20世纪60年代,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原子弹、导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D.重返联合国
7.
每逢星期一,我国中小学校都举行升国旗、唱国歌的仪式。下列会议中,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是
A.中共七大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八大D.第一次中央人民政府会议
8.
1951年, 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 ,这一变化主要源于新中国成立后的:
A.土地改革B.抗美援朝C.三大改造D.一五计划
9.
“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长春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第一个制造机床的沈阳机床厂建成投产; 第一座长江大桥在武汉开始修建┅┅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 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这是对哪一时期建设成就的总结?
A.新中国建立后的经济恢复时期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1956-1966年的十年建设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0.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目标。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通过是在(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D.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11.
会议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①邓小平理论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科学发展观 ④两个“凡是”
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包括: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③实行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④由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
A.①②③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5.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这里的“年轻的人们”指的是( )
A.红军战士B.八路军战士
C.新四军战士D.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16.
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下列人物中属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是(   )
①黄继光
②王进喜
③邱少云
④邓稼先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17.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当时一些报刊纷纷发表评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此评论的主要含义是
A.国内反动势力被彻底清除B.人民实现当家作主
C.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8.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标志是( )
A.开国大典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香港回归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名著阅读                                
20.名著阅读                                
21.
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胜利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西藏和平解放
22.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23.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24.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中,国家采取了(  )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A.没收B.合作C.协商D.赎买
25.
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的失误有()
①“一五”计划   ②三大改造   ③大跃进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⑤文化大革命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26.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要我们永远铭记。“这里”打开的第一扇窗是指( )
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D.上海浦东新区
27.
一位老工人兴奋地说:”今天厂里开会了,以后不吃大锅饭了。只要大家努力干,厂子干好了,大家的收入就多了。以后再也不是干多干少一个样了。”这说明当时我国开始进行:
A.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 国有企业改革 D.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
28.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深化了改革开放
C.巩固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
D.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9.
湖北省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市有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都市有潘家湾土家族自治乡,它们的设置与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关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30.
“紫荆花后白莲开,喜事翩迁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诗歌中的  “喜事”指(  )
A.抗日战争胜利B.西藏和平解放
C.“一国两制”提出D.港、澳回归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