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自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正从一个农业大国向现代化的工业国迈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一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单位:%)。

材料二 以下两张照片拍摄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人们以前所未有的“冲动”,进行了一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超越前其18%人的工业化实验。

材料三 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他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接下来,我们要继续推动经济特区的建立,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四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三个重要转折点(20世纪7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初、本世纪初),中国深化改革,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个都没有落空……我们力求建立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与西方发达国家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和中国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不相同,是信息化带动为主……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和政府导向、市场推动型的工业化道路。
——摘编自简新华、向琳等《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这时期是哪一时期?该时期我国的发展重点是哪一领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这场“工业化实验”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从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考虑,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中“不是收,而是放”是指这个开放圈后来又扩大了,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世纪90年代初和本世纪初,中国政府采取哪些重大举措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指出材料中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何特点。
(5)综合以上材料从工业化的角度谈谈如何使我国走向民族复兴
2.选择题- (共21题)
A.“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 B.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
C.新中国的国际威望日益提高 | D.香港不再是国际自由港 |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B.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D.中美关系已经没有任何障碍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不结盟原则 |
C.不干涉内政原则 | D.尊重领土主权原则 |
A.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
B.中国奉行单边外交政策 |
C.中国推行全方位外交 |
D.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
C.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 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
①邓稼先
②袁隆平
③屠呦呦
A.① | B.② | C.③ | D.①②③ |

A.百姓的政治、文化生活日益扩大 |
B.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不断变化 |
C.私家车已经成为农民朋友的首选交通工具 |
D.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
A.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于1984年全面展开 |
B.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 |
C.农村乡镇企业有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农村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
D.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该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
A.生产合作社 | B.赎买政策 | C.市场经济体制 | D.土地改革 |
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之后 | B.中共八大之后 |
C.一五计划公布之后 | D.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

①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实施
②都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和生产自主权
④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A.商场改革后实行按劳分配 |
B.商场有了经营自主权,企业活力增强了 |
C.商场改革后股票涨停 |
D.总经理的权限大小和企业效益成正比 |
A.促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B.促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C.推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 D.引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B.《共同纲领》 |
C.《土地改革法》 |
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A.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 B.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 C.抗日战争胜利 | D.新中国成立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