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自建国以来,在***的领导下,我国正从一个农业大国向现代化的工业国迈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一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单位:%)。


材料二 以下两张照片拍摄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人们以前所未有的“冲动”,进行了一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超越前其18%人的工业化实验。


材料三 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他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接下来,我们要继续推动经济特区的建立,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四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三个重要转折点(20世纪7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初、本世纪初),中国深化改革,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个都没有落空……我们力求建立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与西方发达国家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和中国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不相同,是信息化带动为主……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和政府导向、市场推动型的工业化道路。

——摘编自简新华、向琳等《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这时期是哪一时期?该时期我国的发展重点是哪一领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这场“工业化实验”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从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考虑,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中“不是收,而是放”是指这个开放圈后来又扩大了,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世纪90年代初和本世纪初,中国政府采取哪些重大举措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指出材料中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何特点。

(5)综合以上材料从工业化的角度谈谈如何使我国走向民族复兴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07-24 08:01: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