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制度建设篇)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摘自李忠杰主编《共和国的足迹》 |
(1)为新中国成立做筹备工作的会议是什么?图片中宪法的性质是怎样的?
(经济发展篇)
材料二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个体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1952年 | 19.1 | 1.5 | 0.7 | 71.8 | 6.9 |
1956年 | 32.2 | 53.4 | 7.3 | 7.1 | 趋于零 |
——资料来源: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2)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材料三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思想引领篇)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
(4)图中会议上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材料中所说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
材料一 年代尺

材料二 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四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
请回答:
(1)年代尺上改革开放的开端是什么?(2分)
(2)中国在1956年到1978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遇到了挫折。在取得的巨大成就中,石油工业尤为突出,结束中国靠“洋油”时代的事件是什么?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有哪些(请至少列举两例)?(6分)
(3)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土地所有制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4分)
(4)依据材料三,我国1992年“大胆地闯”时提出建立什么经济体制?综上所述,中国的改革历程给你怎样的启示?(4分)
据联合国统计,新中国建立时,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仅27美元;而当时印度人均国民收入是57美元,亚洲人均国民收入是44笑元。1978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1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列入统计的126个国家与地区中排104位,位于巴基斯坦和坦桑尼亚之后。广大农民还在为温饱问题发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涌动改革春潮。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06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已经超过法国和英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最终体现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上,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开始向小康迈进。
(1)据材料,指出我国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在什么时候?(2)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提炼一个观点进行论述。
2.选择题- (共33题)
A.西藏和平解放 | B.第一届中国人民正者协商会议的召开 |
C.新中国的成立 | D.抗日战争的胜利 |
A.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B.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 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 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A.这次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
B.改革中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
C.地主也可以分到一份土地,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
D.这次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C.西藏的和平解放 |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A.意味着中国革命的胜利结束 |
B.意味着新中国的建立 |
C.意味着共产党人面临着执政和建设的新任务 |
D.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 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
C.我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 | D.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

A.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中共八大的召开 D. 进行三大改造
A.第一个五年计划具体实施过程 |
B.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 |
C.新中国成立以后土地改革过程 |
D.三大改造过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程 |
A.出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 | B.出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
C.出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 D.出生于1978年,取名文革 |
A. “文化大革命”期间
B. “大跃进”时期
C. 土地改革时期
D. 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期间
A.召开时间是2012年 | B.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
C.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 D.将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 |

A.实行土地改革 |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实施西部大开放战略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江开放城市—内地 |
B.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江开放区—内地 |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特区—内地—沿江沿边开放 |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平反冤案、纠正错误
A.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 B.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
著名学者余秋雨妙笔生花,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此项“了不起的工程”是 ( )
A.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 B.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
C.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D.广东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3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12